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阿寶待他離去,慢慢走到燈前,親自取火媒將閣內大小燈燭一一引燃,隨手將那張藥方就火點燃,看著青磚地上的餘燼,輕輕嘆道:「冤孽。」

  宮中京中都在預備迎候靖寧三年的新春,趙王府中亦不例外,長和走進書房,見趙王定楷正又站在幾幅攤開的山水畫前,觀之半晌,才提筆向其中一幅上又添了兩三筆,問他道:「一應應節的物事,都預備妥當了?」長和稱是,站在他身後靜靜看了許久,忽指著畫中一處出言道:「此處破筆不佳,王爺似有補救之意,奈何頭上安頭,過猶不及,便失了神氣。」定楷點了點頭,置筆於架上,便將一副幾近完成的山水圖撕作了兩半。長和幫他將破畫收起,問道:「這次的事情,出乎尋常,王爺是怎麼想?」定楷笑道:「原是我一早料錯了,他這次居然也知道斬草除根了。只是,我還是疑心這本不是他的意思。眼下多想無並無益,先且將這個年過了再說。」

  定楷從新鋪紙,長和在一旁相助,笑道:「現下來求王爺墨寶的人愈發多了,王爺的文債到年前也不知完不完得成?」定楷望著手中狼毫,微微一哂道:「這一干尺二冤家。」

  除夕之夜,禁中按制守歲,終夜不眠,以待新年。阿寶靚妝麗服,扶案獨坐。她挽起衣袖,用小盂取清水,施入硯台,取墨塊開始細細研磨。耳邊是喧天的爆竹聲,眼前明時是煙花映天,如霞照錦;暗時是無可奈何,開到荼蘼。偶有風至,帶來硝藥的氣息,也裹挾著不知來自何處的宮人笑語,她便略住動作,側耳傾聽,想從其中分辨出一個聲音。周圍是如此的繁華熱鬧,如錦上開麗花,烈火烹滾油,她卻終於敢於平心靜氣地開始她的思念了。她知道今夜過後,春風會重至,夏雨會再臨,柳絮翻飛,青山如洗。七月流火,九月肅爽,霜林將盡染,白雪將覆枝。而她的思念將與四時的流轉一樣從容不迫,順其天然,再不必擔心受到任何人事的攪擾,尤其是他。

  墨到濃時,阿寶行至箱籠前,揭開蓋子和重重疊疊的遮掩,取出了一本青皮字帖。她鋪紙,湮筆,在寒梅初發的綺窗下開始臨帖。墨香和梅香,柔荑把柔翰,側啼擢笑,策怒磔悲,這文字與寫字的人一樣,雖宇宙之廣袤,難求雷同,她從未有如此地痴心於某種字體。那字帖上收著他年少時抄寫的累累詩文,有他自己做的,也有前人的。

  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勢或互乖,境或不同,唯有此情不更移,使心隔千古而相通。

  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

  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陰往來。

  之子于歸,皇駁其馬。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其新孔嘉,其舊如之何?

  ……

  闔宮人皆知曉,太子的寵姬顧氏以惡疾失愛於主君。此後四年間,長門緊鎖,池館寂寥。羊車過處,再無一幸。

  ☆、三邊曙色

  靖寧六年秋,國朝增兵三十萬於長州,不日將師出雁山,逐胡虜而與之決戰。軍需錢糧,由京師沿官道浩浩蕩蕩運入承州,再入長州。一隊車馬即綿延數里,道路上煙塵未落,另一隊便接踵而至,聲勢之浩壯,為開國百五十年所未有。

  是日天清氣朗,河上微風初起,秋涼始生,隴頭樹葉凋落,塞草新黃。長州都督鎮遠大將軍顧思林的禡祭和閱兵之禮,便選在此日。秋日漸短,待禮畢下令犒勞三軍之時,一彎弓月已漸上雁山雲頭。

  河陽侯顧逢恩在帳中燕飲至中夜,瞥眼忽見主將離開,又坐了片刻,方笑告諸位副將,稱欲更衣,按劍起身,行至帳外,卻已不見顧思林身影,便隻身直向長州城頭而去。果見朗月疏星之下,顧思林一人獨立夜風之中,不由放緩了腳步。顧思林亦不回頭,只問道:「宴飲正歡,你為何獨身出帳?」顧逢恩這才大步上前,一揖笑道:「末將見將軍今夜一飲過量,擔憂將軍,故而來尋。」顧思林點頭道:「你過來看。」顧逢恩隨他手指方向望去,見西北天空中一粒雪亮白星,於河漢間分外醒目,幾有奪月並立之勢。遂笑道:「將軍看得仔細,這星子比往年同時果然亮了許多。」觀察顧思林臉上顏色,又問道:「天象不足論道,將軍為何面有憂色?」

  顧思林回首望他,見他與幾年之前相比,形貌也已經大異。除了唇上髭鬚,頰邊傷痕,兩眼尾上也多添紋路,不復少年形態。嘆息道:「你方過而立,素少軍功,年前陛下卻加恩,封你為侯。我知你在意麾下軍士議論,以為爵憑恩蔭而出,實難服眾。」顧逢恩點頭略笑道:「將軍明察。」顧思林道:「此番你亦幾次請戰,我仍命你留守長州,奪你報恩建功之門,並非出自愛惜私情,你心內可明白?」顧逢恩答道:「末將明白,將軍不放心李帥獨留長州,故遣末將同守。」顧逢恩望他片刻,忽然嘆息道:「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靖寧三年我從京師折返長州,按常理李明安便該返承。我幾番上疏,陛下都只答可著其佐我錢糧之事,待大戰過後便可召回,卻又不明下詔令,以至有如今這尷尬局面。他當年帶部兩萬入長州,別駐一隅,此番我既不可帶他出師,免生枝節,又萬不敢命他獨守,斷我後路。」顧逢恩點頭道:「將軍如何打算?」顧思林道:「他的承州舊部,我此番要帶去一半,可做先鋒之用,一可名正言順去其一臂,一可留你與他守城之時,兩下做犄角之勢,不使一方獨大,又免陛下見疑。」顧逢恩拱手道:「末將記下了,還有其二卻是為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