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初盈說什麼都不大好,只能道:“好好過日子罷。”
奶娘抱了錦哥兒過來,晏氏摟著他哭了一陣,方才道:“哥兒,以後要聽大伯母的話。”淚流滿面摟了兒子,再也說不出話。
錦哥兒年紀還小,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見母親一直哭,自己也嚇得哭了,還有些害怕,伸了胳膊要奶娘抱抱。
奶娘趕忙上去抱他,晏氏捨不得,又是一番難捨難分,一通亂。
後來還是晏夫人追了過來,才結束了這場熱鬧——
等謝長珩中午回來時,晏氏已經走了。
“果然是個薄情的。”他道,轉目看向妻子,帶著幾分探究和疑惑,“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怎麼說丟就丟下了。”
初盈靜默了一陣,方道:“那也得看什麼樣的夫妻。”輕輕握了丈夫的手,“你我自然是有恩情的,可是老五你也知道……,他看重的是蘇姨娘,心裡並沒有晏氏,這情分自然有些淡薄。”
謝長珩的表情略緩,輕聲道:“你終究不會像晏氏那樣。”
“胡說什麼呢?”初盈嗔道:“這也是好比的?”心下又是一片黯然,“認真說,也不知道我能不能養好,只怕……”
“不讓我說,你還說?”
“不說了。”初盈輕輕倚了過去,柔聲道:“我瞧著錦哥兒長得像老五,怕娘看了又是傷心,就留了下來,正好和重哥兒兩個小人兒做伴。”
謝長珩目光擔心,“你身體不好,別累著了。”
“不會。”初盈淺淺微笑,像是一株迎風顫慄的嬌嫩玉蘭花,美則美矣,終究脆弱了一些,“都有奶娘她們照看著,我不過空了過去陪著玩會兒。”
謝長珩想起她的病情,心頭一緊,卻雲淡風輕道:“嗯,你自己多休息一些。”——
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還得再找大夫瞧瞧。
沒過幾天就是大年夜,雖然到處都是裝點一新、披紅掛綠,但是謝長瑜才死,晏氏剛走,氣氛怎麼也熱鬧不起來,反倒有幾分淒涼。
初一這天,是重哥兒的周歲生辰。
抓周的時候,抓了一把鑲滿寶石的劍鞘,惹得大家誇讚不已,“是個能武的。”正說著,又抓了一本彩錦薄書,“竟然是文武雙全!”
不過是把顏色鮮艷的東西,故意放到近處罷了。
初盈跟著笑笑,沒有放在心上,只要重哥兒能夠平平安安長大,甚至庸碌一些都沒有關係,自己只想過安寧恬靜的日子。
謝長珩卻是很有幾分高興,回來認真道:“等他再大一些,我來教他。”
重哥兒走路早,這會兒已經走得挺穩當了。
眼下正滿屋子的亂躥,慌得奶娘跟在後頭追個不停,錦哥兒看了覺得好玩,也跟著去追,——到底年紀小不記事,幾天功夫就忘了娘。
兩兄弟只差半歲年紀,過年都穿了大紅衣服,遠遠看著,倒像是一對雙生子。
這個時侯,大家都選擇性的遺忘了晏氏。
到了元宵節這天晚上,吃了飯,謝夫人讓小孩子們去暖閣玩兒,留了兩房兒子兒媳說話,一開口便是,“趁著我如今身子骨還行,腦子還不糊塗。”目光落在謝長盛和盛二奶奶身上,“把家分了吧。”
盛二奶奶目光一跳,悄悄的看了丈夫一眼。
初盈則沒吭聲兒。
謝長珩略有些吃驚,——分家分家,要分也是長輩都不在以後,哪有現在就分的?母親最近一件一件的安排,越想越覺得向交代後事。
144、聚散(上)
謝夫人不過是起個頭,分家不是張嘴說說就算了的,還得請族中老人做個見證,族長進行支持,必須一次性的敲定了。
----日子定在三天後。
“娘,怎麼又急著分家了?”說話的,是有些難以接受的謝長珩,“便是二房的人庸碌一些,有我在,肯定少不了他們一口飯吃。”
“你呀。”謝夫人一陣唏噓,“你願意養著人家,人家還未必願意仰人鼻息呢。”笑容里有些淡然,“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些日子我病里冷眼瞧著,老二兩口子,都不是很有耐心,有了自己的心思。”
謝長珩臉色一沉,“他們敢對娘不尊重?”
“沒有。”謝夫人擺擺手,但卻道:“不是自己的肉,終究貼不到自己身上去。”輕聲嘆氣,“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他們想單獨出去就出去,我也懶得看見心煩,分了大家清淨。”
“娘……”
“你聽我說。”謝夫人打斷兒子,“如今我是婆婆,二房的人再有心思,也得對我這個嫡母恭恭敬敬的,可是等我走了呢?你媳婦雖說是長嫂,卻年紀小,未必好說重話的,難道還跟妯娌吵架不成?再者她身子不好,何苦去為旁人煩心?”
謝長珩想起羸弱的妻子,不由默然。
“他們只想著從這個家裡拿東西,何曾想過添上半分?”謝夫人輕聲冷笑,“所以家由我來分,免得將來你難做人!”
