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一個強大的秦國,如同泰山之巨石,爾等絕不可以卵擊之!切記,若老夫所率之軍不敵王翦,則楚國必亡,屆時,項梁你即刻帶族人離開壽春避亂..待戰事平復,按今秦王待列國王公大臣之先例,必會以仁義之道善待爾等,從此,項氏需安生自保,切不可行復仇之事...此事,爾等定要牢記於心,切不可忘!」

  項梁聽完他這話早已面色大變,急忙跪地道,「阿父,您怎就一心認定,我楚軍此趟必敗呢?兒以為,秦軍若真要派出六十萬大軍攻楚,每日所耗之糧食與草料必有數萬石之多,屆時,秦人必會順著汝水淮河源源運糧南下,並在沿岸駐紮修建糧倉儲存...屆時,我楚國若能埋伏大軍於水岸截殺秦軍糧草,再派人燒毀秦軍儲糧之倉,如此一來,任他秦軍再如何不可一世,亦難抵缺糧之患,必會引起軍心大亂...」

  項燕長嘆一口氣,用手指點著自己的腦袋道,「此戰若是秦將桓猗一人前來,截殺糧草與燒毀糧倉之計,我軍恐能有一兩分勝算...可秦王此番為求穩妥,定會派出王翦前來。王翦此人心思何其縝密,從不打無把握之戰,豈會留下糧道糧倉這偌大的空子給我楚軍鑽?老人比你看得更清楚,此事不過是枉費心機罷了。項梁啊,往後老夫不在了,你凡事還需再多想上幾番!」

  項梁急忙抬袖擦了擦滾滾流下的眼淚,哽咽道,「阿父...莫要一再說此等不吉之言,您定能打敗秦軍的...」

  他這一哭,惹得項籍又再次哭喊起來,聽著項籍口中的殺光秦軍之言,項燕猛地一拍案幾,怒吼道,

  「哭哭啼啼成何體統!老夫乃是武將,上戰場第一日便將腦袋別在褲腰上,何曾懼怕過死之一事?總之,項梁你務必記住,待老夫戰亡,莫要惦記復仇一事,帶著項氏一族安生度日即可...」

  項梁仰頭搖首道,「阿父啊,兒做不到啊!您既有為國死守之志,兒又豈能只求自保?請恕兒難從阿父之命!自兒曉事之日起,便知曉秦國乃無信無義之國,負我楚國多矣!」

  「暴秦若真行仁義之道,又豈會發兵剿滅山東五國?若非秦國毫不掩飾狼子野心,王上又豈會派出大軍北上?我項氏一族世代飽受國恩,又豈能在楚國遭受亡國厄運之時,任由楚人哀啼而明哲保身?兒不管旁國之人如何被秦國假仁假義迷惑,但楚國若果真亡國,兒此生定率族人秉承光復楚國之志,將秦人從我楚國的土地上趕出去!」

  項籍也大聲附和道,「叔父說得對,籍也當如此,若秦軍敢滅楚國,項氏便要滅了秦國!」

  項燕伸手指著項梁,冷哼道,「項梁啊,你長兄走得早,老夫將項籍托於你教導,這便是你教出的項籍?本領不大,口氣倒是一個比一個狂妄!趕走秦人?滅秦?秦人收攏人心之術堪稱可怖,屆時,恐怕楚人皆自願做秦人,爾等要將他們亦趕走麼?」

  項梁還想再辯解,但項燕已不想再聽下去了,便飛快開口結束了父子對話,

  「罷了,老夫已是行將入土之人,哪管得了你們再如何折騰?你若想將項氏族人全折騰覆滅,老夫往後做個孤魂野鬼也無妨,滾吧!」

  說著,他便氣咻咻起身將項籍遞給項梁,將二人推出了屋外,久久站在門口一動不動。

  身為楚將,他少年時幸得春申君提拔,又得了先王賞識之恩,雖知這是一場必敗之戰,亦從未生出半分畏懼之心,不過是一死報國效忠而已,何足畏之?

  但身為項氏族長,早在王上三番五次不肯聽他勸諫之時,早在屈景兩族明知官田更改田壟間距、會讓楚國庶民迎來餓殍遍野之時,他便生出讓後世族人隱退朝堂之意。

  自春申君遭遇伏殺開始,楚國朝堂便一日比一日荒唐,項氏若再不急流勇退,恐將迎來若敖氏兔死狗烹之危機。

  先王固然對他有恩,但他項燕既已決意拼死堅守國門報答這恩情,項氏族人便無須再搭上性命為王族復仇。

  辜負楚國者,並非項氏,而是王族。

  想到項梁與項籍的固執,他再次重重嘆了一口氣,轉身回到屋中命人取來竹簡,提前寫下一封交待族中諸事之遺囑。

  ...

  時間一晃就到了驕陽煦煦的五月,仍未商議出究竟該求和還是備戰的楚國君臣,卻收到了一封秦王親筆所書的戰書。

  這也是秦國橫掃山東諸國以來,發出的第一份戰書,楚王恍惚看著宮人呈上的絹帛時,竟不合時宜地,生出了幾分混雜著受寵若驚的自豪之情。

  沒想到,秦王竟肯遵循周禮儒法,這般珍而重之對待我楚國...

  當然,下一瞬隨著昭讓大聲念出戰書的兩句內容,楚王面上泛起的隱隱喜色,便迅速消失得一乾二淨了。

  他一把奪過絹帛,只見秦王特意用楚篆龍飛鳳舞寫道——楚王負芻粗材曲質,有豺狼之心,擅竊雞盜狗之譎智,秉性奸詐無德...相鼠有皮,人而無儀,負芻殺兄襲秦,乃貪殘暴虐之君...寡人受命於天,今治軍七十萬南下,與楚王會戰於楚地...(1)

  楚王越看越氣,先將戰書棄於地上狠狠踩了幾腳,又大吼道,「無恥嬴政,欺人太甚耳!會戰便會戰,寡人不懼!嬴政,我楚國不懼秦軍!」

  殺兄奪位一事,乃是楚王負芻此事最耿耿於懷之事。

  正因如此,他先前才會暗暗命人四處放出流言,假稱先王后李氏所生之幽王、哀王,並非先王親子,而是李氏與春申君媾和所生,以此證明自己奪位之事名正言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