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帝略有不悅,但看在李泌面上,她所求兩個官職也確實無足輕重,便說:「吉卿既一心為國,勿須妄自菲薄,在元帥府亦可為先生助力。而今正值危難之際,予車騎俱同將士百官,不用天子鑾輿旌儀,太僕寺無所司掌,且授卿太常少卿職罷。」

  李泌菡玉拜謝。皇帝笑道:「現在元帥行軍長史和掌書記都有了,元帥卻還不知在哪裡。恰逢三位宰相和先生都在,正好一併商議。」

  先前太上皇與靈武消息不通,曾以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命其率軍東征。如今新帝即位,自然不能再擔元帥職。房琯奏道:「兵馬元帥向來授予皇子,陛下尚未立儲,臣以為選皇子中善戰者領軍較為適當。」

  皇帝道:「房卿和我想到一起去了。成年的皇子中,就數建寧王倓最擅長武藝,英勇善斷,頗有才略,一路上也多虧得他挺身護衛,我才能安然脫離賊手。我有意命他為元帥,眾卿以為如何?」

  房琯點頭稱是。韋見素和崔渙先前見過建寧王,年輕英武,確有將帥之風,還曾得太上皇稱讚,賞賜良弓寶劍,皇帝似乎也很賞識他的勇略,也都同意。只有李泌不言語,皇帝因問:「先生意下如何?」

  李泌不答,另問:「不知陛下心中可有日後立儲的人選?」

  皇帝道:「當然是廣平王俶。」

  李泌道:「建寧王誠有元帥之才,領軍必能建功立業,屆時廣平王豈不是要如周之吳太伯那樣讓位於弟?」

  皇帝想了想說:「廣平乃嫡長子,就算不做元帥,將來我也必然要傳位予他的,這是名正言順的事。」

  李泌道:「廣平王雖為嫡長,但尚未正位東宮。今天下戰亂,人心所向在於元帥。若建寧王立下功勳,即使陛下不打算立他為太子,那些追隨元帥的將士豈肯答應?」

  皇帝低頭思量。李泌頓了頓,又道:「陛下不見太宗、上皇,都是如此。」

  太宗李世民和太上皇李隆基都不是嫡長子,只因手掌兵權,軍功卓著,一個玄武門之變取太子李建成而代之,一個誅韋後安樂公主等擁立睿宗李旦,功高震主,逼得李淵和李旦不得不提前禪位。

  皇帝道:「我也早有意立儲,為廣平正名。既然如此,不妨先立廣平為太子,再加建寧為元帥,則無復憂矣。」

  李泌道:「立太子這樣的家事,還是應當等上皇定奪,不然後世將如何看待陛下靈武即位的用意呢?」

  皇帝連忙道:「是極是極,我只是危急時刻代上皇暫攝百官,迎上皇還京後,還要回東宮盡人子之道的。」又想了想道:「先生言之有理,若以建寧為元帥,是陷建寧於不義也。就以廣平王俶為天下兵馬元帥,另選驍將副之。廣平性仁厚,不善兵革,還須先生多多指引提攜他呀。」

  當下擬定敕書,廣平王李俶和建寧王李倓也聞訊趕來。廣平王對元帥一職慨然接受,但堅決不肯受立太子。建寧王失卻元帥頭銜,仍然意氣風發,請求廣平王將來率軍出征時仍讓他做前鋒。廣平王道:「咱倆若都去上陣殺敵,父皇身邊就只剩年幼的弟弟妹妹了。弟弟還是留在父皇身邊,既盡孝道,又能護衛父皇安全,不然為兄怎能放心出征。」

  建寧王道:「臣原本是應該在父皇身邊盡孝的,然而如今非比尋常,只能盡忠而無法全孝了。父皇當初就因不忍遠離太上皇而未出征,以致錯失了良機。在父皇身邊侍候晨昏只是小孝,早日平亂、收復兩京,迎上皇、父皇回宮方為大孝也。」

  廣平王一時不知如何反駁他。皇帝道:「當初我請纓出征,只因上皇欲御駕親征,我正當盛年,當然不能讓老父瀕危涉險。今日卻是大不相同,建寧你年紀還小,又缺乏臨陣經驗,搶著要去兵凶戰危之地,叫我怎麼放心得下。難道非要逼得我也御駕親征嗎?」

  建寧王忙跪下道:「臣絕非此意。」廣平王也拜道:「父皇身系社稷,千萬以保重聖躬為要。」

  皇帝對建寧王說:「將來你哥哥出征,率領的是千軍萬馬,若有差池,千萬將士將白白犧牲,可不像你路上護衛我一樣,不小心丟的只是咱們一家幾個人的性命。你還是跟在我身邊,待歷練足了再入行伍不遲。」

  建寧王低頭道:「臣謹遵聖諭。」似乎還有些不甘願。

  皇帝沉思片刻道:「你的確有將兵之才,將來必堪大用。不過先生認為現下還是讓你哥哥領兵出征更為妥當。」

  建寧王釋然道:「原來是先生的意思。臣得以發揮所長為陛下效力,都是承蒙先生賞識薦舉,既然先生認為我還不足以領兵,那必然是我還不夠格。」對皇帝一拜,退回廣平王身後。

  韋見素房琯都略感訝異。皇帝和廣平王兩人都沒法把建寧王勸住,一說是李泌的意思,連理由都沒提,建寧王立刻順服,看來李泌的威望非同一般。不由更對李泌刮目相看。

  菡玉一直悶聲不說話,出了宮李泌方對她道:「玉兒,你遠道而來,一定累了,身子也不大好,不妨先休息一段時間。」

  菡玉道:「大哥,你不用擔心我,我沒事的。剛才……是我不對,不該對陛下語出不遜,以後不會再犯了。」

  李泌道:「你能幫我的忙當然最好了,不過——為何你非求太常少卿一職?」

  菡玉笑道:「掌書記位份太低了,哪有太常少卿風光嘛,呵呵。」乾笑了兩聲,見李泌一直眉頭微蹙盯著自己,才斂起笑容:「我最早當的就是太常少卿,『少卿』兩個字,別人叫起來會順口一些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