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兩軍交戰之時,楚莊王以「斗越椒兩支神箭均未射中王師」之流言,大亂若敖氏軍心而殺了斗越椒並滅其全族。(1)

  好在,早早得到報信的斗越椒之子斗賁皇在忠心侍衛的捨生護送下,順利逃到楚國的死對頭晉國境內,並因其過人的才智得到晉景公重用,此後,他多次助晉國打敗楚國,成為晉國「八大名臣」之一,因所得封地苗邑,斗氏便成了苗氏,在三家分晉後,苗氏亦在魏國名聲不減...

  自小聽著「忠君報國」家訓長大的王離,聽完這番君臣恩怨卻蹙眉道,「可晚輩以為...此事確是斗越椒之過,他起兵造反背叛君王,縱有天大的理由,亦是亂臣賊子...」

  鄭國頓時面色一變,立刻開口大喝道,「王離,休得放肆!」

  立於舟中的苗不嚭聞言非但不怒,反倒仰頭哈哈大笑,笑完又指著王離,冷哼道,

  「無知小兒,竟是秦國老將王翦之孫?小子,你祖父與你父不過是運道好,碰到個好君王罷了,休要這般口無遮攔,待再過二三十年,你若親自遇到個荒誕秦君,便能知曉『君逼臣反,臣不得不反』之無奈與辛酸!」

  王離聞言怒不可遏,倏地起身再次將手放於劍柄之上,罵道,「狂賊!我家王上自可長壽無極,萬壽無疆!我王氏無論處於各種境地,自會對君王忠心耿耿!」

  鄭國一陣頭疼,若敖氏覆滅一事乃苗氏之逆鱗,王離偏生要去戳,但對秦國忠心耿耿的王氏而言,秦王亦是諸人不可褻瀆之逆鱗,苗不嚭卻也戳了...

  他忙來到二人中間左勸右勸一番,王離卻依然目光恨恨盯著苗不嚭道,「無德老兒,膽敢詛咒我王,來日我帶秦軍兵臨楚國,必要活埋你!」

  鄭國恨不得上前捂住他的嘴,回頭自己若勸不動師兄,可就指望這苗不嚭去勸了,哪能說這等話得罪他?

  可對方言語間,卻有詛咒秦王早逝之意,他亦是有些惱怒的,遂並未真的上前捂王離之嘴,只好聲好氣繼續勸著二人。

  哪知苗不嚭聽了王離活埋之言,並未順勢氣惱將船掀翻離去,反倒收起嘴邊的嘲諷,抬頭望著遠處一望無邊的湖泊水澤,悠悠嘆道,

  「所謂赤子之心,亦當如是..想當年,我若敖氏先祖,亦是如你這般對君王忠心無二,寧肯以死護君啊...但老夫所言絕非詛咒之詞,五年前,我族中大巫離世之前,曾皆少司命之言為列國君王卜過一卦,當今秦王,壽數至多五十...」

  他轉身看向王離猝然慘白的面色,掩下眼中不忍,繼續道,「再者,以少司命之言,秦國已連出六代明君,以陰陽之數,六為陰之極,及至當今秦王已為第七代明君,一時倒無妨礙,但九為陽之極,他往後下一代秦君,必是亂政之君,而秦國將亡於下下一任秦君...」

  鄭國強壓下心中震撼,上前問道,「此事可為真?」

  苗不嚭喟嘆一聲,「此事乃我親耳所聞,自是為真。是以,王氏小子莫要信口將我若敖氏稱作亂臣賊子,我之先祖忠君之誼半分不遜於你王氏,但若下一任秦王倒行逆施,以奸為忠而殘害忠良之時,你還會為變成這般模樣的秦國效忠麼?」

  王離扶著劍柄的手止不住地顫抖起來,怔然喃喃道,「不,不會的,我家王上定會長命百歲...縱便我家長公子即位,他亦絕非亂政之君...不,不,縱便新君不仁,我王離就算是死,亦絕不會背叛秦國...」

  王翦嘴巴嚴,雖得君王提示亦未將秦亡之預言告訴家人,故而,此時的王離如何會知曉,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備受朝臣敬仰的威嚴秦王嬴政,會在成為秦始皇數十年後的巡遊途中猝然離世,眾人眼中的儲君扶蘇也會死於矯詔,而新即位的胡亥會在朝中推行各項倒行逆施之政,大肆屠殺王族與忠臣,寒了無數忠良之心,而他,亦會在胡亥與趙高的猜忌下,在彈盡糧絕的絕路中率軍投降...(2)

  那時的他,縱便飢腸轆轆帶領大軍衝出重圍回到咸陽,等待他的,也不過是胡亥一道誅滅全族的詔令罷了,這樣的君王,又豈能讓將士們生出捨身殉國之心?

  而如今願以死報國的王離,他的君王是明君嬴政,是從不遷怒屠殺大臣的秦王嬴政,這樣的君王,王離豈能不真心實意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維護之意?

  是以,唯有史書上那個人到中年、走投無路的王離,才會明白若敖氏被逼造反的末路悲涼,而眼下這個對君王一腔濡慕之心的年輕王離,是絕不會共情他眼中的亂臣賊子的。

  鄭國聽了苗不嚭確認的占卜之言,想到那位英姿不凡、勤政愛民的年輕秦王,竟活不過自己這般壽數,忍不住悲從心頭滾滾而來,老淚縱橫展開雙臂朝天大呼道,「彼蒼者天,何故殲我良人!何故殲我仁君!天道不仁,曷其有極!」(2)

  王離紅著眼眶嗖地拔劍指向天空,怒吼道,「不!我不服爾這天道!來啊,爾若真有翻雲覆雨之本領,大可下道驚雷劈死我,我王離願將此生壽數全數贈與我王,來啊...」

  苗不嚭看著二人狀似癲狂之態,不由苦笑一聲,背過身悄悄以袖拭了拭淚水,便以楚音哽咽著吟唱起了楚地風靡的屈子歌謠,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3)

  忠於秦王的鄭國與王離,來日會迎來何等結局他不知曉,但他知曉,忠於楚王的屈子與若敖氏,迎來的皆是兔死狗烹之結局——楚國當年若無若敖氏鼎力襄助,早被中原大國聯手生吞活剝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