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自十五歲,讀四書經注或問,本經傳注,性理諸書

  ——《讀書分年日程》

  【翻譯:八歲沒有入學之前,讀《性理字訓》。每天誦讀讀字訓三五段。

  在八歲入學之後讀《小學》正文。每天只能讀一本書,從小到大都應該這樣。隨著智力日見增長,可以從每天誦讀一二百字慢慢增加到六七百字,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量可以增大至千字為止。對於大的段落要細分成小段,每一小段一定要讀百遍以上,再背誦百遍,然後再對整段背誦二三十遍,這樣用功的話可以使所學的知識終生不忘。

  小孩子在學習時不能讓他們天天寫詩作對,白白浪費時間。現在的教學15歲之前還不能誦讀《九經》正文,只是天天吟詩作賦就是這種弊端了

  只要記得《大學》學完,就學《論語》,然後是《孟子》,再然後是《中庸》。

  從15歲開始,就應當特別注重立志。做學問應該以明道為志,做人應該以成聖賢為志。有的人在15歲之前沒有按照正確的步驟循序漸進的學習,那麼從現在開始可以直接學習《大學章句》。但同時需要將《小學》的課程補上。

  從15歲開始讀四書,經注、或問、本經傳注。】

  *

  《小學書》畢。

  次讀《大學》經傳正文。

  讀書、倍溫書、說書,習字、演文,如前法。

  次讀《論語》正文。

  次讀《孟子》正文。

  次讀《中庸》正文。

  次讀《孝經刊誤》。

  讀書、倍溫書、說書,習字、演文,並如前法。

  次讀《易》正文。

  六經正義依程子、朱子、胡氏、蔡氏句讀,參廖氏及古注、陸氏《音義》、賈氏《音辯》、牟氏《音考》。

  讀書、倍溫書、說書,習字、演文,如前法。

  次讀《書》正文。

  次讀《詩》正文。

  次讀《儀禮》並《禮記》正文。

  次讀《周禮》正文。

  次讀《春秋》經並《三傳》正文。

  前自八歲,約用六七年之功,則十五歲前,《小學書》、《四書》諸經正文,可以盡畢。

  自十五志學之年,即當尚志。為學以道為志,為人以聖為志。自此依朱子法讀《四書注》。或十五歲前用工失時失序者,止從此起,便讀《大學章句》、《或問》,仍兼補《小學書》。讀《大學章句》、《或問》

  《大學章句》、《或問》畢。

  次讀《論語集注》。

  次讀《孟子集注》。

  次讀《中庸章句》、《或問》。

  次抄讀《論語或問》之合於《集注》者。

  次抄讀《孟子或問》之合於《集注》者。

  ——《讀書分年日程》

  *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那一朝皇帝?案頭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器

  ——《隨園詩話》

  *

  我對於這樣不通的題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來對付,把『文選』上所有鳥獸魚蟲草木的難字和《康熙字典》上荒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頭不對馬嘴上文不接下文地填滿了一篇皇皇大文……

  ……

  誰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師,把我取了第一名

  ——《由於晉江屏蔽,不知道五個字里哪幾個字有問題,你們自己找一下書名吧。「我」是陳一枝獨秀》

  *

  蠖略蕤綏,漓虖幓纚

  ——《甘泉賦》

  *

  關於古代高官是不是都會生僻字:

  宋神宗視察太學,數百名太學生施展渾身解數,紛紛撰寫歌功頌德、粉飾太平的文章,希望能夠贏得皇帝的青睞。周邦彥精心構思,寫下一篇萬餘言的《汴都賦》,以華麗的辭藻與繁複的典故遠超同儕。最醒目的是,文中有許多古雅的生僻字,以至於當右丞李清臣奉命於邇英殿上高聲誦讀的時候竟然結結巴巴,很多字根本讀不出來。宋神宗大為驚異,很快便擢升周邦彥為太學正

  ——《中國最美詩詞典評》

  *

  關於科舉文章生澀,就要刷下去,參考:

  嘉祐間,士人劉幾好為險怪之語,學者翕然效之,遂成風俗。歐陽公深患之,會公主文,有一舉人論曰:「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公曰:「此必劉幾也。」戲續之曰:「秀才剌,試官刷。」乃以硃筆塗抹之,自首至尾,謂之紅勒帛,大批謬字榜之,既而果幾也

  ——《宋人軼事彙編》

  【翻譯:歐陽修批閱試卷時看到其中一份開頭寫道:「天地軋,萬物茁,聖人發。」永叔哼了一聲:「不就是說『天地初分,萬物開始生長,聖人也出世了』這麼簡單的意思嗎?非要寫得怪異生澀,肯定是劉幾的卷子。」便按著原文的韻腳,在下面續了六個字:「秀才剌,試官刷。」意思是這秀才寫文章很乖張古怪,本試官就把你刷下去。】

  (翻譯參考自《宋詞一闋話古今》)

  *

  第159章 天統消消樂(九)

  許煙杪瞳孔地震。

  【怎麼叫我了?!】

  【我沒幹什麼啊!我是絕對遵紀守法的!】

  【是有人栽贓陷害了?還是我做了什麼我自己不知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