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君臣遇合,如唐太宗以魏徵為諫臣,可魏徵先仕李密後仕建成,卻直至太宗朝才能夠一抒胸懷,成了唐太宗的一面明鏡。太祖皇帝以趙普為諫臣,當年趙普上表章觸怒太祖,表章被撕成雪片,趙普卻粘好表章,第二天再繼續呈上來……”

  仁宗不禁嘆道:“趙普好韌性。”

  “然而,趙普卻也只能做太祖的諫臣。”太后斷然道。

  “為何?”仁宗問道。

  “因為只有太祖爺和趙普,才能那份信任和默契,這份信任和默契,其他人是勉強不來的。”太后不便細說太祖駕崩前後朝中的紛爭,只得一句話點到即止,轉而道:“太宗皇帝任用寇準為諫臣,當年寇準為了進諫,可以在太宗皇帝轉身而去時上前硬扯住他的袖子拉回座位上來——”

  仁宗啊了一聲:“好膽色!”

  “然而,”太后嘆息道:“寇準為人過於剛強自大,他是太宗皇帝一手提撥,對太宗皇帝有敬畏之意,然到了先帝跟前,便不免有些剛愎擅權的舉動。所以一朝天子用一朝諫臣,以免臣下坐大,太阿倒持。”

  “所以魯宗道就是母后的諫臣吧!”仁宗悟道。

  “不錯。”太后頷首:“我也需要一個我自己的諫臣。皇兒,你將來也會找一個屬於自己的諫臣,只要有一個真正可以起到以人為鏡的諫臣,便可終身信之,要讓他一直留在你的身邊,哪怕他會把你氣到要殺了他,你也要取用心而容他忍他,要有可納萬物的帝王胸懷。”

  仁宗卻似乎捕捉到太后有意避過的一個話題,他低頭沉思了片刻:“那麼,父皇的諫臣是誰呢?”

  “你父皇麼……”太后眼中有一絲的閃神,立刻又鎮定下來:“你父皇為人謙厚,善能納諫,你父皇的諫臣最多,李沆、寇準、李迪等人,都是你父皇得用的諫臣。就連魯宗道,也是你父皇發現的人才,特地留給我作諫臣的。”她的話沉穩有力,充滿了不可置疑的尊崇之意。

  然而她的心卻是被這一句話而起了嘆息之意,真宗一生,的確沒有一個真正留得住的諫臣,這也的確是一件憾事,若非如此,也不會弄後期王欽若等人擅權弄鬼。然而,真宗畢竟是她的丈夫她的君王,莫說她不許別人對真宗的處事治國有任何非議,便是連她自己偶而閃過一絲否定的想法,都會覺得有些不應該。

  仁宗自然懂得她的意思,想了想忽然笑道:“母后說最重要的可以終身信之的諫臣,只要有一個足矣。父皇也肯定有一個終身信之的諫臣,只不過母后沒說罷了……”仁宗停了一停,見太后疑惑地看著他,方才慢悠悠地說道:“便是母后!”

  “噗——”太后看了半日見他不說話,正端了杯茶在喝,一聽這話,不由地把茶噴了一地,指著他笑著說不出來:“你你你、你這孩子好的不學,倒越發會說奉承話了。”

  仁宗正色道:“母后日常教導兒臣,都是做人的大道理,治國的大策略。母后深通謀略、心懷天下,既然在父皇身邊這麼多年,母后才是父皇可終身信之的人,也是唯一能夠終身進諫父皇的人。”

  太后收了笑容,搖了搖頭:“不,母后不是諫臣。”

  仁宗不解地看著她:“不是?”

  太后嘆道:“諫臣不僅是進諫之用,更是位列朝堂上的一個衡器,有一個剛直不阿,不畏天子的諫臣立於朝中,那些大大小小的臣子們,行事也得掂量三分。像丁謂這樣的前例,是萬不可再發生了。諫臣不但是鑒君,更是鑒臣。人人都在這面大鏡子前,收斂幾分。一個心底無私,毫無情面的諫臣,用來節制臣子們的結黨擅權,是最好不過了。所以,我會包容一個諫臣,也必須留著一個諫臣。”太后的聲音極為冰冷,聽在仁宗的心中更是寒氣直冒:“官家,這就是帝王之道,用人之術。每一個臣子的安排布置,留與棄,都如同棋子,要從全盤考慮。”

  仁宗恍恍惚惚地出了崇徽殿,也不知道何時坐上了御輦,等御輦停下來的時候,已經在保慶宮了,楊太妃站在宮門前,似已經等了很久,見他下輦,連忙迎上去將他帶進內殿,又迸退左右,這才悄悄地問:“官家,事情怎麼樣了?”

  仁宗臉色仍有些蒼白,忽然笑了一笑道:“小娘娘,楨兒慚愧得緊,原以為他們在朝堂上胡說八道,大娘娘一定會生楨兒的氣——”他頓了一頓,見著楊太妃滿臉憂色,忽然笑了。

  方才他正在保慶宮內,忽然聽閻文應來報說魯宗道在朝堂上頂撞了太后,楊太妃聽了具體情況後,忽然臉色一變,便要他立刻去崇徽殿向太后請安,並請求治罪魯宗道。

  楊太妃自他去後,便一直懸著心,卻見仁宗頓了一頓又繼續道:“魯宗道什麼也改變不了,母后要做的事,誰也左右不了。”楊太妃的臉立刻變得慘白,卻見仁宗反而微微笑了起來:“小娘娘太關切楨兒,所謂關心則亂吧!卻忘記了其實在大娘娘的心裡,對楨兒的好,並不亞於小娘娘啊!”

  “方才你們談了些什麼?”楊太妃忍不住問。

  “談了……”仁宗的笑容綻開:“大娘娘教我帝王之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