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浚忙行禮答道:“稟陛下,正是。”

  “長安平準府,比雒陽更繁忙。長安九市,匯聚天下貨物,更有異域胡商出入。朝廷近來有意拓寬西域商路,今後,平準府事務更是繁忙。”皇帝說著,笑笑,對戚氏道,“周令丞乃丞相舉薦,其再雒陽為吏時,頗有能人之名。”

  戚氏聞言,亦是歡喜,忙道,“陛下謬讚!”

  皇帝與眾人寒暄了一會,又興致勃勃地邀王璟下棋。王璟亦不推辭,即令家人在去取棋盤來,在堂上擺開,與皇帝對弈。

  徽 妍坐在戚氏身旁,看著他們,心裡卻想著皇帝方才說會拓寬西域商路的話。皇帝身上讓她很欣賞的一點,就是從不拘泥於條規舊制。他的看法總是很重實利,看到西 域商路帶來的豐厚收穫,便毫不猶豫地將商路拓寬。她又不由地想到李績和自己從前的生意,心中感嘆,以李績那樣的才能,或許很快就會過上他想要的日子吧,而 自己如果還繼續經商,自己也能從中得到許多……

  不過,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

  徽妍將目光收回,看著皇帝,深深吸一口氣。

  你有他啊……一個聲音對自己說,唇角彎起平和的笑意。

  ☆、第69章

  ????棋局最後的結果,仍然是皇帝三盤皆輸。

  這結果在徽妍意料之中,也在皇帝的意料之中。

  他無奈地笑笑,嘆服,“博士果然神技。”

  王璟忙道:“陛下過譽!”

  皇帝見天色不早,也不再久留,令徐恩備車馬回宮。可蒲那和從音卻玩得不肯走,在二人的糾纏之下,皇帝終於鬆了口,答應過仲秋讓她們跟著王璟一家出門玩耍。

  小童們這才歡喜起來,乖乖地跟著皇帝離開。

  家人們舉燭照明,將四周映得亮如白晝。王家眾人笑意盈盈,一道送皇帝出門。

  皇帝仍攙著戚氏,一邊閒聊一邊往外走,戚氏笑眯眯的,跟他說著些對付小童之事,皇帝認真聽了,頷首應聲。

  徽妍帶著蒲那和從音跟在後面,王繆見狀,讓女兒們引兩個小童走到一邊,對徽妍使個眼色,讓她走到戚氏另一邊去。徽妍窘然,瞅瞅不遠處的世婦,上前去,與皇帝一左一右攙著戚氏。

  皇帝看她一眼,唇角笑意更深。徽妍被他瞅得面上一熱,忙移開目光。

  眾人在後面跟著,皆心情大好。

  “這麼看著,可真是一對小夫妻。”陳氏忍不住低笑,對王璟小聲道。

  王繆卻抱怨,“方才下棋,兄長也該讓一讓陛下,怎麼說陛下也是客人。”

  “我讓了啊……”王璟苦笑,有些委屈。

  周浚與陳氏皆忍俊不禁。

  眾人各說著話,擁著皇帝走到了門前,向皇帝拜別。

  皇帝答了禮,看向徽妍,只見她望著他,雙眸映著燭火,似星辰一般明亮清澈。

  心中猶如和風吹拂,皇帝莞爾,目光在她面上停留了一會,登車而去。

  送走了皇帝,眾人看向徽妍,皆笑嘻嘻的。

  戚氏拉著她的手,問她方才皇帝對她說了些什麼,可曾生氣。

  徽妍忙道:“陛下並未生氣,與我閒聊幾句宮中之事,便用膳了。”

  戚氏頷首,過了會,又埋怨,“陛下好不容易來,怎讓他去吃庖中的剩菜,你該告知我等另做。”

  王繆笑道:“母親,你未聽陛下方才說,他剛從上林苑回來,那般勞累,重做要等到何時?豈不將陛下餓壞!”

