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不過今日,許多人已經回過神來,看看徽妍,看看正與杜玄說著話的戚氏,再看看與別的貴人坐在一處的懷恩侯夫婦,交換著目光,意味深長。
今日,侯女不曾來,而侯夫人紀氏的臉色一直冷著,在有心人眼裡,可謂別有意蘊。一些心思活絡的人,已經借著恭賀升遷,去與王璟夫婦見禮套近乎。就連王璟的外家陳氏一家,前來寒暄的人也比往日多得多。
這些,紀氏全都看在眼裡。
見利忘義的小人。她微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竇 誠看看紀氏,心中無奈,礙於人前,卻不好說她。前幾日,竇芸在皇帝和長垣侯面前失儀,竇誠十分震怒,狠狠訓斥了紀氏一番,將竇芸禁足,而後,親自去長垣侯 府上賠罪。長垣侯與他相交多年,自然不會說什麼;可是紀氏心性好強,便是嘴上不說,竇誠也知曉她心中仍有不甘。
皇帝駕到之時,殿中眾人伏拜,齊聲賀壽,蔚為壯觀。
皇帝面帶笑意,受禮之後,讓眾人平身,在上首坐下。端正隆重的衣冠,為年輕俊朗的面容平添幾分威嚴之氣。
“夫人請看,老叟孫兒品貌,這天下可還尋得出第二個?”杜玄得意地對戚氏道。
“尋不出,尋不出!”戚氏掩袖而笑,滿面紅光。
***********************
皇帝不喜鋪張,壽筵只辦一日。
但貴人們難得能在宜春苑聚宴遊苑,亦是盡興。
筵席散後,皇帝將丞相、奉常、宗正等人留下,閉門議事。
徽妍帶著蒲那和從音,先回到了未央宮。
小童們今日在宜春苑玩得很痛快,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睡著,徽妍只好請內侍將二人抱入殿中。他們太累,宮人想喚醒他們沐浴也無法,只得替他們寬衣擦身,明日再洗。
徽妍卻無心旁事,安頓下二人之後,一直在殿中等候。
燭火在夜風中輕輕搖曳,滴漏上的水珠悄然落下,時而帶起一點動靜。徽妍坐在榻上,時而翻翻案上的簡冊,時而又抬頭望向殿外。
他怎還未回來?可是大臣們有異議?徽妍越想心越亂,將簡冊放回案上,忽然,“啪”一聲響,有什麼落在了地上,徽妍忙低頭看,卻見是自己腰上的玉佩,許是絛繩鬆了,落了下去。
她忙拾起來,看了看,上面各色寶石並無損傷,心頭鬆一口氣。少頃,目光卻落在其中的虎魄上。那正是李績送她的虎魄,徽妍一直很喜歡,將它與別的小玉飾配在一起,平日隨身佩在腰上,很是別致。
想到李績,徽妍的心思不禁有些複雜。
他那日在市井中說的話,徽妍並不認同。但她知道,他說的並非全錯。比如,他說她將要進去的,是一個牢籠。
其實,徽妍在正視自己對皇帝的心意以前,不肯入宮,不肯跟他,憂慮之事亦與此異曲同工。宮廷的生活,她旁觀過,也曾像現在這樣即將踏入過。而其中的驚險,她也曾堪堪擦肩而過。
那時,無論前朝還是後宮,每個人都活在這利益交織成的牢籠之中,躲不過,掙不脫。
現在呢?
徽妍就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何跟著他?
答案自然是她喜歡他。
可徽妍很清楚,一位皇后的好與壞,與她對皇帝的感情並無太多干係。一旦坐到了那個位置,許多事會變得不一樣……
“在想甚?”皇帝的聲音忽然響起。
徽妍唬了一下,抬頭,只見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了,站在面前,一臉得逞地看著她。
皇帝面帶笑意,在她身旁坐下,十分自然地將她摟過來,在她的頸窩上親一口,“你最好說在想朕。”
他方才大約是騎馬回來的,身上一股汗味。
徽妍笑著,將他推開些,忙問,“商議得如何?”
