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素和君心中有些不安,為了賀穆蘭,也為了拓跋燾,他掩飾性的大叫了起來:“爾等百姓還不速速退散!知道死了人,跪也沒用!冤有頭債有主,要找也不找你們!”

  這一聲大喊,便是把他們跪下的原因歸結於這裡死了人了。

  羽林軍們也沒有多想,一群人沖入釋迦堂內,把僧人們五花大綁,另有白鷺官收拾屍首、檢查院中痕跡。

  賀穆蘭不知道素和君為何來的這麼快,只能跟著素和君走出院子,後面跟著盧水胡人。兩人一出這僧堂的山門,素和君就壓低了聲音對著身邊的賀穆蘭說道:

  “統萬城那邊的消息,赫連定遇到不明人馬的襲擊,如今不見蹤影。陛下原本要親自去探查消息,被崔太常按了下來,如今遣你帶著一千羽林軍日夜兼程趕往秦州,帶上那些盧水胡人……”

  素和君看著驚訝的賀穆蘭,面色凝重道:

  “他失蹤的地方在杏城附近,那裡多是羌人和盧水胡人。你不知道,明珠公主一恢復自由身,狄子玉就帶著羌人叛了,四散而逃,不見了蹤影。”

  “啊?狄子玉?”

  賀穆蘭都快想不起這個倒霉蛋了。

  她似乎記得在院子裡,他和她還似乎動過手。

  話說回來,那時候他肯定就知道趙明是赫連明珠了,所以那時候他那不理智的舉動是為了……

  爭風吃醋?

  “你懷疑是狄子玉做的?”

  賀穆蘭的臉色也沉重了起來。

  羌人在夏國有兒郎上萬,好好的老婆沒了,若是出於顏面,想要報復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猜測。秦州是盧水胡人的地盤,有你那徒弟做指引,也算方便。羽林軍是保護你去夏地的,但這麼多人馬一定不會逃過羌人的眼睛。陛下想讓你先探查一二,若真是狄子玉和羌人做的,便去遣夏地的駐軍去討伐他們。”

  素和君語速極快,座下的馬蹄聲卻毫不停歇。

  “這裡的事情我會處理,你專心就會赫連公就好。務必要記得……”

  素和君臉色鄭重。

  “其餘人等都無所謂,赫連定的生死才是最重要的。”

  他開口叮囑:

  “西秦還握在他的兵馬手裡!”

  作者有話要說:不好意思,來晚了,這裡在甲府的深山,我的隨身wifi沒了電,我和主人不熟,後來沒辦法,借了主人家的手機做的熱點才發的這一章。

  明日更新時間見微博公告,我也不能確認。

  ☆、第315章 前往杏城

  赫連定打下西秦時,一共帶著一萬的夏國精騎。這時代和漢代不同,不可能動輒十幾萬兵馬,一萬全部由騎兵組成的精銳,其補給就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所以赫連定打下西秦,而西秦正在鬧饑荒時,他知道必須要歸順魏國了。

  拓跋燾自然是欣喜若狂的迎接赫連定的歸順,可是崔浩等一眾大臣卻不同意赫連定帶著一萬騎兵進入魏國,赫連定也不願意將占領西秦的部隊全部撤出,所以最終赫連定只帶了三千騎兵進入自己原本的國家——夏國。

  赫連定到了夏國之後,由統萬城的大將軍拓跋素護送赫連定進入魏境,可就在赫連定到達統萬城之前,在一個叫虎跳澗的地方,赫連定的部隊遭到了圍攻,三千人里大半的騎兵屍首丟在了那裡,赫連定和其剩下的部屬也下落不明。

  拓跋素不敢大意,在仔細清點過屍首之後發現沒有赫連定的屍骨,這才鬆了一口氣,火速給平城報訊。

  從這些人根本沒有搜刮赫連定那些人馬的裝備來看,赫連定應該是逃了,他們為了追趕赫連定,連赫連定戰死部下身上齊備的盔甲和武器都沒有扒下,也沒有任何回返過的痕跡,顯然已經追了很遠。

