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惜碰上了蹬鼻子上臉的倭人。】

  「……」

  那心情,又「duang」一下下去了。

  【嘖嘖,倭國那邊,最近幾年已經發現石見銀山了,給大夏的貢品里,卻是半點銀子都沒有。】

  【然後倭人和老皇帝說自己用來交易的白銀都是從其他購買來的,用它們來換大夏的銅錢……】

  許煙杪卡頓了一下,接下來是一連串有些亂的數據計算,大夏君臣還沒反應過來,許煙杪已經直接得出了結論——

  【臥槽!如果按照石見銀山一年五百多萬兩的產量……】

  多、多少?!

  大夏君臣眼中已經泛起了紅血絲。

  一年五百多萬兩的……銀山?!

  「我日你先人!」永昌侯沒忍住罵了句髒話。

  那麼大一座銀山,就在他們觸手可及的地方,他們居然不知道!

  【不出三十年,大夏就要銅荒了,估計還要轉過來去進口倭國洋銅。】

  【土特產啊~】

  【寧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啊~】

  大夏君臣:「……」

  別罵了別罵了.jpg

  作者有話說:

  日本的肉食禁止令:

  自今以後,制諸漁獵者,莫造檻牢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三十日以前,莫置比滿沙伎理梁,且莫食牛馬犬猿雞之完。以外不在禁例,若有犯者罪之。

  ——《日本書紀》

  【翻譯:(676年開始)每年四月初到九月底,不得食用牛、馬、犬、猿、雞之肉,但除此以外則不在禁止之列。】

  *

  丙申,禁斷漁獦於攝津國武庫海一千步內,紀伊國阿提郡那耆野二萬頃,伊賀國伊賀郡身野二萬頃,置守護人,准河內國大鳥郡高腳海。

  ——《日本書紀》

  *

  日本一般民眾吃肉的歷史開始得很晚,其中吃雞的時間算是最長的,但也只有400多年,而且雞肉是節假日才上桌的「宴食」。至於牛羊豬等「四腳獸」,更是進入19世紀末期的「文明開化」階段後,才慢慢地、一點一點地走進一般家庭。究其原因,一是佛教信仰的關係,二是吃慣了魚和其他海味的日本人長期以來很難接受「肉」,尤其是四腳動物肉的味道,認為它們過於生猛而在心理上嚴重牴觸。

  ……

  「一汁一菜」成了日本人的飲食模式,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里支配著他們的餐桌。所謂「一汁一菜」,即一碗米飯、一個湯和一個菜。而那「菜」,很多時候不過是一點兒醃蘿蔔或咸黃瓜而已;湯,大都是不帶絲毫油星子的大醬湯。

  ——《日本的細節2》

  *

  辛卯上謂侍臣曰:朝鮮僻遠,朝貢之使數至,其貢物率用金銀,此豈小國所能常有。其以敕諭國王,今後貢獻以土物效誠足矣。

  ——《明實錄宣宗實錄》

  *

  日本貢物:

  馬、盔、鎧、劍、腰刀、槍、塗金裝彩屏風、灑金廚子、灑金文台、灑金手箱、描金粉匣、描金筆匣、抹金銅提銚、灑金木銚角盥、貼金扇、瑪瑙、水晶數珠、硫黃、蘇木、牛皮。

  ——《大明會典》

  馬四匹,散金鞘柄大刀二把,硫黃一萬斤,瑪瑙大小二十塊,貼金屏風三副,黑漆鞘柄大刀一百把,槍一百把,長刀一百把,鎧一領,硯一面並匣,扇一百把,計奏訖。

  ——《中國外交史》

  *

  明朝回賜

  日本國、永樂間、賜國王冠服紵絲紗羅金銀古器書畫等物。

  宣德十年。回賜國王紵絲二十表里、紗羅各八疋、錦二(土商)、銀二百兩。妃,銀一百兩。

  成化二十年、回賜國王、紵絲二十表里、紗羅各二十疋、錦四(土商)、銀二百兩。王妃、紵絲十表里、紗羅各八疋、錦二(土商)、銀一百兩。

  差來正副使、每員金襴袈裟一領、鍍金銀鉤環全。羅直裰一件、羅褊衫一件、紵絲二疋、紗羅各一疋、絹六疋、銅錢一萬文、靴襪各一雙。

  正貢外、使臣、自進並官收買附來貨物、俱給價、不堪者、令自貿易

  ——《大明會典》

  *

  洪武年間的非貢物抽分:

  其諸蕃國及四夷土官朝貢所進方物,遇正旦、冬至、聖節,悉陳於殿庭。若附至蕃貨,欲與中國貿易者,官抽六分,給價以償之,仍除其稅。

  ——《明實錄太祖實錄》

  *

  永樂初賜印誥。自後每歲聖節、正旦、 【嘉靖十年。外夷朝正旦者、俱改冬至】皇太子千秋節。皆遣使奉表朝賀、貢方物。其餘慶慰謝恩無常期。若朝廷有大事、則遣使頒詔於其國。國王請封、亦遣使行禮。其歲時朝貢、視諸國最為恭慎。

  ——《大明會典》

  *

  若漢、唐之夷,彼隋君之東征在,朕今日苟非詐侮於我,安肯動師旅,以勞遠人?若不守己分,妄起事端,禍必至矣。

  自今寧使物薄而情厚,勿使物厚而情薄。

  ——《明實錄太祖實錄》

  *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第55章 打!

  華夏一直就有錢荒。

  不論是銅錢還是金銀,都不夠市面流通,更別提還有人死了之後帶一大堆金銀銅下去陪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