  戚氏聽著覺得有理,亦笑起來。

  “叔伯們都離去了?”徽妍忽然想起此事,四下里望了望。

  “早離去了。”陳氏道,“陛下去見你之後,母親便說身體不適,讓家人送他們離開。”

  徽妍瞭然。這些叔伯,也有兒子或別的侄兒在長安,王璟這裡不好留宿,往別家借宿卻也無妨。

  “不將他們送走還能如何?”提到他們,戚氏就沒好氣,“從前便是如此,難登大雅,莫非還留著再讓陛下看笑話!”

  徽妍安慰道:“陛下並無多計較,叔伯們說什麼,母親勿理會便是。”

  眾人說了一番話,見夜色也深了,徽妍陪著戚氏回房中。

  “二姊,”才坐下,王縈走過來,問,“二姊的虎魄,可借我麼?”

  她最近受昌慮長公主啟發,每日著迷地擺弄各種佩玉,姊姊長嫂們的各色物什幾乎都被她借過。

  那枚虎魄……徽妍想了想,她前些日子見面上有些磨損,捨不得再佩,便取下來放好,似乎有幾日未曾見過了。

  “在我妝匣之中。”徽妍道,“你自去取便是。”

  王縈應一聲,轉身走開。

  可沒過多久,她又走回來,對徽妍說,“二姊,那虎魄不在妝匣之中。”

  徽妍訝然,隨她過去尋,卻是怎麼也尋不到。

  不見了麼?徽妍皺皺眉,想了好一會,卻也想不起放在了何處。

  “待我再找一找,找見了便給你。”她對王縈道。

  王縈頷首。

  她才出去,王繆卻接著走進來,讓周圍侍婢退下,看著她,一臉神秘。

  “那位姓李的胡商,今日又來見你姊夫了。”

  “哦?”徽妍訝然,“何事?”

  “還有何事,自然是給錢。”王繆道,“你上次不是還給了他貨,如今商旅回來了,要把錢給你。十幾萬錢,你姊夫可不敢讓人名目張膽抬入府中。讓我與你商議,如何來收?”

  徽妍聽著,亦有些犯難。

  這的確棘手。若在從前,她可讓李績送到弘農家中,別人看不到,無聲無息。可現在卻是不行,人多眼雜,無論送到自己家中還是周浚府上,都不妥當。

  “此事且放一放,讓李君且收著,日後再議。”徽妍道。

  王繆頷首:“我與你姊夫亦是此意。”說著,嘆口氣,“早知你能與陛下成事,還經商作甚,徒增許多麻煩。”

  徽妍莞爾:“世間之事,最難便是早知。此事並無大礙,長姊莫再煩惱。”

  王繆也不再言語,自去了。

  *********************

  仲秋之日,蒲那和從音早早便穿戴整齊,跟著內侍離開了未央宮。

  這是尋常節令,宮中的禮節不多。皇帝沐浴更衣,往宮中的廟觀中拜謁。按照平日禮俗,外戚親貴們也要進宮拜見皇帝和后妃。不夠皇帝暫無後宮,外戚也只有杜氏和竇氏兩家,略顯冷清。

  杜玄和杜燾一早九到了未央宮。

  杜玄因得皇帝將要立後之事,近來精神極好。不過杜燾則略顯沮喪,皇帝已經聽說,杜玄拿著自己這個外甥都要娶婦的事,每日將杜燾罵一頓。杜燾苦惱不已,卻擔心杜玄身體不敢離府,只得每日受著。

  不出所料,杜玄坐下來,先向皇帝問了一遍六禮諸事進行如何,然後,滔滔不絕地說起了杜燾,還求皇帝看著哪家女子賢惠又不嫌棄,萬萬要做主給他的不肖子撮合,只要是良家子,杜玄別無所求。

  皇帝瞥一眼苦笑的杜燾,安慰幾句杜玄,一口應下。

  沒多久,內侍來報,懷恩侯府一家來到。

  自從上次竇芸在皇帝面前失儀,他就沒有再見過她。後來宜春苑的壽筵上,紀氏曾對戚氏言語無禮的事,皇帝也曾耳聞。但皇帝與他們終究有舊日情分在,平和待之,過不再提。懷恩侯得了皇帝仲秋覲見的許可之後,高懸的心亦放下,帶著妻女入宮,探望皇帝。

