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見許昌平望他不語,一笑又道:「我的元服冠禮舉行不易,想來主簿也聽說過的。但內里詳細,恐怕你卻並不清楚。壽昌五年,我已十六歲,卻遲遲未冠。李柏舟當時剛由樞部入省,京衛中尚有三分之一在他掌握之中,可謂炙手可熱。趁著天心未明之際,一心只想託了齊藩上位,一時間只是劍拔弩張,四方活動。大司馬與我分隔萬里,泥於征伐,自顧不暇。孤根本無法可施,只待坐斃,是當時的吏書,孤的先師盧先生帶著一干舊臣,拼死為我爭來的這個冠禮。盧先生因此事致仕,其餘的人貶的貶,流的流。真待我行冠禮的那日,盧先生已不在朝中。」定權說到此處,聲音已有些暗啞,他自己也覺察了,便不再說話。一時屋內二人只是相對無語,半晌方聽定權清了清嗓子接著說道:「那日給我加冠的有司,對我說:『侍親以孝,接下以仁。遠佞近義,祿賢使能。』我答道:『臣雖不敏,敢不祗奉。』心裡只想,若母親看到便好了,若老師看到便好了。哪知就在我行完冠禮的當夜,盧先生便縊死在了家中。」

  許昌平垂首跪下道:「殿下,臣不忍聞。」定權定定注視他道:「我不說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的空話。只是昔日盧先生授課,有一語我記憶良深。為君子者,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極易,有不為極難。他還跟我說過,上古時候君子一詞,就是人君之意。今日若我無此不為,便是未來得以踐祚,百歲之後也難見祖宗,難見恩師。我此日來,也是為了告訴你此事。你欲抽身,孤不攔留。我可命人將你轉回禮部或其餘清貴地,未來也好避些風雨。但主簿若不改前意,則日後四方牽繫之事,還要多勞用心。」

  許昌平頓首道:「殿下若為君,必是明君。臣為明君而死,死有榮焉。殿下意既已決,則亦請早作謀略。」

  定權聞他又提及前事,搖頭道:「你們促狹文人,一向把將軍稱做大司馬,也是因為他還掛著樞部尚書的頭銜,可是他不涉部務已經十多年了,樞部的事務根本無由置喙。他也領過京營,只是年深月久,其間早有更迭。我的名聲在朝中固然不好,但有的罪名,確屬冤屈。」

  他前事固有試探之意,但亦不失坦蕩接納之心。然而涉及此事,卻依舊半分不肯改口。許昌平亦知結交未深,不可強求,只得點頭叩首道:「臣願不恥卑鄙,竭涓埃以忠王事。」

  定權伸手挽他起來,面上似有幾分傷感,道:「願主簿待我,便如盧先生一般。」 許昌平聽了這話,已半起身,便又跪了下去,以額觸掌,良久不起。

  ☆、胡為不歸

  定權返回西苑時,天已全黑,遂與阿寶同承而行,阿寶見他一語不發,與下午的模樣迥異,也便低頭緘口。定權閉目一回,回過神來,睜眼正瞧見她頭上發旋,頗覺可愛,不由伸手去摸,卻見她如飛般便將頭偏到了一旁。定權望著她,目光漸漸冷卻了下來。阿寶亦覺出自己失態,偷偷看了定權一眼,也不敢再多動作。

  一路二人相對無語,同至宮門之前,忽覺車外光影透簾,連忙甩開帷幕下了車。這才看見西苑宮門外竟守了一層的人,皆提著大內字樣的燈籠守候在外,方不及詢問見周午便已經急急奔了下來,嘴中叨念道:「殿下怎麼才回來?康寧殿陳大人,已在此處等了殿下半日了。」

  定權抬眼望去,果見皇帝的近侍陳謹站在人群之首,他親自出宮之時不多,定權心中躊躇,知道必有不尋常事。陳謹也見了他,連忙上前匆匆施過禮,道:「臣來傳陛下的旨意。」定權方想跪拜,又聞他催道:「殿下不必跪了,是陛下口敕,叫殿下入宮的。」定權問道:「此刻?」陳謹答道:「。」定權皺眉道:「看著時辰,怕宮門已下鑰了罷?」陳瑾道:「陛下有旨,留門等候太子殿下。」

  事體如此嚴重急迫,定權卻不敢怠慢,知道陳謹素日與中宮藩王皆過從甚密,轉念一想,又問道:「陳總管可知陛下宣詔為公為私,本宮也好換過衣服。」陳謹道:「這個臣並不知曉,只是傳旨而已,旨意緊急,還請殿下速移玉趾。」定權愈發疑心,推脫道:「還要再煩總管捎待,我去換過衣服便騎馬過去,這不衫不履,怎好見駕?」陳謹見他身上打扮,亦不好阻攔,只好答應道:「是。」定權吩咐周午道:「快叫人去換馬。」周午答應著,便隨他一道進去了,甩下陳謹一干人站在門邊,相視也無話可說。

  阿寶方服侍定權脫下布衣,換上錦袍,便聞周午進來回報導:「殿下,馬已換好了。」定權揮手令阿寶退出,自己結束了衣帶,周午蹲下為他著履,問道:「殿下便穿這一身進宮?」定權道:「現下還不知出了何事,大夜間的穿什麼公服?」周午又問道:「殿下今日也帶她出去了?」定權道:「是。」周午搖頭道:「殿下又何苦費這個心,若真是有疑,逐出去便是了。」定權道:「你懂什麼?叫你的人依舊看緊了她。」周午道:「我只怕又弄出前頭那樣的事情來,殿下千萬不可再蹈覆轍。」定權不耐煩道:「孤心裡明白,你又何必再多口?」周午遲疑了半晌,終是開口道:「殿下的心思,臣還是知道一二的,不過是為了她的……」見定權陡然變了臉色,一雙眼睛滿是刻毒的望向自己,也自悔失言,道:「臣都是為了殿下。」定權呆了片刻,道:「罷了,走吧。」說罷起身出門,告知了陳謹一聲,帶了幾個侍衛,翻鞍認鐙,策馬疾馳而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