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丞相與六部尚書相視一笑。

  老皇帝咳嗽一聲,捻捻鬍子,得意洋洋:「那為何本朝,又無這般情形了呢?」

  第五昂一眼就看出來陛下是想要他歌功頌德……關鍵是,撥亂反正,掃清那股子流行佶屈聱牙文體歪風,還真的是這群泥腿子的功勞。

  「自然是因為陛下、丞相,還有諸位尚書……」

  第五昂:「禁止八股文,禁止文人於奏章中賣弄文采,科舉時凡是文章用詞生澀者,絕不錄用。」

  到底需要淺顯到什麼地步呢?天統五年,大夏第一次開科舉時,丞相親自監考,當時有考生開頭寫「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直接就被批判為用詞怪異生澀,刷了下去。

  老皇帝不僅不阻攔,還批語:「什麼時候學會寫『天地初分,萬物生長,聖人出世』,什麼時候再來科舉。」

  這就是現在大夏官場的用詞標準了,只要比這個深,就會被彈劾。

  ——當然,這也更方便百姓看懂政策。

  ——順便,三年後那位考生又來了,他連自己的名字都從原來的「劉琟」改成了「劉玉」,文風用詞也特別淺白,這一次他考中了狀元。

  當第五昂拿天統五年科舉事件舉例後,老皇帝「哦?」了一聲:「你倒是博聞強識,還記得那麼久遠的事情。」

  第五昂笑了笑,收下了這個讚美。

  然而神獸已經在揭他老底了。

  【哈哈哈哈哈哈!】

  【因為他就是那一場考上來的啊!】

  【聽說了劉玉的事情之後,連夜默寫下來自己的文章,反覆推敲,看哪一個字,哪一句話顯得生僻古怪了,當時那幾天他覺都睡不好,毅然決然不參加殿試,直接領了官位去麗水縣當知縣去了。】

  【還好當初開國沒多久,官位空缺,能直接榜下放官。】

  【……誒?】

  許煙杪若有所思:【說起來,好像每次都是這樣,官場上位置一空,就把科舉考生丟過去做官。所以……如果官員殺多了,那也可以這麼做吧?】

  【如果一期考生不夠,還可以開恩科?】

  【所以……老皇帝根本不怕殺太多人?!】

  老皇帝呵呵一笑。

  不然呢?

  而且還可以先不殺,保留一部分官員帶著枷鎖在位置上工作,直到下一批培養出來。

  至於這些官員會不會搞事?你也不想你的夫人和孩子……嗯,那什麼的吧?

  【嘶——】

  【還是苟一會兒吧!】

  老皇帝:「???」

  眼見著許煙杪又往桌面趴,做出熟悉的雙臂交疊,臉埋胳膊底下的舉動,忍無可忍——

  「許煙杪!滾過來!」

  你怕什麼怕!你可是寵臣!拿出寵臣的囂張勁兒來啊!

  作者有話說:

  帶枷鎖辦公參考朱元璋,順便,我前面有個情節也寫了帶枷鎖辦公來著√

  八股文這個情況參考明末,其實當時有有識之士想要改進,但明末那個情況……反而越搞越變態,越搞,當時的人越吹捧秦漢(指文字和文學,反而唐宋八大家因為用文很淺顯,基本沒有人去看。還有就是《儒林外史》里寫范進不知道蘇軾,馬二先生不知道李清照,基本可以看出當時的考生的風氣了)

  *

  持甘肅行省頒發的勘合把渡,對商人搬運過河的糧食進行檢查,合格後封裝入袋,袋口縫有封頭,標明斤數米樣,並發給勘合(憑證)。商人將糧食運到甘州倉後,持勘合比對,檢查封頭無誤後,支給米價及運費。

  ……

  元代蘭州比卜渡中納糧米的勘合制度存在嚴重舞弊行為。把守渡口的官吏軍人與奸商水手相勾結,將已經驗收的過河米糧袋子上的封頭裁下,用羊皮筏子將米糧再偷運過河,重複誆騙封頭與勘合,持空袋到甘州收糴倉米中納,套取高額運費。甚至直接賄買勘合封頭,騙取運費。這些行為嚴重影響和破壞了元政府中納軍糧的大計,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但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元代蘭州城商賈雲集,貨物豐阜,運輸繁忙的景象。

  ——《陳守忠教授誕辰百年紀念論文集》

  *

  唐文初尚靡麗而士趨浮薄,宋文初尚鉤棘而人習險譎。國初舉業有用六經語者,其後引《左傳》、《國語》矣,又引《史記》、《漢書》矣。《史記》窮而用六子,六子窮而用百家,甚至佛經、《道藏》摘而用之,流弊安窮。弘治、正德、嘉靖初年,中式文字純正典雅。宜選其尤者,刊布學宮,俾知趨向。

  ——《明史》

  *

  科舉世家:

  八歲未入學之前:讀《性理字訓》程逢源增廣者。日讀《字訓》綱三五段。

  自八歲入學以後:讀《小學書》正文。日止讀一書,自幼至長皆然。

  隨日力性資,自一二百字,漸增至六七百字。日永年長,可近千字而已。每大段內,必分作細段。每細段,必看讀百遍。倍讀百遍。又通倍讀二三十遍。如此用工。便可終身不忘。

  小學不得令日日作詩作對,虛費日力。今世俗之教,十五歲前,不能讀記九經正文,皆是此弊。

  只要記得《大學》畢,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

  自十五志學之年,即當尚志。為學以道為志。為人以聖為志。或十五歲前,用工失時失序者,止從此起。便讀大學章句或問,仍兼補小學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