  紀 氏和竇芸衣著鮮麗,與往日無異。經過前事,又有竇誠苦勸,紀氏亦知曉女兒立後之事無望,終是認命。這些日子,她見了不少人,將竇芸待嫁之事說出去,欲為她 尋一門好親事。但看來看去,皆無十分合意之人。從前那些來示好,她也覺得不錯的人家,如今卻通通沒了回應。而她聽說,王氏那邊未嫁的女兒,最近則多了許多 登門提親的貴人。心中自然知曉是何因由,紀氏縱然仍不甘心,卻也無法。

  今日入宮,紀氏除了要拜見皇帝,還有一事,就是再問問他上次提過的博陽侯長子。她打探過,這位公子確是才貌雙全,且身為嗣子,將來可繼承博陽侯爵位,竇芸嫁過去,便是穩妥的侯夫人。看來看去,如今,也只有這家最得紀氏心意。

  拜見皇帝之時,紀氏見皇帝待他們一家仍如從前,心中欣喜。再瞅瞅竇芸,只見她面色平靜,華美的衣飾下,卻沒有了往日的嬌憨活潑。

  紀氏心中不禁嘆氣。

  竇芸對皇帝的心思,她是早就知曉的。這些年,她為了成全女兒心愿,也為了自己,一直努力著。可結果如此,誰也無能為力。上次探望了杜玄之後,竇芸在家中又是痛哭了許多日,而後,卻忽而自己走出來,對紀氏說,她想去散心。

  紀氏和竇誠皆心疼女兒,只要她好好的,什麼不答應。從那以後,竇芸幾乎每日都會出門,有時是與友人遊玩,有時卻不知是做甚,紀氏與竇誠也不敢多問,只從從人嘴裡得知,她都在長安城中遊逛。

  “君侯,夫人,近來可安好?”見禮過後,皇帝道。

  竇誠和紀氏忙行禮應下。

  皇帝讓內侍賞賜玉帛,又看向竇芸。

  “侯女亦多日不見。”他說,“今日得見侯女,朕甚慰。”

  竇芸望著皇帝,少頃,微笑,向他伏拜一禮,“妾伏惟陛下身體康健。”

  皇帝答過,一如尋常。

  眾人往未央宮的廟觀中而去,祭祀神祗,祈了福。待得再回來,皇帝令徐恩在宣室殿設宴,款待杜氏與竇氏兩家,自己則先回漪蘭殿更衣。

  自從徽妍來到宮中,皇帝的起居之事,有一半移到了漪蘭殿,如今亦然。

  他走近路,從側邊宮門而入,才走過一處轉角,忽然,一名內侍匆匆前來,差點與皇帝撞了個滿懷。

  嘩啦一聲,內侍懷中的一個包袱落地散開,許多物什滾出來。

  “怎如此莽撞!竟衝撞聖駕!”皇帝身旁的侍衛斥道。

  那內侍面色刷白,忙跪地伏拜。

  皇帝卻不言語,將腳下一樣物件拾起,看了看,覺得眼熟,忽而想起來,這是徽妍從前常佩的虎魄。

  “你這是去何處?”他看著那內侍,頗有興味。

  內侍伏在地上,似乎十分緊張,結結巴巴,“稟……稟陛下,小人奉女史之名,回來取些物什……”

  ☆、第70章

  皇帝的目光落在地上散落的物件上,只見璀璨琳琅,都是些珠玉金銀首飾。

  他又拾起一支嵌玉金簪,看了看,做工精細,一眼便知是 宮中所制。這些物件,他大約識得。自從徽妍入宮,他各種名目賜下的物什不少,其中就有各色首飾。但徽妍覺得每日要伺候小童,走上走下,戴那些首飾太麻煩, 平日只喜歡些簡潔的樣式,來來去去就那幾樣。如今她回府中,帶走的也是平日用的多的,其餘之物仍然留在了宮中。

  再看那名內侍,只見他仍伏著,一動不動。

  “他是漪蘭殿服侍的申平,一直隨女史服侍王子與居次,女史回府之後,臣等時常派他到王府中向女史傳話。”徐恩對皇帝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