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今日皇上也不知道怎麼想的,竟然同時詔見了太子與誠親王。

  說完朝庭各種正事,皇上便道:「江愛卿回京已經有些時日,朕一直沒想好,該把他放在哪個位置上。今日得空,袁相難得也在,不如就議上一議。」

  江凌見狀,便說要先行退下。

  畢竟他若在場,別人怎麼好跟皇上說實話呢?

  誰知皇上道:「君子慎其獨也,這裡的諸愛卿,難不成還會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這話說得實在偏心。

  君子品德高尚,獨處也該嚴於律己,不應胡言亂語,自然不會做人前一套人後一套的小人之事。

  可是評價江凌的任用,讓他本人在場,這分明就是只想叫人說好話嘛。

  江凌自然只有感恩留下。

  其他人也不敢提出異議,難不成他們要自認不是君子?

  皇上便先問太子的意思。

  太子似乎也早有準備,道:「江凌在各路知府任上,倒也稱職,又深得父皇信任,依兒臣所見,不如升他為樞密院副使。」

  江凌如今是正三品。升樞密院副使從二品,算是順理成章。並無不妥之處。

  再想想江凌還不到三十的年齡,能拔擢到二品的大員的位置,怎麼看都已經是皇恩浩蕩。

  誰知太子說完,皇上看向他的眼神就遽然變冷。

  江凌默默無言。

  皇上也沉默無語,半天才問誠親王怎麼看。

  誠親王卻道:「如今袁相老邁,該選能者補之。江凌年富力強,歷練豐富,以兒臣看,當為儲相。」

  這話一出,宣政殿內氣氛立刻為之一變。

  袁相就坐在那裡呢!

  雖說誠親王與太子爭權,上到皇上,下到文武百官,無人不知。

  可是誠親王這樣直捅捅地借江凌這隻矛攻袁相這張盾,實在也是太凌厲了些。

  若說眾人的內心的想法,其實也贊同。

  袁相就算不退,也該早早有備選才好。

  皇上坐在龍椅上,捂了捂心口,眼神複雜難言。

  江凌看了皇上一眼,心裡明白,袁相當了這麼多年的宰相,又老又病,拖著不肯告老還鄉,倒未必是因為戀棧權勢,更可能只是為了太子。

  這一點想來皇上也很清楚。

  因此也沒逼他。一來怕傷了老臣的心。二來也是因為太子。

  袁相是太子的人。

  太子登基之前,若是拔了袁相,等於削去太子在朝中的一條臂膀,朝庭局勢必然混亂。

  他回京以來,並未替自己積極跑官,是因為他早胸有成竹。

  皇上並不想換儲。

  倒不是對太子的庸碌多滿意,而是怕江山動盪。

  因此調他與敬國公進京。

  他與王家的關係,再加上以前跟誠親王的過節,決定了他不太可能會站在誠親王這一邊。

  戶部兵部也都是太子的人。

  若是他再掌握了樞密院,袁想就算退下來,換成王尚書,太子的地位也是穩固的。

  因此剛才皇上問太子時,他以為太子與袁相應該早商量過,對太子最有利的安排,就是推薦江凌做從一品的樞密使。

  雖說有些破格,可是皇上的意思其實早表露得十分明顯。

  這一向早朝後,皇上詔見樞密使的次數屈指可數,而他從來不缺。

  袁相和太子不會不知道。

  可他們對他卻不夠信任,袁相仍不肯告老退下。

  雖讓他重回樞密院,卻只願意讓他做個從二品的副使。

  上面還有從一品的樞密使,正二品的知樞密院事和同知樞密院事。

  太子這樣說,就等於跟皇上說反對他做樞密使。

  太子自己給自己挖坑,妨礙自己的前程。所以皇上才對太子非常失望。

  而誠親王卻是狠辣得很,想借這個機會,既不給他實權,又拔掉袁相。

  儲相這種名稱,虛得跟陣煙一樣,哪天無論誰登了基,出一口氣,就吹散了。

  顯然,誠親王也不信任他,或者說誠親王很清楚,他根本不會支持誠親王。

  皇上看得明白,論政治手腕,誠親王比太子強了不是一點半點。偏偏不占嫡長,自己又早早立了太子。若是現在再易儲,說不定朝庭就分崩離析了。

  這才捂著胸口,難受至極。

  當然這些都是江凌的推測。

  他想了想,上前道:「臣惶恐,不敢當誠親王青眼。袁相廉頗雖老,寶刀未鏽,定能替皇上跟太子殿下守得萬年江山。」

  他這話表面上聽是自謙,讚揚袁相,可實際上在說袁相早不是在為皇上效力,而是一心為太子殿下效力。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在他心裡,袁相太子都已經失了格。

  只為自己一已之私便要擾得天下不寧。

  皇上如今雖是病身纏身,可這江山還不是太子的江山。

  難不成袁相還要跟皇上比誰活得更久不成?!

  當然,也隨手教訓一下太子。

  誰讓他之前在長亭,竟然敢那樣折辱他們一家。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太子這樣的人,還沒本事讓他效忠。

  他不如借誠親王的力,拖下袁相,推王尚書為相。

  這樣既打擊了太子,也不會讓誠親王坐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