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徐達想了想,說道:「你和燕王都沒事,這一次西北大捷,李家三兄弟回去之後,皇上估計重重有賞,李家的榮耀估計更勝從前。」

  徐妙儀納悶了,「這……這是為何?」

  徐達拍了拍女兒的腦袋:「恩威並施,制衡謀局,這些都是帝王心術。朝堂的事情,終究要用朝堂上的規則,在朝堂上解決,怎麼可能是話本小說里的快意恩仇?你和燕王的路才剛剛開始,莫心急,要穩住啊。」

  徐妙儀點點頭,目光悠遠的看著西南方向,「不知這個時候表哥到了桂林沒有?其實來日方長,我有耐心等著李善長咎由自取的那一天,可是我外祖父的冤屈,謝家滿門枉死的慘劇,不知何時才能平反昭雪。」

  徐達狠狠朝著女兒後腦勺拍了一記,「不准再提謝家!咱們先不爭論沈萬三所藏文書的真假,皇上若昭告天下謝家人的冤屈,豈不是承認自己是昏君?何況這其中摻和朱文正、朱守謙父子的謀反案,你就是一隻九條命的貓,也不夠皇上砍的。」

  一股深深的無奈才下眉頭,又上心頭。

  徐妙儀騎在馬上充當棋手,緊挨著父親,夾道百姓紛紛獻上麥餅、雞蛋還有風乾的臘肉等物,這就是民心所向,大明任何一個將軍都不似徐達有這種威信和名聲。

  就像昨晚客棧老闆說的那樣,既然是徐將軍攻城,王保保城肯定天明既破。

  這就是作為軍人最高的境界——不戰而屈人之兵。青史每隔幾百年才會出現的天生將才。

  徐妙儀看著歡呼聲的父親,心想即使這樣的天生將才又如何呢?在皇權面前,父親不敢越雷池一步,連妻子和岳父全家都保不住。

  可是徐妙儀也明白,責怪父親是不對的,這樣的天生將才,父親的使命是建功立業,創造令後世驚艷不已的戰神傳說,不應該像外祖父和姨夫朱文正那樣,早早的湮沒在無窮無盡的政治鬥爭和暗算中。

  不能怪父親、不能指出洪武帝的錯誤、連對罪魁禍首李善長都不能快意恩仇的了結。

  要等,要忍,要努力的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將來和李善長一決高下。

  現在的徐達威名遠播,其實以前的謝再興和朱文正也有實力成就和徐達相似的功績,但可惜,他們是翁婿三人,其中一人還是皇室血統,對於任何一個皇帝而言,都是無比強大的威脅——哪怕對方並無造反之意。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可外祖父全家還有姨夫他們就該白白葬送性命和名聲嗎?

  徐妙儀暗道:父親說,朝堂的事情,要用終究要用朝堂上的規則,在朝堂上解決。其實謝家和姨夫謀反案一半是至高無上的皇權造成的。

  那麼,因皇權而起的糾葛,只有用皇權的規則,並最終要靠皇權來解決……如何掌控皇權呢?只有——

  想到這裡,徐妙儀不禁打了個寒噤,有些心虛的看了看父親,方才的那個念頭太大逆不道了,朱棣他只是個藩王呢……

  可是那個大逆不道的念頭如此具有誘惑力,悄無聲息的在她心裡埋下了一顆種子,慢慢發芽,成長,等到她再次注意到時,已樹木成林,鬱鬱蔥蔥,成了大氣候。

  徐達凱旋而歸,回京之後,洪武帝重賞將士,朱棣被接到燕王府,親王待遇依然不變,洪武帝好像失憶了似的,並不記得自己曾經奪過兒子的爵位,貶朱棣為庶民。

  徐達回來時,北元奪位也塵埃落定,世子買的里八刺在丞相王保保的扶持下成功登基,並很快秘密派遣使節來到大明,遞交國書,表示兩國和平,永不交戰,為表誠意,北元皇帝願意求娶大明淑女為皇后,結秦晉之好,魏國公徐達嫡長女徐妙儀溫柔賢淑,堪為國母……

  作者有話要說:  牛皮糖小八,甩都甩不掉,

  ☆、第219章 好事多磨

  買的里八刺繼位,年號天元,史稱天元帝。天元帝登基後,立刻給父親宣光帝和母后發喪安葬,同時對蒙古部落各種拉攏打壓,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以穩住帝位,暗遣使者攜國書來大明,以和平為名,求娶徐妙儀為北元皇后,在洪武帝身邊打理筆墨的胡善圍聽到北元使者念出的國書,面上平和,心中已是驚濤駭浪,手心的汗珠濡濕了奏摺,怎麼辦?妙儀和燕王歷經千辛萬苦才走到一起,她怎麼甘心去北元和親呢?

  幸好和親是國家大事,洪武帝並沒有當場應允。胡善圍去御膳房,親自做了一匣子酥油泡螺,這一次她用桃花粉染紅了泡螺上方,一個個泡螺看起來就像蜜桃似的紅白香甜。

  酥油泡螺很快送到了魏國公府所在的瞻園,難得同鄉好友還掛念著自己,徐妙儀心情大好,重重打賞了送吃食的小宮女。

  吃到一小半,徐妙儀咬開半個泡螺,裡頭居然有一塊用蠟燭油封住的紙團!

  徐妙儀展開一瞧,立刻面沉如水,她將紙團和蠟燭油一起扔進火盆里,看著剩下的半匣子酥油泡螺,喃喃道:「難怪做了桃子的形狀,原來是要我們準備隨時逃啊……」

  皇宮,馬皇后陪著洪武帝用午膳,他們皆是草根出身,結髮夫妻,沒那些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馬皇后捧了一碗湯遞給洪武帝,「皇上今日胃口不佳,有心事?」

  洪武帝食之無味,礙於老妻的情誼,一口氣將湯喝盡了,嘆道:「那個買的里八刺殺了爭位的皇叔,已經繼位,派了使節要求娶大明貴女為皇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