  這麼多人馬逃竄加追趕,不可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從留下的痕跡推算,赫連定應該是往秦州方向逃了,也有可能是被人有意往秦州方向驅趕。赫連定原本就是夏國人,熟悉夏國的地理環境,很有可能成功逃跑藏匿了起來,等候魏國的救援。

  找到赫連定,救出他,便是魏國現在的當務之急。否則赫連定莫名其妙死在前往魏境的路上,他剩下的兵馬一定會替他報仇,舉旗反叛,那西秦就又要生出動亂。

  正因為赫連定的地位如此重要,不但平城震動,就連駐守夏國的常山王拓跋素也不敢怠慢,派出無數斥候和兵馬在虎跳澗附近搜查,可以說整個虎跳澗都踏遍了,又找尋周圍的山川湖岳,沒找到赫連定,卻查出許多同樣在搜尋什麼的羌人。

  這時候拓跋素要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他也不必當什麼統萬鎮的大將軍了。他派遣出使者去傳召狄子玉和老羌王,結果羌人卻殺了使者,更糾結了匈奴族的休屠部落一起反了大魏。

  羌人反叛的理由很簡單:大魏原本說把赫連明珠公主賜給羌人作為主母,結果少主得了一個假貨,魏帝卻把真公主藏起來了,這是一種羞辱,羌人不能接受。

  既然魏國不能答應原本答應的條件,那羌人也就不必和背信棄義的可汗結盟,他們要自己搶回赫連明珠公主。

  這種事,原本按以往的做法,不過就是把真的赫連公主再送過去,繼續表示鮮卑人和羌人願意結盟的誠意就可以了。可是如今赫連定身兼夏帝和秦地兩地的國君,赫連明珠一下子變得尊貴起來,若是下嫁給狄子玉,便不那麼合適,而且拓跋燾既然對赫連明珠勢在必得,那就不可能把赫連明珠給他。

  狄子玉正是知道娶妻無望,魏國又除了給狄子玉一個平羌將軍以外再也沒給羌人什麼好處,索性就反了。

  至於赫連定的失蹤究竟是休屠人、盧水胡人還是羌人幹的,答案也很明了。休屠部落是夏國的匈奴人,乃是漢代金日磾的那個家族,他們是匈奴人,不會和同為匈奴人的赫連家族結仇;

  而盧水胡如今因為蓋天台的戰敗而四分五裂,至今無法聚集起完整的人馬,赫連定那三千騎兵乃是真正的精銳,即使在狹小的地方被人伏擊也不至於死的那麼快,對方人數一定數倍於赫連定,所以盧水胡人也可以排除嫌疑。

  羌人是被夏國打敗後殘酷鎮壓了許多年才降服的,狄子玉甚至作為人質留在統萬城許多年,進而結識了明珠公主。赫連定在夏國鎮服其餘諸族的手段非常高壓,羌人、氐人、盧水胡人都很厭惡他,加之活捉赫連定就能要求以赫連明珠交換,這樣羌人就能洗刷他們的恥辱,可謂是一舉數得。

  平城諸位大臣商議了半天之後,都一致認為唯有羌人可能伏擊赫連定,羌人世居西境,若他們真要反了,往西逃竄遷徙,魏國派兵攻打勞民傷財,而羌人窮苦,也沒什麼好通過征戰得到的財物,可謂是得不償失,於是一般朝臣認為送出明珠公主去安撫狄子玉的羌部,一部分則認為赫連明珠只能嫁給拓跋燾,主張派兵去威懾羌人,先禮後兵。

  好在赫連定一定是沒有落入狄子玉的手裡,否則狄子玉早就派出使者要求交換赫連明珠了,拓跋燾認為兩派人馬的諫言都不合適,最後是崔浩提出了諫言——狄子玉是肯定不能激怒的,夏國剛平,可以先派出使者安撫,拖延時間,然後尋覓可靠的精銳去把赫連定找到,解救出來。