“甚商議如何?”皇帝不緊不慢,毫不意外地看到徽妍瞪眼,笑起來。
“還能如何,”他得意洋洋,“他們隔三岔五上書勸朕娶婦生子,朕一直不應,如今親自開口,他們高興都來不及。”
徽妍心中一松,亦笑起來。
“不過,你明日就要離宮。”皇帝繼續道。
“為何?”徽妍訝然。
“不離宮,如何問名納采?”皇帝神色狡黠,在她唇上啄一下,曖昧道,“朕知道卿捨不得朕,可為長久之計,還要忍耐才是。”
油嘴滑舌,徽妍再把他推開。
“這是何物?”忽然,皇帝看到榻上的那串玉佩,拿起來,也看到了那枚琥珀,“這虎魄倒是好看。”
“陛下亦喜歡虎魄?”徽妍心一動,問道。
“不喜歡。”皇帝卻道,“尤其是這種裹著蟲的。”
“為何?”徽妍問,“據妾所聞,有蟲者尤為貴重。”
“貴重乃是因為費了一條性命。”皇帝道,“拼盡性命而為擺設,美則美矣,卻非正道。”
徽妍想了想,苦笑,“或許,那小蟲亦不想如此,只是身不由己。”
皇帝聽著這話,忽而似品出些味來,看著徽妍。
“你可是有甚心事?”他將手托起她的臉,左看右看,揚眉,“怎說話怪裡怪氣。”
他最近說話愈發這般簡單粗暴,毫不內秀。
徽妍拿開他的手。
不過他既然願意談心,徽妍倒是正好。
“陛下,”她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覺得……覺得妾可做好皇后麼?”
皇帝訝然,看著她,“何有此問?”
徽妍怕他多想,忙道,“妾不過說說。”
皇帝不以為然:“朕從前也不曾做過皇帝,現在不是做了?”
你是皇帝啊,誰可比得……徽妍腹誹。
皇帝也認真起來,道,“這世間從無理所當然之事。朕兄長與三弟,還有董氏、李氏,起初都覺得天下理所當然是自己的;朕從前,也覺得自己會理所當然做個閒散宗室,故而毫無掛念,父親願給什麼,朕便要什麼。可你看,後來都變成了如何?”
他看著徽妍:“若朕甘於那所謂的理所當然,如今又怎會與你在一起?”
徽妍聽著,心好像被什麼拂了一下。
她知道,這些話,別人或許根本聽不到。
他在別人面前的時候,是天子,說一不二,生殺予奪。而關上門之後面對著她,他會自覺地變成一個普通的男子,與她說話,高興時逗得她哈哈大笑,置氣時強詞奪理。
“不過這些,你聽聽也就罷了。”皇帝說著,卻又露出流氓一樣的笑,“朕的皇后麼,每日只管想著朕,再想想如何生育兒女就夠了……”
徽妍瞪眼,佯怒地撓他肋下,皇帝卻捉住,反將她拉過來。
二人笑鬧了一會,徽妍不如他氣力大,終於被抱著,動彈不得。
“不若今夜我二人就睡在一處,莫回家了,管他甚禮法……”纏綿著,皇帝在她耳邊低低道。
徽妍哭笑不得。
這般勾引良家女子的言語,她才不信當年皇帝被先帝稱為“浪蕩子”是杜燾潑的髒水。這話若被殿外的任何人聽去,只怕都要嚇得不輕。
這個人,本來就不那麼像一個皇帝。
徽妍覺得,也許就是這樣,她會最終答應了他,對他著迷至此。
她無法想像,他們如果沒有在一起,將他留在這座皇宮之中交給別人是何等模樣。所以面對未知的將來,她會像當初離家遠走那樣,還有第一次拿著弓弩殺人那樣,雖然害怕,但英勇而往。
哪怕如李績所說,這是一個牢籠。
