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忙說道:「兒臣不敢忘,兒臣永遠都記得母后帶著我們逃亡遷移,舟車勞頓的歲月,五弟在路上生病了,身體如火炭般滾燙,那時候又找不到藥物,五弟差點沒熬住,那時候兒臣就發誓,要快點強大起來,幫助父親平定江山,永遠不要再過那種顛沛流離的日子。」

  朱元璋問道:「既然如此,你為何還幫著徐妙儀查謝再興案?」

  在這種時候,朱棣當然不能說出真相,他解釋說道:「因為兒臣覺得徐妙儀是個重情義之人。當年她效仿花木蘭替兄從軍,在北伐軍里當軍醫,為的是成全義兄一家團圓。回到徐家後,得知當年外祖父和母親的慘死,她自覺不能白白享受富貴,便決心查清十年前的舊案,兒臣見她一片赤子之心,有情有義,難得可貴,何況查清謝再興案,對父皇肅清朝綱也有好處,所以兒臣為她提供了一些幫助。」

  不知不覺中,對父親絕對服從的朱棣已經開始說謊了。

  朱元璋問道:「錦衣衛已經在查了,難道你覺得朕的心腹軍隊比不過一個徐妙儀?」

  「錦衣衛是父皇挑選的精銳,當然比徐妙儀強多了,但是在謝再興案上,錦衣衛並不占優勢。」朱棣對答如流,說道:「父皇經常教導兒臣,要多看事實,而非人們的口舌。而現在的事實是謝再興案關鍵線索幾乎都是徐妙儀找出來的,錦衣衛收效甚微。兒臣對她提供幫助,其實也是一種監督,隨時將她知道的消息暗中告訴錦衣衛和父皇。」

  朱元璋蹙眉說道:「豈有此理,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難道徐妙儀要執意瞞著朕不成。」

  朱棣說道:「此女幼年經歷巨變,性格多疑偏執,不過她確實有過人的才華,立下不少功勞,要掌握一柄劍,最好是順勢而為捏著劍柄,而不是硬碰硬把著鋒利的劍刃。」

  聽兒子的話好像有道理,朱元璋這才改口說道:「好吧,在保住北元世子的前提下,儘量保護徐妙儀的安全。留她的命可以勾出幕後真兇。一想到這些人有本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做出這些事情,朕就寢食難安啊,這些人八成就是朝中大員,到底是誰呢?朕一定要把他揪出來!」

  朱棣從皇宮回到燕王府,他的府邸其實還沒竣工,只建了一半,本來想找個合適的機會將內宅的房舍、池塘,景觀等圖紙的樣式給徐妙儀看,要她親自挑選喜歡的,以此來再次表白心跡,心想她一定是歡喜的,可是她卻不見了……

  徐增壽已經賴在燕王府住下不肯走,見朱棣回來,忙跑過去問道:「怎麼樣?有消息了沒?我妹妹在哪裡……」

  朱棣置若罔聞,他回想起今日和父皇在御書房的一番問答,不知不覺中,本該父子坦率無間的對話,已經用上了揣摩應變的君臣之計,可是為了徐妙儀的安危,這一切都值得。

  ☆、第121章 英雄末路

  金陵城外,莫愁湖,魏國公徐家別苑。這裡本是皇家園林,皇室消暑納涼之地。洪武帝將這座風景優美的園林賜給了徐達。

  觀棋樓上,魏國公徐達和曹國公李文忠對飲,兩人都是曠世名將,善豪飲,很快一壇花雕酒就見頂了。

  李文忠看著莫愁湖的景致,這裡最美的時候是盛夏,湖中蓮葉蓮花遮天蔽目般,格外熱鬧,如今到了初秋,雨滴敲打著殘荷,柔弱的花瓣在風雨中搖擺,花自飄零水自流。

  李文忠說道:「聽聞皇上和你在這座樓里下棋,你用棋子走出了『萬歲』二字,皇上龍顏大悅,便將這座園林賜給你。」

  都說外甥像舅,李文忠大頭圓臉,鳳目細眉,和朱元璋相貌相似,只是身形更為魁梧,有種猛將不怒自威之感。相比李文忠的氣質而言,大明戰功最多的徐達顯得內斂含蓄。

  徐達坦言說道:「其實是謠傳罷了,你我相識多年,還不知我有幾兩墨水?棋藝我只是略知一二,哪裡有本事用棋子布局萬歲二字。是皇上體恤我們這些老臣,多加照顧而已。」

  李文忠面有惆悵之色,「這事常遇春生前告訴我的,他很羨慕這個園子,說等北伐回來,一定要來觀棋閣長嘆痛飲。可惜我們這些武將,他最年輕,也走的最早,天妒英才啊。」

  提到常遇春,徐達面上也是一片黯然,只是他今日約曹國公來別院小聚,並不是為了敘舊情,李文忠也心知肚明,說道:「你是否還記得,上一次我們兩人單獨聚在一起喝酒到爛醉是什麼時候?」

  徐達說道:「至正二十二年,當時洪都被圍,朱文正死守洪都。你我在鄱陽湖康郎山戰役攜手對抗陳友諒,戰船起火,你我都不曾有半點退縮,最終將陳友諒擊敗,得勝後你我慶功痛快飲酒到天亮。」

  李文忠嘆道:「這是你我喝的最痛快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之後至正二十三年,你岳父謝再興謀反,我率兵討伐反賊,謝再興節節敗退,屍骨無存。我說服謝家老四老五投降,他們開門繳械投降,我卻沒能勸阻皇上饒他們一命……你我從此就疏遠了。」

  徐達沉默片刻,說道:「其實錯不在你,是我心結難開。」

  李文忠直視著徐達的眼睛,說道:「不管你信不信。謝家投降還被凌遲處死一事,我自認是一生的污點,當時我信誓旦旦保證只要投降,我必定會保證他們的性命,可我最終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去死,沒臉說出『盡力了』這種話,那種頹然自責的感覺,比打了敗仗還難受。我一直心中有愧,所以聽說謝家老宅鬧鬼一事,就容許兒子李景隆跟著去紹興查案,他身邊有我的親信,本以為可以幫到你的女兒,可事與願違,最終無功而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