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宇文徠忍住悲傷,容色冷峻:「現在還不是難過的時候。你先上車去,這一路有得顛簸。」

  她坐回車上,不過半刻鐘的功夫,侍衛們收起帳篷整頓好行裝,策馬駕車出山。宇文徠沒有和她同車,她獨自一人坐在封閉的馬車中,心頭湧上世事無常的感慨惆悵。

  雖然父兄死於與鮮卑之戰,但她對這個囿於深宮弱質堪憐的皇后並無敵意。她嫁來鮮卑半年,除了宇文徠和阿回,要數皇后往來最多。她與皇后志趣不同,但也能從那些婉約細膩的詞句中感受到這位年華恩寵不再的才女難覓知音的苦悶寂寞,她的斐然文採在北國無人比肩無人賞識,只能遙寄洛陽未曾謀面的吳國才子。

  正自感傷,後方遠處突然傳來轟然巨響,車馬也隨之停頓。她從廂窗里探出頭去,只見那座昨夜她還居留其中、一上午侍衛們整飭修繕的木屋,居然塌了。

  心中恍惚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也隨之崩碎了。

  宇文徠本是騎馬走在前面,回過頭趕到車邊。車旁內侍猶豫道:「殿下,怎麼突然就塌了,這……」

  宇文徠的臉色也不好看,勒住韁繩對楊末道:「先別管它了,以後我會再派人來重修的,先走吧。」

  車馬重又起行,她等他回前頭去了,忍不住一再頻頻回望那座坍成一地木棍草屑的茅屋。她不信鬼神宿命之說,但是這座承載了他們緣分起落的山間野舍,它這個時候塌了,她無法抑制心中的愁緒失落。

  除此之外,還有一絲隱隱的不安,仿佛這是一個不祥的預兆。

  天黑後車馬走出狼山北麓,與先前丟在驛站的行轅車隊會合。昨日紅纓被人從楊末身邊騙走支開,回來發現小姐連人帶車都不見了,急得一晚上都沒睡好覺,一看到她立即衝上來,對她左看右看:「謝天謝地,小姐你可回來了!你昨晚去哪兒了,他們沒把你怎麼樣吧?」

  楊末沒對她言明:「他們能把我怎麼樣?這不好好的嗎。」

  白馬圍場是去不成了,行轅車隊掉頭沿原路返回燕州。來時走得閒適緩慢,回去連奔帶跑,三天的路程一天就趕到了。

  紅纓回車上與楊末同乘,等車門一閉周圍無人了,她神色凝重地小聲對楊末道:「小姐,你知道嗎,上京出大事了。」

  楊末問:「是皇后駕崩的事嗎?」

  「對,」紅纓湊近她,「消息還沒有傳開,只有幾個身居要位的人知道,其他人只知皇后突然崩逝,不知原委。我是從南京留守和他下屬那裡偷聽到的。」

  楊末也正為這件事疑惑,急忙問:「你知道什麼原委?皇后怎麼死的?是暴病,還是什麼……」

  「皇后,」紅纓露出意味深長的神情,「是被魏國皇帝三尺白綾賜死的。」

  ☆、第十五章 黃鶴引2

  「賜死?」楊末不免大為震驚,「皇后犯了什麼大錯,竟要賜死?」

  「罪名是與伶官顧夢塵私通,皇后身邊的婢女和教坊中人告發,太師上疏,人證物證確鑿。皇帝當即龍顏震怒,不予皇后辯解機會,下旨賜死。」

  「簡直荒唐!皇后貴為一國之母,身份尊貴無比,封后廿餘年,她的兒子是未來的帝王,怎麼會和低賤的伶人私通!」

  紅纓想法與她不同:「那可不一定。鮮卑人不像我們漢人那樣看重女子貞節,宮裡有些宮人被皇帝寵幸過,放出去一樣嫁人,他們都不在乎。我聽說魏國有過一位皇太后,好像是當今皇帝的祖母還是曾祖母吧,老皇帝死了,她還改嫁給入宮前相好過的大臣,連新帝都稱後夫為父。皇后確實經常召伶人到甘露殿內演奏,和顧夢塵隔著帘子相對彈箏,有時連帘子都沒有呢,很多人都見過。這些事如果放在我們大吳,你能想像嗎?」

  楊末聽她的語氣對鮮卑皇室頗不以為然,並無太多敬意。她稍稍冷靜,仔細琢磨紅纓聽來的訊息:「顧夢塵?是我送給皇后的那名樂師?」

  「就是他。」

  沒想到一時興起送給皇后的樂師,竟會至她於死地。「還有物證?」

  「物證是皇后親手謄寫贈送給顧樂師的情詩,詩中含有『顧夢塵』三字,是晚唐李商隱所作,寫的什麼『浪笑』、『牡丹』、『雨後零落』、『粉態』。我就聽了一遍,背不下來。」

  楊末按她描述思索回憶:「是不是《回中牡丹為雨所敗》?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盤迸淚傷心數,錦瑟驚弦破夢頻。萬里重陰非舊圃,一年生意屬流塵。前溪午罷君回顧,並覺今朝粉態新。」

  紅纓點頭:「對,就是這首。」

  「這哪是什麼情詩?」

  紅纓雖然識字,但詩詞讀得不多。「留守說,李商隱的名篇不都是情詩嗎?而且這裡面有這麼多淫艷字詞,又含有『顧夢塵』三字,當然是皇后寫給樂師的情詩。」

  楊末氣極反笑,沒想到世上還有這樣荒誕不經的事。皇后才情冠絕北國,與周圍脫離蠻荒未久、很多人甚至都不能識文書寫的鮮卑人情格格不入。以往她只為皇后感到惋惜,同情她高處不勝寒的苦悶孤獨,誰知這些粗蠻的鮮卑人,自己不懂詩詞中的情懷寓意,硬摳出幾個字眼來附會曲解,就能誣陷皇后與人私通。李商隱如果知道他詠物抒懷的詩作被當成淫詩、通姦罪證,只怕也會氣得從棺材裡跳出來吧?

  「這根本不是情詩,就算真的是皇后親手謄抄,也只能說明她以牡丹自比,感慨自身際遇。顧、夢、塵這三個字,詩詞中比比皆是,湊到一首詩里也不足為奇,怎麼就成了私通的鐵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