************************
隔日,徽妍乘車離宮,返回建陽里的家中。
夏 去秋來。十日之後,皇帝遣長樂少府及宗正納采,用束帛雁璧,馬四匹,到五經博士王璟家中,求見王氏女徽妍。女盛裝而出,傅姆八人相府,南面而立。還奏,言 王氏女秉姿懿粹,夙嫻禮訓,有母儀之德,窈窕之容,宜承天祚,奉宗廟。丞相衡、大司馬燾、御史大夫衍、及太卜太史等,用太牢告廟,以禮卜筮吉月日,其問 名、納吉、納徵、請期,典禮隆備,聘儀用馬十二匹,黃金二萬斤,皆祖制所定也。
☆、第65章
????納采和問名之後,立後之事已定下。
親迎之期定在冬十月,在此之前,徽妍都居住在母家之中,習禮待嫁。王家在長安無宗廟,只得將一處院子空出來,專門做徽妍的習禮之所。
“如今還不到八月,還有兩個月才是十月。”王縈掰著指頭算,“要等這麼久?”
“你知曉甚。”戚氏嗔她,“你看列為先帝的皇后,除了從嬪妃升上來的,哪位行禮不是要歷經數月,六禮從春拖到冬的都有。便是民間娶婦,議個半年也是常有之事。陛下娶你二姊才花三個月,已是短得不可再短。”
王縈聽著,咋舌,“那……這婚事豈非倉促?陛下可是天子,怎好比民間還簡單?”
王 繆笑道:“話不可這般說,辦得快些罷了,可不算簡單。你姊夫在官署中可是日日打聽著,這些時日,奉常、少府、宗正可都忙瘋了。行禮所許各項物事,一樣都少 不得,也差不得。恆說,宮中也忙,椒房殿正在修繕,行禮所用的各處宮室也都動工了。陛下雖不好虛禮,可此番,定是要大操大辦。”
陳氏道:“此言甚是。陛下今年都二十七了,徽妍也有二十四,朝中內內外外都盼著陛下中宮早定,哪裡還拖得?自是越快越好!”
眾人皆笑。
王縈想去看看徽妍在做什麼,說了一會話,起身離開了。
陳氏看著她的背影,對戚氏道,“姑君,伯鈞說,何奉常昨日還邀我等到他家去聚宴,伯鈞讓妾問姑君之意。”
“去甚,不去!”王繆立刻冷笑道,“從前怎不見這般熱心,莫以為我等不知曉他打的甚主意!”
奉常掌管儀禮教化之事,皇帝娶後,何奉常也是操辦的大臣之一。在婚事未公之於眾之前,何瑁的父親何佑就曾與妻子登門而來,向王璟祝賀升遷,對戚氏噓寒問暖,以敘舊情。笑臉人不好伸手打,戚氏和王璟又是識禮之人,也客客氣氣地接待。
言談間,何佑夫婦問及王縈,先是對從前之事百般解釋,備言無奈,又轉達了何奉常之意,說何氏全家對王縈一向喜愛,當年未成,甚是慚愧可惜。
戚氏當時聽得此言,面色便有些不悅。
陳氏忍不住,說確是可惜,他們亦甚喜愛何瑁,可惜他如今已經定了人家。
何佑立刻說,無妨,他家中還有幼子,與王縈同歲。
這話出來,王家人心中皆已明了。戚氏淡淡說一句過去之事便過去了,不必再提。何佑夫婦亦知趣,只得不再多說。
本以為此事就此罷了,不想何家修好之意如此執著,倒教眾人始料未及。
戚氏無多表示,對陳氏道,“何奉常乃九卿之首,太學又是奉常之屬,伯鈞推拒總是不好。何奉常既邀伯鈞,你夫婦去赴宴便是。宴上敘舊便敘舊,若再談及縈,不必多言。”
今日,侯女不曾來,而侯夫人紀氏的臉色一直冷著,在有心人眼裡,可謂別有意蘊。一些心思活絡的人,已經借著恭賀升遷,去與王璟夫婦見禮套近乎。就連王璟的外家陳氏一家,前來寒暄的人也比往日多得多。
