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官軍退入潼關整飭修備,憑藉潼關銅牆鐵壁,總算將追兵阻擋在外。此時若安祿山大軍進攻潼關,憑高仙芝手下五萬雜兵和封常清的殘兵敗將,實在難以抵擋。幸而安祿山攻下洛陽後志驕意滿,謀劃稱帝而不進,官軍才有喘息休整的時間。

  官軍慘敗、洛陽失守的消息傳到長安,皇帝龍顏大怒。當時四方將領,數安祿山最得皇帝寵愛信任,誰知安祿山竟舉兵造反,令皇帝顏面掃地;此番皇帝將希望托於封常清,以東都洛陽付之,不料封常清只支持了四日,就將整個東都輸給了安祿山,連高仙芝也不戰而退,雪上加霜。皇帝震怒之下,不顧自己已花甲高齡,執意要御駕親征。

  二八•玉讒

  「陛下親征,令太子監國,這對我們楊家意味著什麼,想必二位姐姐比小弟更為清楚。」

  韓國夫人惴惴地看了虢國夫人一眼:「太子只是監國,陛下仍是一國之君,內廷有貴妃,朝堂有三弟,或許不如以往榮寵,但太子也不能對你二人怎樣罷?至於我和二妹,不過是婦道人家,更與太子無干。」

  楊昭道:「陛下春秋已高,此番出征,太子監國,近於禪位。假使陛下當真親征,太子掌管朝廷內外,權柄在握,待陛下凱旋歸來時太子羽翼已豐,豈會甘心拱手還政?」

  韓國夫人又看一眼虢國,後者卻是神色冷淡,毫無表情。楊昭又道:「太子素來不滿我楊氏一門隆寵專權,一旦他得了天下,我等命不久矣。」

  韓國夫人有些慌張:「三弟,真有那麼嚴重?這、這朝政大事我們婦人家也插不了手,你可是咱們楊家的頂樑柱,我們姐妹幾個還都是要倚仗你。」

  楊昭道:「大姐此言差矣。貴妃才是咱們楊家的樑柱、大家的倚仗,小弟不過是受陛下、貴妃蔭澤罷了。」

  韓國夫人問道:「那三弟的意思是……」

  楊昭直言道:「此事還要勞煩貴妃出馬,勸說陛下打消親征的念頭。小弟來見二位姐姐,就是期望姐姐入宮請動貴妃。」

  韓國夫人疑道:「貴妃向來謹守後宮不干朝政,阻撓陛下親征……恐怕她不會答應。」

  楊昭道:「丈夫要上戰場,妻子擔憂不舍,有何不對?何況陛下春秋已高,實不該再受顛沛之苦,貴妃愛護陛下之意,陛下也必感懷在心。」

  韓國夫人道:「話雖這麼說,但陛下和貴妃畢竟不是尋常夫妻。貴妃出於愛夫之心,阻的卻是國家大事……」

  一旁一直冷然不語的虢國夫人忽然道:「三弟,你剛剛說『假使陛下當真親征』,是什麼意思?我們婦人不懂朝政,全聽你的,你有什麼話都說清楚了就是。」

  楊昭笑道:「二姐平素冷冰冰的不愛理人,卻總是能一針見血。都是自家人,小弟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了。陛下親征,令太子監國,這皇位可就是一半讓給太子了。陛下若真想禪位,哪置於等到如今太子都兩鬢染霜?前方連連失利,士氣低迷,放出親征的話來,只不過是為了鼓舞士氣而已。逆胡銳不可當,連高封這樣的名將都接連敗退,何況是養尊處優、從未上過戰場的陛下?」

  韓國夫人道:「既然如此,不必貴妃勸說,陛下也不會親征。貴妃榮寵已極,何必去趟這渾水……」

  楊昭道:「朝上小弟自會力爭。只是朝中擁護太子者不在少數,屆時若橫加阻撓,後果未為可知。有貴妃先行規勸,陛下點了頭,就好辦多了。」

  韓國夫人還想推辭,被虢國夫人冷聲打斷:「貴妃不直預政事便可,落不下話柄叫人抓。認了個三鎮節度使做乾兒子,如今還造反了;哥哥是當朝宰相,這朝中多少咱們楊家的人,還真能與政事毫無干係?陛下心裡也都有數的。」

  韓國夫人被她說得臉色一陣青白:「我……我老了,只想過些穩妥日子。你們說什麼就是什麼罷。」

  韓國夫人先上了車,虢國夫人慢了兩步,低聲對楊昭道:「你可掂量准了,貴妃素與太子無干,因此開罪太子,萬一太子得了權,可不白白被牽累。她可不比你,當初幫著李林甫那老兒,早把太子裡里外外得罪透了。」

  楊昭訕笑道:「是小弟的不是,牽連眾多姐妹。只是牽連也牽連了,還得靠姐妹們提攜幫襯小弟一把。二姐要怪罪,等過了這個難關,隨二姐處置就是。」

  虢國夫人微微一笑,偎近他些:「你這話當真?任我處置?」

  楊昭退開一步,顧左右而言他:「小弟若是有十分把握,也不需勞煩姐姐和貴妃了。陛下如今是六分貪安,四分意氣,孰長孰消很難說。有貴妃動之以情,這六分籌碼就可加到十分了。」

  虢國夫人看他一眼,未再多說,隨韓國夫人上車去了。

  三人一同進了宮,韓國、虢國夫人先入後宮勸說貴妃,楊昭則托他事前往皇帝處。他帶著潼關奏求朝廷增發糧草的表疏,想就此事扯到親征上,入見時正碰到太子請求皇帝收回成命,自請領軍出征,父子倆為這親征的事相持不下,倒省了他的麻煩。

  太子正說得慷慨激昂,見他進來,收斂噤聲,面色卻還泛著紅赤。李林甫當權時數次欲謀害太子,楊昭也可說是李林甫的幫凶,太子對他有幾分忌憚。待到楊昭登上右相之位,外戚權重,更為太子所不容。陛下親征太子當權對他不利,讓太子出征建立軍功,也不是他樂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