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陳氏應下。

  ***********************

  自從皇帝遣少府和宗正登門問名納采,王璟府上,幾乎每日都有貴賓登門。

  徽妍在府中待嫁,每日之事,主要便是習禮。

  不過她本是女史,對宮中規矩皆是熟稔,宮中派來教導的世婦,也無更多的事好指點,每日不過溫習規條,倒也容易。

  教導徽妍的世婦之長,是皇帝的姑母舞陰大長公主,除此之外,還有皇帝的異母妹昌慮長公主為輔佐。舞陰大長公主嫁張氏,夫婿張參,為春陵侯;昌慮長公主嫁辛氏,夫婿辛泰,為安豐侯。

  舞陰大長公主是皇帝的長輩,不苟言笑。每回來檢視教習之時,皆親自與徽妍問對,甚是認真。徽妍雖應答無礙,卻也畢恭畢敬,不敢鬆懈。相比之下,與昌慮長公主相處,則輕鬆許多。

  長公主與徽妍同歲,從前在宮學侍奉的時候,二人便相識。

  多年未見,二人閒暇時說話,多是聊些舊事。仁昭閼氏未往匈奴之前,在長安住過些時日,與長公主相善。說起仁昭閼氏,長公主問了些她在匈奴的事,喟嘆不已。

  “當年瑜主去時,與我相約各自保重,待年老歸朝,攜兒孫共聚。”她說著,眼眶濕潤,舉袖而拭,“可如今唯我一人而已。”

  徽妍亦知曉二人情誼,勸道,“長公主節哀,瑜主自生育王子之後,身體羸弱,居次出世之時,對身後之事已有預料。瑜主逝世之前,心中牽掛者,唯王子、居次。如今陛下將王子居次接回朝中,瑜主若泉下有知,當是欣慰。”

  長公主聽了,釋然頷首。

  二人說著話,王縈來到,見到長公主,目光一亮。

  長公主喜好交遊,在當今長安的王侯貴婦之中,風頭最盛。她的衣飾和妝容,精緻高雅,且時有新意,每每變換,總能引得貴眷們爭相效仿,以為榜樣。

  王縈在弘農的時候就聽說過昌慮長公主的大名,對她簡直崇拜。長公主每來府中,王縈必定也要來看一看,一來二去,長公主亦識得了王縈。

  “縈女君來了。”長公主看到她,露出笑意。

  王縈忙上前,向她見禮。

  “縈女君今日甚美,”長公主看著她的腰襦,神色讚賞,“鳳鳥連枝,做得上佳,若再綴些小珠,當是更善。”

  王縈聽得此言,面上一喜,忙應下,謝過長公主。

  長公主與王縈說了兩句話,轉向徽妍,道,“是了,我近日有些秋服的新樣式,甚不錯,帶來與卿看看如何?”

  徽妍知道長公主精於此道,瞅瞅王縈,果不其然,她望著徽妍,滿面期待。

  心中苦笑,徽妍受了長公主好意,行禮拜謝。

  夜裡,眾人用了膳,女眷們到戚氏房中敘話。王縈閒不住,手裡拿著一串玉飾,興致勃勃地擺弄。

  “好端端的玉佩,怎便拆了?”王繆看到,道,“你連結都打不好看,交與侍婢來做好了。”

  王縈卻不肯,道,“我要自己來。”

  陳氏看到她手中的物什,道,“那是珊瑚麼?”