這些,紀氏全都看在眼裡。
見利忘義的小人。她微不可聞地哼了一聲。
竇 誠看看紀氏,心中無奈,礙於人前,卻不好說她。前幾日,竇芸在皇帝和長垣侯面前失儀,竇誠十分震怒,狠狠訓斥了紀氏一番,將竇芸禁足,而後,親自去長垣侯 府上賠罪。長垣侯與他相交多年,自然不會說什麼;可是紀氏心性好強,便是嘴上不說,竇誠也知曉她心中仍有不甘。
皇帝駕到之時,殿中眾人伏拜,齊聲賀壽,蔚為壯觀。
皇帝面帶笑意,受禮之後,讓眾人平身,在上首坐下。端正隆重的衣冠,為年輕俊朗的面容平添幾分威嚴之氣。
“夫人請看,老叟孫兒品貌,這天下可還尋得出第二個?”杜玄得意地對戚氏道。
“尋不出,尋不出!”戚氏掩袖而笑,滿面紅光。
***********************
皇帝不喜鋪張,壽筵只辦一日。
但貴人們難得能在宜春苑聚宴遊苑,亦是盡興。
筵席散後,皇帝將丞相、奉常、宗正等人留下,閉門議事。
徽妍帶著蒲那和從音,先回到了未央宮。
小童們今日在宜春苑玩得很痛快,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睡著,徽妍只好請內侍將二人抱入殿中。他們太累,宮人想喚醒他們沐浴也無法,只得替他們寬衣擦身,明日再洗。
徽妍卻無心旁事,安頓下二人之後,一直在殿中等候。
燭火在夜風中輕輕搖曳,滴漏上的水珠悄然落下,時而帶起一點動靜。徽妍坐在榻上,時而翻翻案上的簡冊,時而又抬頭望向殿外。
他怎還未回來?可是大臣們有異議?徽妍越想心越亂,將簡冊放回案上,忽然,“啪”一聲響,有什麼落在了地上,徽妍忙低頭看,卻見是自己腰上的玉佩,許是絛繩鬆了,落了下去。
她忙拾起來,看了看,上面各色寶石並無損傷,心頭鬆一口氣。少頃,目光卻落在其中的虎魄上。那正是李績送她的虎魄,徽妍一直很喜歡,將它與別的小玉飾配在一起,平日隨身佩在腰上,很是別致。
想到李績,徽妍的心思不禁有些複雜。
他那日在市井中說的話,徽妍並不認同。但她知道,他說的並非全錯。比如,他說她將要進去的,是一個牢籠。
其實,徽妍在正視自己對皇帝的心意以前,不肯入宮,不肯跟他,憂慮之事亦與此異曲同工。宮廷的生活,她旁觀過,也曾像現在這樣即將踏入過。而其中的驚險,她也曾堪堪擦肩而過。
那時,無論前朝還是後宮,每個人都活在這利益交織成的牢籠之中,躲不過,掙不脫。
現在呢?
徽妍就常常問自己一個問題,你為何跟著他?
答案自然是她喜歡他。
可徽妍很清楚,一位皇后的好與壞,與她對皇帝的感情並無太多干係。一旦坐到了那個位置,許多事會變得不一樣……
“在想甚?”皇帝的聲音忽然響起。
徽妍唬了一下,抬頭,只見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了,站在面前,一臉得逞地看著她。
皇帝面帶笑意,在她身旁坐下,十分自然地將她摟過來,在她的頸窩上親一口,“你最好說在想朕。”
他方才大約是騎馬回來的,身上一股汗味。
徽妍笑著,將他推開些,忙問,“商議得如何?”
