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才有以帛代幣,以紙代幣。

  一整座銀山而已,完全吞得下。

  現在誰還有心思管倭人使團是不是騙了他們,趕緊的,先放一邊,別耽誤他們商量怎麼搞錢!

  禮部的人上前,臉上帶笑地把倭國使團請走,為了不打草驚蛇,用的理由是商議一下下次朝貢。

  人一走,老皇帝直接讓錦衣衛在外圍圍成大圈,禁止人靠近,然後就地:「錦衣衛此前潛伏在倭人使團中……」

  那些聽不見心聲的地方官以及藩王們,望向老皇帝的眼神頓時微妙起來。

  陛下/爹爹的掌控欲居然已經重到這個地步了嗎!連隨便一個使團都要往裡面塞錦衣衛!那他們身邊——

  老皇帝面帶微笑。

  這些人頓時後背發涼,心底發毛,一個個安靜如雞,呼吸都輕淺了。

  實際上,老皇帝心裡默念三遍:想想白澤,想想銀山,不就是被誤會疑心病強嗎?這不算什麼!

  旁邊,史官奮筆疾書:帝多疑,置錦衣衛於倭使之中……

  ——他當然知道真相不是這樣,但史書上又不能寫「帝有白澤」。

  *

  老皇帝開始編了。

  「錦衣衛在倭人使團中,聽見他們用倭語對我大夏不敬,言我大夏人傻錢多……」

  戶部尚書忍不住了,他急了:「陛下!既然他們不敬,那就直接打吧!」

  別管那些聽不到心聲的人心裡的疑惑了,直接上正題!

  小白澤就在座位里,我們這些京官還等著他聽到銀山多說幾句呢!最好說一下位置!好讓我們這些翹首以待的,下船就能直衝目的地!

  那可是每年五百多萬兩!!!

  雖然不知道能挖幾年,但是……

  戶部尚書認真思考了一會兒,得出一個結論。

  他現在化身巨貪,二十年後,從手頭現金到不動產,及珍寶古玩估值……大概才能貪夠五百萬兩。

  也就是說,哪怕只能挖個兩三年,也賺了。

  算出來後,戶部尚書砰地站起來,說話聲音急得就像是閃電劈下樹幹,一聲刺啦——

  「陛下!」

  「打仗的花銷,臣批了!」

  在場的京官都知道他是什麼德性,此刻都震撼得不輕。

  鐵公雞終於願意拔毛了!

  但想了想,又很正常——那可是一年五百萬兩產出的銀礦!

  【這才是真正的天朝上國,大國尊嚴嘛。從哪裡折損,就從哪裡加倍討回。】

  不少大臣在心裡跟著點頭。

  沒錯沒錯!

  【如果朝廷能知道倭國有石見銀山,還有佐渡金山就好了,那可是金銀島裡面的『金』,五十五座礦山的總稱,一年能開採一萬兩的黃金,開採了近四百多年。】

  四百年……

  四百年?!

  「咚——」戶部尚書直接一頭栽下去,在場的京官沒有人去扶他,他們的思緒都被這「四百年」給凝滯了。

  老皇帝最先回過神來,面紅耳赤,嘴唇都在哆嗦著,幾乎是咆哮出來:「打!!!必須打!!!」

  金山,一年一萬兩,銀山,一年五百萬兩,有這些金銀,他就能充盈國庫了!

  輕徭薄稅先弄起來!

  水利開發也搞起來!

  還有各種各樣的民生福祉……

  當然,經濟不是只有錢就能做到的,但,大夏可以用這些白銀去外面僱人來開發大夏的民生——附近的國家同樣也承認白銀的購買力。

  這只是初步構想,後續的,還得開個朝會來議論。

  總之,有了這些錢,他有信心跳過兩三代治世之基,直接——

  開國即盛世!

  不少大臣眼睛都綠了。

  能坐到他們這個位置的,誰是奔著當貪官被扒出來去的啊!誰不想在青史記載上來一句「天統盛世的奠基人」啊!

  別說了!

  打!

  「陛下!不能打!」

  ???

  誰?!

  戶部尚書剛醒過來,就聽到這句話,當時就瞪大了眼睛看過去。

  而說話的人,乃青浦縣知縣梁瑞,其人是一方好官,不僅自己從不侵占民財,也不許下屬侵占民財,除此之外,為知縣五年,革除苛捐雜稅,且注重發展當地生產,使得此地民富兵強。

  戶部尚書對其有所耳聞,他還知道,皇帝也注意到了這個人,還打算等七年任期滿,將他提拔到中央。

  老皇帝對人才比較重視,便也能耐著性子問一句:「原因?」

  並且打定主意,如果對方只懂得說什麼戰爭勞民傷財,因為小小不敬便要出兵實在過於窮兵黷武。那只能說明這人並不適合進入中央朝堂,不如在地方為官,造福一方百姓。

  這青浦縣知縣起身,先是沉穩地行了個禮,隨後才道:「陛下,此地邪乎,有邪風相助,昔日周高宗三征倭國,每每即將滅國之際,總有邪風颳起,令周軍大敗。陛下若要進攻此國,臣只怕賠了威望又折兵。」

  「邪風?」

  老皇帝看向老御史。

  老御史博聞廣識,在成為御史之前,已經守了四十年的皇家藏書閣了(前朝加本朝)。對許多事情都能娓娓道來,此刻他沉思默想片刻,才說:「確有此事。高宗元亨九年,因倭人對周不敬,趁著周進攻遼東之際,於國書上自稱天子,欲藉機試探周朝,想趁亂使其承認倭王天子之位,高宗大怒,頂著壓力兩線作戰,遣五萬人馬,乘戰船千艘,攻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