  “正是。”王縈得意地說,“這是今日昌慮長公主所賜,她說,琉璃與瑪瑙相配,已是過時,最好的當是大秦來的紅珊瑚。”

  眾人一訝,皆訝然而笑。

  “瑪瑙與珊瑚,都是赤色,有何區別。”戚氏道。

  “不一樣,”王縈認真道,“瑪瑙是瑪瑙,珊瑚是珊瑚。”

  徽妍在一旁看著,笑道:“母親有所不知,縈如今對長公主比對我還好,長公主說什麼便是什麼。”

  “我也聽二姊的話啊……”王縈嘟噥,“再說,那可是長公主。”

  陳氏看著,嘆道,“大秦的珊瑚可是貴重,也只有長公主可隨意賜人,長公主待縈可是大方。”

  “都是徽妍的面子。”王繆卻一笑,看看附近無外人,壓低聲音,“若非徽妍,這些貴人們,怎會記得父親?又怎會如此大方賜珊瑚?都是明白人。”

  眾人相覷,知曉是此理。

  徽妍這些日子在家中,亦有感觸。

  王家從前在長安,故交舊友不少,但王兆去世後,一家人回了弘農,絕大多數人都斷了來往。王璟初任五經博士,得知者甚眾,但登門來道賀的人卻寥寥無幾。

  皇帝壽筵過後,這般境況卻突然扭轉。許多幾年無音訊的故交,像是突然才得知此事一樣,紛紛登門道賀。徽妍歸家待嫁,宮中派了衛士來守衛王氏家宅,一般人不好登門來訪,王璟夫婦的赴宴邀約卻又多了起來,有時甚至一日兩三場。

  王璟本不善交際,那些宴請,都客客氣氣地能推就推。不過所謂榮辱之別,在王家人眼中,又有了別一番體會。

  相比起王兆去世前後的冷清,皆是欷歔。

  “過好家中日子,莫管他人。”戚氏卻是神色平和,道,“從前在甲第時,貴人盈門之事還少見麼?又不是頭一次見識,淡然處之便是。事理心中明了便是,閒話多說無益。”

  眾人紛紛應下。

  *************************

  周浚這兩日繁忙,晚上都要與同僚聚宴。王繆在家中無趣,索性帶著女兒們過府來住兩日。

  夜裡,待得服侍了戚氏和兒女們睡下,王繆見徽妍還未睡,世婦也不催促,便過來與她說說話。

  “姊夫聚宴,長姊怎不去?”徽妍問她。

  “那些聚宴有甚意思,”王繆不以為然,“都是應酬,一干男子飲飲酒說說大話,醉了連家門都認不得。”

  徽妍莞爾。

  周浚酒量甚好,人又精明,甚少飲醉。且經歷了上回周氏舅姑逼迫之事,徽妍對這位姊夫的人品甚是放心,也不多說。

  姊妹二人說著閒話,沒多久,又談起皇帝。

  王繆仍欷歔不已,取笑道,“想當初,我等都快為你的婚事急死了,可你從來都說不急不急,我還怕你真的不急。不想,原來藏著陛下。幸好啊,母親也是眼明,未將你嫁給那些什麼屠戶府吏。”

  徽妍一窘,忙道,“也不能這麼說,我那時若想著他,如何拖到現在?且我不是還差點與人許婚麼。”

  “許了是許了,可不也是沒多久便散了?”王繆道,說著著,卻是目光一閃。

  “徽妍,過了這麼久,你可還見過司馬府君?”她問。

  ☆、第66章

  ????徽妍一怔,搖頭,“不曾。”

  她說的是實話。與司馬楷撤去婚約之後,她就去了匈奴,回來之後不久,又進了宮,並無機會見到他,也無從得知他的消息。那日壽筵,徽妍也曾擔心過在筵上會遇見司馬楷,兩邊尷尬,但是沒有。

  司馬公到弘農登門對質的那一次,似乎是他們最後一次見面,此後,無聲無息。

  “我倒是聽得了些消息。”王繆道,“司馬府君,早些時候已經與陸姍,但還未娶過門。如今司馬公病重,他無心旁事,告了假,一直在家中侍奉。”

  徽妍訝然:“司馬公病重?”

  “正是。”王繆道,“母親也得知了此事,你未回家前,我和兄長還陪她到府上去探望。”說著,嘆一聲,“說來,比起別人,司馬公對我們家算得甚好,多年故交,母親也不是器量狹小之人。她怕你知道了心煩,特地叮囑我等莫告知你,但我看你如今已是放下,說說也無妨。”

  徽妍忙道:“無妨,我與他退婚之時,便已經想開。”說罷,問,“司馬公身體如何?”