“甚商議如何?”皇帝不緊不慢,毫不意外地看到徽妍瞪眼,笑起來。
“還能如何,”他得意洋洋,“他們隔三岔五上書勸朕娶婦生子,朕一直不應,如今親自開口,他們高興都來不及。”
徽妍心中一松,亦笑起來。
“不過,你明日就要離宮。”皇帝繼續道。
“為何?”徽妍訝然。
“不離宮,如何問名納采?”皇帝神色狡黠,在她唇上啄一下,曖昧道,“朕知道卿捨不得朕,可為長久之計,還要忍耐才是。”
油嘴滑舌,徽妍再把他推開。
“這是何物?”忽然,皇帝看到榻上的那串玉佩,拿起來,也看到了那枚琥珀,“這虎魄倒是好看。”
“陛下亦喜歡虎魄?”徽妍心一動,問道。
“不喜歡。”皇帝卻道,“尤其是這種裹著蟲的。”
“為何?”徽妍問,“據妾所聞,有蟲者尤為貴重。”
“貴重乃是因為費了一條性命。”皇帝道,“拼盡性命而為擺設,美則美矣,卻非正道。”
徽妍想了想,苦笑,“或許,那小蟲亦不想如此,只是身不由己。”
皇帝聽著這話,忽而似品出些味來,看著徽妍。
“你可是有甚心事?”他將手托起她的臉,左看右看,揚眉,“怎說話怪裡怪氣。”
他最近說話愈發這般簡單粗暴,毫不內秀。
徽妍拿開他的手。
不過他既然願意談心,徽妍倒是正好。
“陛下,”她猶豫了一下,道,“陛下覺得……覺得妾可做好皇后麼?”
皇帝訝然,看著她,“何有此問?”
徽妍怕他多想,忙道,“妾不過說說。”
皇帝不以為然:“朕從前也不曾做過皇帝,現在不是做了?”
你是皇帝啊,誰可比得……徽妍腹誹。
皇帝也認真起來,道,“這世間從無理所當然之事。朕兄長與三弟,還有董氏、李氏,起初都覺得天下理所當然是自己的;朕從前,也覺得自己會理所當然做個閒散宗室,故而毫無掛念,父親願給什麼,朕便要什麼。可你看,後來都變成了如何?”
他看著徽妍:“若朕甘於那所謂的理所當然,如今又怎會與你在一起?”
徽妍聽著,心好像被什麼拂了一下。
她知道,這些話,別人或許根本聽不到。
他在別人面前的時候,是天子,說一不二,生殺予奪。而關上門之後面對著她,他會自覺地變成一個普通的男子,與她說話,高興時逗得她哈哈大笑,置氣時強詞奪理。
“不過這些,你聽聽也就罷了。”皇帝說著,卻又露出流氓一樣的笑,“朕的皇后麼,每日只管想著朕,再想想如何生育兒女就夠了……”
徽妍瞪眼,佯怒地撓他肋下,皇帝卻捉住,反將她拉過來。
二人笑鬧了一會,徽妍不如他氣力大,終於被抱著,動彈不得。
“不若今夜我二人就睡在一處,莫回家了,管他甚禮法……”纏綿著,皇帝在她耳邊低低道。
徽妍哭笑不得。
這般勾引良家女子的言語,她才不信當年皇帝被先帝稱為“浪蕩子”是杜燾潑的髒水。這話若被殿外的任何人聽去,只怕都要嚇得不輕。
這個人,本來就不那麼像一個皇帝。
徽妍覺得,也許就是這樣,她會最終答應了他,對他著迷至此。
她無法想像,他們如果沒有在一起,將他留在這座皇宮之中交給別人是何等模樣。所以面對未知的將來,她會像當初離家遠走那樣,還有第一次拿著弓弩殺人那樣,雖然害怕,但英勇而往。
哪怕如李績所說,這是一個牢籠。
************************
隔日,徽妍乘車離宮,返回建陽里的家中。
夏 去秋來。十日之後,皇帝遣長樂少府及宗正納采,用束帛雁璧,馬四匹,到五經博士王璟家中,求見王氏女徽妍。女盛裝而出,傅姆八人相府,南面而立。還奏,言 王氏女秉姿懿粹,夙嫻禮訓,有母儀之德,窈窕之容,宜承天祚,奉宗廟。丞相衡、大司馬燾、御史大夫衍、及太卜太史等,用太牢告廟,以禮卜筮吉月日,其問 名、納吉、納徵、請期,典禮隆備,聘儀用馬十二匹,黃金二萬斤,皆祖制所定也。
☆、第65章
????納采和問名之後,立後之事已定下。
親迎之期定在冬十月,在此之前,徽妍都居住在母家之中,習禮待嫁。王家在長安無宗廟,只得將一處院子空出來,專門做徽妍的習禮之所。
“如今還不到八月,還有兩個月才是十月。”王縈掰著指頭算,“要等這麼久?”