  此乃釜底抽薪之計,只要赫連定不在狄子玉手裡,隨時可以派兵征伐他們。可若是讓狄子玉先掌握了赫連定的行蹤,西秦和夏地的局勢就不穩了。

  在夏地搜尋赫連定的人馬,原本應該用夏國原來的人馬。可狄子玉本來就是夏人,這些人很容易暴露行蹤,讓狄子玉發現平城的意圖,所以必須啟用狄子玉不熟悉的人馬。

  杏城的盧水胡人一直居住在那裡,對於秦州可謂是閉著眼睛都不會走錯,他們又是傭兵出身,但凡尋人、刺殺、奪物,可謂是駕輕就熟,要想在秦州那塊地方找出赫連定,盧水胡人是最好的人選。

  拓跋燾想要派出花木蘭和盧水胡人去打探消息,卻知道朝臣不會答應讓不知道根底的盧水胡人去找,所以故意透露出自己想親自去夏地尋找赫連定的消息。

  他經常偷跑,拓跋燾這一作態不得了,所有朝臣都嚇個半死,紛紛表示您派一個靠得住的大將過去找就行了,不必要御駕親自前往夏地,狡猾的拓跋燾就用這樣的方式派出了花木蘭和盧水胡人們。

  魏國的大臣們雖然認為花木蘭太年輕了,可比起拓跋燾自己偷跑,便是派個小孩子去也沒關係,更何況花木蘭已經立下了赫赫的威名,又有收殮赫連家上百口人的事情在前,於是幾乎沒有反對的聲音,這事就這麼成了。

  在這之前,能夠帶著羽林軍出京的,不是宗室便是幾位鮮卑族的族長,如今卻讓一個軍戶出身的將軍帶走了羽林軍,便已經開了羽林軍將領可以由寒門擔任的先例。

  哪怕賀穆蘭只帶走了一千人,而且只是“委任”一段時間,可有了這個先例在,日後拓跋燾再提拔人就容易的多。

  賀穆蘭並不知道自己為何會莫名其妙的接受這個任務,但她知道赫連定的身份不同尋常,而赫連明珠也可以算的上她的朋友,此事無論是出於公務還是私情,她都非要成功找到赫連定不可。

  就在賀穆蘭接到命令的第二天,她就趁著清早日出之前領著羽林軍悄悄離開了平城,一路直奔夏境而去。

  ***

  “止水,你可知赫連公會往哪兒逃?”

  賀穆蘭看著一臉憂色的少年,開口仔細詢問。

  這句話從平城接到赫連定失蹤消息開始,就不斷的有人問他,所以赫連止水一聽到這個問題,立刻脫口而:

  “我實在是不知道阿爺會藏到哪兒,我之前……”

  他苦笑了一下。

  “因為繼母的關係,我和阿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關係也沒好到無話不談的地步。”

  “一點線索都沒有嗎?可在秦州有什麼相識的好友?或是可靠的親朋?”

  賀穆蘭不得不這樣問他。赫連定會往秦州逃,一定是有他的原因,否則一路向東往魏國方向逃就好了,會這樣做,肯定是因為赫連定已經料到往魏境方向也有人埋伏,只能往西北方向撤退。

  他那樣走一步想三步的人,哪怕到了絕境,也不會驚慌失措而逃的。

  赫連止水搖了搖頭:“若說關係親密,我姑姑和我阿爺才是無話不談。我出平城之前去宮中拜訪過姑姑,她也是不知。秦州一直是諸族自立的地方,我阿爺除了出征會經過那裡,是不過問秦州的事情的。”

  赫連定是平原公,鎮守長安,自然是不會過問秦州的事情。雖然兩州都在陝西地區,可那裡多山,相隔一個州有時候就隔著許多群山峻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