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個年過半百的人,即便是有僕從撐傘遮陽,也依舊覺得頭昏腦漲,雙頰赤紅,汗流浹背。

  好半晌,門房終於回來了,客客氣氣地將拜帖送回。

  態度沒得說,可所出口的話就不那麼動聽了。

  「對不住,我們楚大人到府衙去了。」

  你問什麼時候能回來?

  咱們楚大人向來奉公勤儉,只怕是要散職時分才回來,少說也還有兩三個時辰吧。

  兩人也沒想到楚霽是這麼個愛崗敬業的人。

  一般來說,州牧作為一州之長,其府邸州牧府便也兼具了行政辦公的職能。

  是以,兩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先來這州牧府拜謁。

  但沒法子,楚霽不在,兩人也不想白跑這一趟,否則不只是王裕和嚴祈還要受苦,他們無果歸家,少不得又要被家裡身份不低的女眷念叨許久。

  來都來了,好在府衙也不算遠,二人登上馬車,朝著府衙前進。

  可未曾想,兩人在府衙門外又撲了個空。

  府衙說,真是不趕巧了,楚大人不久前才往膠州大營去了。

  這下可真是找不到人了。

  膠

  州大營是什麼地方?軍事重地,尋常人等不可接近半分。

  都到了這個時候,二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楚霽這是明著耍他們呢。

  這事兒還真不是楚霽想出來的。

  實在是秦小將軍心眼兒小的很,王裕和嚴祈敢那樣和楚霽說話,若只是讓二人受那麼一點兒輕微的皮肉之苦,那可真是太便宜他們了。

  偏生楚大人也護短得很,秦小將軍不高興了,要做些什麼無傷大雅的事情,他自然要全力支持。

  王家主和嚴家主身處高位多年,被這麼戲耍一番,心中不忿愈加濃烈。

  這恰恰也是楚霽想要的效果。

  然且,二人再不忿也要暫且先咽下了這口氣。

  如此這般,王家主和嚴家主奔波了三天,等得王裕和嚴祈都曬得蛻了一層皮,二人才順利見到了楚霽。

  丈量土地一事便這麼被定了下來,雖說楚霽並沒有釋放王裕和嚴祈,但讓二人稍感欣慰的是,王裕和嚴祈也終於不用整日被曝曬在陽光之下。

  土地勘測一事由王家和嚴家最先開始,隨即又在整個膠州實施。

  對此不滿的自然不在少數,但五大族之首的王家都鬆了口,其餘的世家和豪紳也就不好再說些什麼了。

  可有些土地,實在是來得名不正言不順,甚至還為此鬧出過人命來。

  這種時候,當然沒有家族願意認領這些土地。

  倒是好辦,沒人認是吧,楚霽印信一蓋,從前的地契悉數作廢,直接充公。

  這可叫那些人肉疼不已。

  這些土地能讓他們不惜人命也要搶過來,可以想見,是何等良田。

  事到如今,那可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後悔也來不及了。

  時間一格不錯地往前走,在膠州的土地被一尺一寸地丈量時,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場也如期舉行。

  這一場科舉在兩百多名秀才中又選出了五十名進士,這些人根據考試排名和在答卷中展現出的特質被任命為膠州的大小官員。

  在這些官員走馬上任的當天,楚霽亦公布了一項新政

  ——攤丁入畝。【1 】

  廢除了從前朝起便承襲而來的人頭稅,按照個人所擁有的土地面積攤入田賦之中。

  楚霽丈量土地的目的,終於毫無保留地展現在世人面前。

  田少者則賦稅少,田多者則賦稅多。

  為官者和從軍者稍有福利,按照職位高低,能減免賦稅的土地不等,但數量也並不大。

  超出這一部分的土地,則與平民百姓相同,需要繳納同等的稅賦。

  這可讓整個膠州炸了鍋。

  平民百姓奔走相慶,在州牧府前長跪不起也不足以表達感激之情。

  世家豪紳咬牙切齒,恨不得咬下楚霽的一塊肉來。

  第一百一十章

  攤丁入畝的政策推行下去不過是一道政令的頒布, 可若是想要取得預期的效果,卻是件久久為功的事情。

  因著有在滄州實施攤丁入畝政策的先例和經驗,楚霽在原有的政策上做出了一些改進。

  膠州的人口數量和耕地面積已經做好了統計, 按照土地多少,楚霽將稅賦分為了五個等級。

  擁有耕地少於十畝的人,屬於貧苦農民, 這一部分人約為整個膠州人口的18%,其生活極其艱難。好在,在楚霽實施的新政之下,這一部分人既不需要繳納人頭稅, 也無需繳納土地稅,大大減輕了他們的生活成本和土地負擔。

  擁有土地數量多於十畝,少於三十畝的, 為土地不充裕的自耕農, 這部分大約占膠州人口的65%,這部分人所需繳納的土地稅較少,在他們能夠負擔得起的範圍之內。

  這兩類百姓加起來,已然超過了膠州人口的80%。由此便可以想見,整個膠州世家豪紳土地兼併的現狀有多麼嚴峻。

  下一層級的便是擁有土地三十至六十畝的百姓, 這部分人屬於中等偏上的收入水平, 約占人就的10%,擁有整個膠州州15%左右的土地。按照新政的政策, 他們屬於正常繳納稅賦的人群,並不會受到新政實施的太大影響。

  隨之便是對新政頗有異議的地主鄉紳, 他們占整個膠州人口的3%, 卻每人擁有六十至一百畝的土地,總數約是膠州土地的25%。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