“你知曉甚。”戚氏嗔她,“你看列為先帝的皇后,除了從嬪妃升上來的,哪位行禮不是要歷經數月,六禮從春拖到冬的都有。便是民間娶婦,議個半年也是常有之事。陛下娶你二姊才花三個月,已是短得不可再短。”
王縈聽著,咋舌,“那……這婚事豈非倉促?陛下可是天子,怎好比民間還簡單?”
王 繆笑道:“話不可這般說,辦得快些罷了,可不算簡單。你姊夫在官署中可是日日打聽著,這些時日,奉常、少府、宗正可都忙瘋了。行禮所許各項物事,一樣都少 不得,也差不得。恆說,宮中也忙,椒房殿正在修繕,行禮所用的各處宮室也都動工了。陛下雖不好虛禮,可此番,定是要大操大辦。”
陳氏道:“此言甚是。陛下今年都二十七了,徽妍也有二十四,朝中內內外外都盼著陛下中宮早定,哪裡還拖得?自是越快越好!”
眾人皆笑。
王縈想去看看徽妍在做什麼,說了一會話,起身離開了。
陳氏看著她的背影,對戚氏道,“姑君,伯鈞說,何奉常昨日還邀我等到他家去聚宴,伯鈞讓妾問姑君之意。”
“去甚,不去!”王繆立刻冷笑道,“從前怎不見這般熱心,莫以為我等不知曉他打的甚主意!”
奉常掌管儀禮教化之事,皇帝娶後,何奉常也是操辦的大臣之一。在婚事未公之於眾之前,何瑁的父親何佑就曾與妻子登門而來,向王璟祝賀升遷,對戚氏噓寒問暖,以敘舊情。笑臉人不好伸手打,戚氏和王璟又是識禮之人,也客客氣氣地接待。
言談間,何佑夫婦問及王縈,先是對從前之事百般解釋,備言無奈,又轉達了何奉常之意,說何氏全家對王縈一向喜愛,當年未成,甚是慚愧可惜。
戚氏當時聽得此言,面色便有些不悅。
陳氏忍不住,說確是可惜,他們亦甚喜愛何瑁,可惜他如今已經定了人家。
何佑立刻說,無妨,他家中還有幼子,與王縈同歲。
這話出來,王家人心中皆已明了。戚氏淡淡說一句過去之事便過去了,不必再提。何佑夫婦亦知趣,只得不再多說。
本以為此事就此罷了,不想何家修好之意如此執著,倒教眾人始料未及。
戚氏無多表示,對陳氏道,“何奉常乃九卿之首,太學又是奉常之屬,伯鈞推拒總是不好。何奉常既邀伯鈞,你夫婦去赴宴便是。宴上敘舊便敘舊,若再談及縈,不必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