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抬頭看向遠處。陰霾了幾日,今天終於放晴了,天氣卻倏地冷了下去,吸進鼻腔的空氣有了冬日乾冷的味道。那天也是這樣晴好,秋末冬初時節,天高雲淡,她還記得他特意換了一雙及膝的馬靴,卻不打馬,只是慢慢地踱著,慢得好幾次她都忍不住催他。他費了好大功夫把馬鞭一圈一圈編成連環套,像一條蜈蚣,卻只一抽便全部散開。

  他還說:「叫了這麼多年,還是『少卿』這兩個字叫起來最順口。」

  她以為自己沒有留意,現在卻能清晰地記起那條馬鞭上墜著一截紅色的流蘇,每當他把連環套抽開時,那流蘇都會天女散花似的蓬開,攪成一團。

  原來他的事情,她也樣樣都記得。

  如果能再和他並轡騎馬,她一定不會再催了。

  「玉兒,」李泌喚她,「你最早當的不是太常少卿吧?」

  菡玉收回視線,笑了笑沒有答,轉而問道:「大哥,建寧王一路護衛陛下,是你薦舉的?」

  李泌答道:「出京伊始建寧王便自選驍勇護衛陛下之前,我只是後來為他求了個正式的武職而已。他現在是千牛衛的中郎將了。」

  她便沒有再問。

  〇四•月晦

  李泌自任元帥府行軍長史之後,比以往更加繁忙。元帥府設在禁中,臨近東門,方便與外往來。李泌與廣平王日夜輪守,任何時刻總有一人在元帥府中——大多數時候,這個人都是李泌。此時軍務繁忙,奏報晝夜不斷,全都先送元帥府,由李泌先行批閱,如遇緊急戰報,則重封送入宮中,其餘天亮後再奏。如此每日都只有三個時辰左右休息,還時不時地半夜被加急叫醒。

  菡玉雖只是個掌書記,時辰上也和李泌一般作息,況且她總是坐在書案前奮筆疾書,一天下來不免肩背酸痛,雙手僵硬。正聽見外頭打過了二更,眼見桌上堆積的奏報只剩最後小半摞,她揉了揉酸澀的眼,估摸著如無意外,再有兩三刻鐘就能回去睡覺了。

  「玉兒,你累了麼?」李泌看她連著打了好幾個哈欠,放下手中事務走過來,「明日一早還有誓師會,你早些去休息吧,剩下的讓我來便好。」

  廣平王李俶出任天下兵馬元帥已有兩月,尚未正式帶兵打過仗。上月房琯曾請命克復兩京,此人學識淵博,喜好高談闊論,行軍打仗卻不在行。房琯請求自行挑選部下,重用者皆文臣,只會紙上談兵,竟想到效法古人用牛車作戰,在咸陽被賊將安守忠大敗,損兵三萬餘,僅有數千人回還。皇帝大怒,還是李泌幫房琯求情才免罪不咎。廣平王聽後認為他身為元帥卻不作為,反而讓宰相帶著一干書生去打仗,執意要東徵收復兩京。皇帝已經同意,明日大軍開拔,定於卯正時刻放榜誓師。

  菡玉筆下一頓:「我只是個掌書記,誓師會……需要我去麼?」

  李泌想了想道:「你不想去便不去了,這兩天也把你忙得夠嗆,正好趁機睡個懶覺。等我送走廣平王,回來再叫你。」

  菡玉沖他一笑:「還是大哥體諒我。」

  李泌也笑,未及開口,忽聽通傳道軍營有人求見。這麼晚了還要求見李泌,以為必是大事,不到片刻就引了進來,卻是建寧王李倓,單槍匹馬的一個人,也沒帶什麼。李泌問:「建寧王夤夜來訪,莫非宮中禁衛有什麼大事?」

  建寧王忙道:「沒有沒有,只是一點小事想請教先生,深夜造訪,是倓唐突了。」說罷對李泌一拜。

  李泌扶起他道:「建寧王不必多禮,請講。」

  建寧王看了一眼菡玉。李泌道:「菡玉是我師弟。建寧王若有不便,請移駕到旁室商議。」

  建寧王擺手道:「原來吉少卿是先生的師弟,倓孤陋寡聞,今日才知道。」走到菡玉面前,也對她拜了一拜:「倓承蒙先生多次指點,說起來應該算師生了。要不是先生堅持不肯收徒,我還要稱吉少卿一聲師叔呢。」

  菡玉一直悶頭在元帥府內做事,成日就呆在這間屋子裡,連廣平王都見得不多,建寧王只見過幾面。今天還是頭一回這麼近地照面,只覺得他就像軍中一名普通的年輕小將,意氣風發,全無皇子的身架。他外表看起來和她年紀相仿,卻要叫她師叔,讓她不由一窘,回了一禮,也沒有多說。

  李泌引建寧王到另一邊入座敘話,菡玉便坐下繼續做手頭的事。她坐得久了還不覺得,這麼一站,方覺右邊肩膀陣陣酸澀刺痛,忍不住嘆了口氣,抬手捶了幾下。正巧被建寧王看見,又折轉回來:「少卿常日靜坐不動,於腰頸損壞甚大,需得每過半個時辰便起來活動一下為好。我從軍醫那裡學了一套五禽戲,稍作改動,編了幾式簡單的拳法,適合文人練習強身之用。回頭少卿有空,我給你打一遍看,很好學的。」

  菡玉不由對他好感大增,笑道:「多謝大王美意,待我學會這套拳法,一定廣為傳播,百官都有福了。」

  建寧王也笑道:「那少卿可要在先生面前多幫我美言幾句,讓他早點同意收我為徒哇!」

  菡玉道:「有人叫我師叔,我可是巴不得呢,大王只管放心。」

  李泌在一旁直咳嗽,建寧王這才走到屋子另一頭去和他坐下說話。菡玉還是頭一次見到皇家有如此性情率真之人,被他幾句話一逗,心情也好了許多,下筆都覺得輕快了。

  他倆說話聲音不算低,豎起耳朵還是可以聽見個大概,但他們既然不避嫌,她也心懷坦蕩地沒有偷聽,專心做自己的事。只是說到後來李泌似乎不大高興,聲音略微大了些:「此非臣子所言,願大王暫且把此事放下,勿以為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