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背後的支持者是誰?」

  「北元世子在那裡?」

  ……

  不管對方是否有回應,燕王府府兵們都不厭其煩的問,如此反覆循環,剛開始北元使節們以為是兒戲,嗤之以鼻。可到了第三天,已經有使節受不住精神的摧殘,開始道出實話了,各種北元宮廷朝野的黑料猛料陳出不窮:「宣光帝繼位後身體不好,已經病了好幾場。世子遲遲不歸,儲位不定,奇太后擔心後繼無人,為子嗣考慮,挑選易男相的女子進宮。權皇后擔心有了其他皇子後,在大明當人質的世子淪為棄子,不滿太后的選秀之舉,婆媳生了間隙,暗鬥不止,大元宮廷血雨腥風……」

  「我奉太后密令,試探世子對祖國和黃金家族的忠誠,倘若世子已經屈服大明國力之下,淪為附庸,當顧全大局,斷臂求生……」

  不愧為把持過大元末年朝政的奇女子,為了延續自己對皇權的控制,不惜犧牲親孫。

  「太后從蒙古衛拉特部落選的女子已經生下皇子,封了嬪位。衛拉特部落首領馬哈木給了我兩百頭牛和一個草場,暗示我來大明除掉世子……不不!不是我!我沒那個本事對世子動手,也沒有那個膽子,不過是做做樣子而已。」

  關係到軍國大事,朱棣將這些都回稟了朱元璋。朱元璋沉吟片刻,說道:「連一個小小的使團都各懷鬼胎,並不同心同德,可見北元朝野上下人心渙散,黃金家族氣數已盡。」

  朱棣說道:「當場就有使節倒戈投降,說回去帶著家眷和親友一起投大明,連帶北元的各種機密情報一併托盤脫出,可見父皇這一年對北元懷柔招降的策略確實有效。他們已經從內部開始亂起來了,不僅是黃金家族,整個北元,包括蒙古部落很快也會土崩瓦解。」

  朱元璋點點頭,略有欣慰之色,「你做的很好,這些情報對大明至關重要。」

  朱元璋奪了朱棣宗人府右宗令的位置給了三皇子,見四兒子無所事事,便暫由他和新成立的錦衣衛一起查北元世子失蹤案。

  只是如今聽到父皇的誇獎,朱棣心中毫無成就感,他擔心徐妙儀的安危,但又不好在父皇面前顯示出來,只得婉言說道:「北元世子去年曾經設計綁架了五弟為人質,藉此逃出大明,幸而有徐家大小姐相助,五弟才安然無恙。如今徐大小姐和北元世子同時失蹤,很可能是被世子綁架了,一來有報復的意思,二來以此為把柄,威脅大明。」

  朱元璋搖搖頭,說道:「如今下定論尚且還早,買的里八刺不是這等行事魯莽簡單之人。其實如果是世子綁走了徐妙儀倒好說,我們封鎖邊關,一路上嚴加搜索,總會找到蛛絲馬跡將其尋回,朕擔心的連世子也被人綁架甚至謀害,我們白白失去一枚制衡北元的棋子。」

  見朱元璋閉口不提徐妙儀的安危,注意力全在北元世子身上,朱棣暗暗有些心寒:妙儀救過五弟,還在城牆上護駕有功——哪怕看在魏國公的面子上,也不該對妙儀不管不問啊……

  正思忖著,朱元璋說道:「魏國公是大明第一功臣,你要好好安撫,千萬不可怠慢,徐妙儀能救則救,若實在不能——」

  朱元璋遲疑片刻,說道:「無論國事家事,定當以大局為重,不得徇私。朕一直以此為戒,魏國公是忠臣,他知道該如何取捨。」

  言下之意,就是以保住買的里八刺為主要任務,徐妙儀的安危並不重要。朱棣心中很震驚,暗想倘若去年買的里八刺成功綁架了弟弟,恐怕父皇也會選擇犧牲朱橚……

  朱棣只覺得心中涼透,說道:「魏國公每日幾次派人到燕王府和錦衣衛問消息,徐增壽乾脆住在燕王府不肯走了,徐家父子對徐妙儀十分牽掛,倘若她真出事了,徐家恐怕不好安撫,兒臣覺得徐大小姐的安危也很重要——」

  朱元璋打斷道:「這個徐妙儀確實有幾分本事,可是她固執己見,冥頑不靈,執意干涉謝再興案,堂堂千金大小姐,居然半夜私會北元世子,她到底要做什麼?我看她混跡市井多年,早已不知什麼是規矩、什麼是女子本分。希望這一次她能吃一塹,長一智,莫要再給家族和國家添亂了。」

  徐妙儀在酒樓私會買的里八刺,是毛驤告訴朱元璋的。無論兩人見面的目的是什麼,孤男寡女半夜相見,畢竟不光彩。

  朱棣忍不住為徐妙儀解釋道:「北元世子十分狡詐,他定利用徐大小姐急著尋找謝再興案的弱點,將她引出家門,說起來錯還是在買的里八刺居心不良。」

  朱元璋不滿的說道:「女子未嫁從父,她是徐家的女兒,為何總是和謝家往事糾纏不清?謝再興案雖然迷霧重重,但是當年謝再興叛變之後,親自帶著張士誠的軍隊來攻打我們!戰場上人人都看見了,這還能有假?」

  「不管欒鳳夫妻之死有多少疑問,包括有人暗中攔截她查案的線索,甚至放火燒她,背後之人確實可惡,朕已經命錦衣衛盯著了,絕不會善罷甘休。但是這些難道能夠改變謝再興謀反的事實?朕當年如此信任謝再興,和他結為兒女親家。還撮合他女兒和魏國公的婚事,對謝家待遇優厚,可偏偏是謝再興背叛了朕,謝家死有餘辜!」

  說道最後朱元璋明顯動氣了,他想起當年的四面楚歌艱難,不禁感慨道:「朕和陳友諒決一死戰的時候,謝再興在背後捅刀子,若不是朕洪福齊天,絕處逢生,休有今日大明萬里江山,國破家亡,覆巢之下焉有安卵?那時候你也才八歲,恐怕難逃一死。這才過了幾年安穩日子,就忘記當年的艱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