  王繆搖搖頭。

  徽妍目光定了定。

  王繆怕她多想,忙道,“與你那時的事無干。他身體一向不好,你也知曉,上月不慎傷風,病勢洶洶。我和母親登門時,陸姍也在,像個兒婦一樣侍奉著。”

  徽妍頷首,沒有言語。

  想到司馬楷,她心底仍有牽絆,卻已經不是從前那般因愛戀而來的悸動。她將他放在心中多年,在願望即將成真之時,戛然而止。這對於徽妍而言,是一個打擊,卻讓她更清楚地知曉,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而司馬楷……徽妍心中嘆口氣,不禁苦笑。他也終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未嘗不好。

  姊妹二人說了會話,困了,各自歇息去。

  有世婦監督,徽妍不敢貪睡,第二日雞鳴,已經起身更衣,隨世婦繼續習禮。今日,舞陰大長公主和昌慮長公主都不曾來。間隙時,徽妍想到堂前走走,才出了院子,忽然見王縈匆匆過來。

  “二姊去何處?”她問。

  “去看看母親。”徽妍道。

  “還是稍後再看,二姊莫去前堂!”

  徽妍訝然:“為何?”

  王縈湊近她耳旁,小聲道,“弘農的叔伯們都來了,還帶著兒女,如今都坐在了堂上!”

  徽妍吃一驚。

  “他們怎會來了?”她問,“家中誰人在堂上?”

  “母親、長嫂、長姊都在。”王縈道,“二姊你可萬萬莫過去,他們就是衝著你來的!”

  徽妍啼笑皆非:“既是衝著我來,自當是我過去,躲著作甚?”

  “長姊讓我攔著你。”王縈忙拉住她,“她說你去了,更不好對付。”

  徽妍無奈,只得依她。

  ************'**********

  皇帝將要立徽妍為後的消息,也傳回了弘農,就陝縣而言,這大概是今年最轟動的事。

  據那邊家人送來的消息,弘農郡守,並陝縣的縣令、縣尉等人,還特地到家中去過,但戚氏和王璟不在,徽妍的大伯父王和作為宗長,便代為出面迎送受賀。

  徽妍的四位叔伯,論起關係都是至親,徽妍封后,與有榮焉,如今攜妻帶子,乘車浩浩蕩蕩地奔長安而來,登門賀喜。

  “鄉人中可都傳開了,”大伯母于氏拉著戚氏的手,笑眯眯道,“我們家,先出了個太傅,又出了個皇后!弘農王氏,今後可就是名門了!”

  眾人皆笑,交口稱道。

  戚氏等人亦笑,王繆和陳氏對視一眼,各有意味。

  “徽妍與縈怎不見?”三伯母四下里看了看,詫異的問道。

  “徽妍在後宅習禮,縈許是陪她去了。”王繆道。

  聽得這話,眾人露出瞭然之色。

  “教導徽妍習禮的,當是世婦吧?”五伯母道,“我等可聽說,如今連大長公主、長公主都是府上常客。”

  “那還用說,徽妍將來可是皇后!”二伯母得意地說。

  “如今侄兒可是熬出頭了,”三伯父慢條斯理笑著,“家門外面都有軍士,比郡府還風光。”

  “說到郡府,那日郡守等人到家中來,還特地去謁了四弟的墓。”王和喝一口水,慨然道,“郡守說了,四弟官至太傅,是鄉人之翹楚,日後要由郡府抽役力祭掃修葺,還要立碑,刻四弟生前詩賦於碑上,以供後人瞻仰!”

  戚氏道:“不必這般興師動眾,丈夫之墓,本有家人佃客看護,已是足矣。至於碑刻,丈夫生前從不愛招搖,亦曾有弟子要將那些辭賦刻碑,丈夫皆推拒。郡守好意,妾等心靈便是,諸多勞動還是罷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