到了分家這天,請了族中的長輩們過來見證。
雖說名義上嫡子和庶子一樣分,但是祖產、祭田不能分,嫡母的嫁妝不能分,只能平分父親掙下的東西。
謝大老爺去世多年,又沒做過外省的肥差,哪裡能積攢多少?加上謝夫人對二兒媳有些寒心,手頭上把得緊,最後折騰一番算計下來,能分的居然只有七千多兩銀子,另外加上一點薄田。
謝長瑜雖然不在,錦哥兒卻是有一份的。
平分下來,二房得了二千兩多銀子,一些田產。
這和盛二奶奶的預期差得太遠,更何況她還有兩個兒子要養,哪裡甘心?想著反正都分家了,情分也不顧了,當即哭道:“……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意思是,謝夫人這個嫡母刻薄了庶子一房。
謝夫人當即接話道:“你們爹在世的時候,出了名的清廉,並沒有積攢下什麼東西。”看向低頭的謝長盛,“你也是我的兒子,還有禮哥兒和信哥兒兩個孫子,總不能叫你們一家子去吃苦。”
盛二奶奶一聽話裡有話,目光閃爍不定,尋思著家裡有好幾處大宅院,該開口跟婆婆要哪一處?又覺得難為情,便不停的給丈夫遞眼色。
“這樣吧。”謝夫人看在眼裡不動聲色,只道:“我的嫁妝里,在西井胡同有一所三進三出的宅院,這次也分給你們二房,然後再把身邊的丫頭們帶走。”
----婆婆連嫁妝都拿出來了,還能說什麼?可是宅子不夠大,不夠好,又偏遠。
盛二奶奶心有不足,但總還記得要臉面,況且當著族中長輩的面前,一個婦道人家哪裡敢多開口?只是著急,恨不得把眼睛飛到丈夫身上。
謝夫人又道:“老二一直賦閒在家,回頭讓你哥哥給你尋個差事。”
一句話,就把謝長盛給堵死了。
----要麼乖乖聽從安排,要麼以後就別想依附家族出力。
別說謝長盛,就連盛二奶奶都回過味兒來。
“是。”謝長盛率先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妻子,恭恭敬敬回道:“都聽娘的安排。”又看向謝長珩,“有勞大哥為兄弟奔波。”
謝長珩淡淡回了一句,“原是應該的。”
----這個家,就這麼散了。
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一直想著要光耀門楣、重振祖業,卻不想胞弟早亡,庶出的兄弟不是一條心,最後竟然各走各的路。
就好像一棵大樹,被砍掉了枝椏,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立在那裡。
送走了族中的長輩們,安置好了母親,回去長房的路上,心裡竟然是一片茫然,好像一瞬間找不到歸屬,沒有落腳的地方。
******
----分家之後,謝家陡然清淨下來。
要不是有兩個孩子依依呀呀,跑來跑去的,初盈都不知道該怎麼打發時間。
每天早上去看看婆婆,回來事情也不多,----攏共三個大人和兩個奶娃娃,能有多少事兒?就連吃飯都省了,湊一塊兒勉強坐半個桌子。
謝夫人讓人清點了五房的東西,兩把大鎖,把五房和二房的院子都鎖了起來。
眼下家裡人少,用不了太多下人,除了二房帶走的,剩下的賣得賣,散的散,豁然少了一大半的人,頗有幾分關起門過日子的味道。
日子平平靜靜,清淨也有幾分淡淡淒涼。
初盈總感覺到倦怠發困,但在婆婆、丈夫和孩子跟前,還是打起精神,衣服也多選了鮮亮的顏色,海棠紅、鵝黃、玫瑰金,儘量讓自己看著神采奕奕。
奶娘抱了錦哥兒過來,晏氏摟著他哭了一陣,方才道:“哥兒,以後要聽大伯母的話。”淚流滿面摟了兒子,再也說不出話。
錦哥兒年紀還小,不知道出了什麼狀況,見母親一直哭,自己也嚇得哭了,還有些害怕,伸了胳膊要奶娘抱抱。
奶娘趕忙上去抱他,晏氏捨不得,又是一番難捨難分,一通亂。
後來還是晏夫人追了過來,才結束了這場熱鬧——
等謝長珩中午回來時,晏氏已經走了。
“果然是個薄情的。”他道,轉目看向妻子,帶著幾分探究和疑惑,“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怎麼說丟就丟下了。”
初盈靜默了一陣,方道:“那也得看什麼樣的夫妻。”輕輕握了丈夫的手,“你我自然是有恩情的,可是老五你也知道……,他看重的是蘇姨娘,心裡並沒有晏氏,這情分自然有些淡薄。”
謝長珩的表情略緩,輕聲道:“你終究不會像晏氏那樣。”
“胡說什麼呢?”初盈嗔道:“這也是好比的?”心下又是一片黯然,“認真說,也不知道我能不能養好,只怕……”
“不讓我說,你還說?”
“不說了。”初盈輕輕倚了過去,柔聲道:“我瞧著錦哥兒長得像老五,怕娘看了又是傷心,就留了下來,正好和重哥兒兩個小人兒做伴。”
謝長珩目光擔心,“你身體不好,別累著了。”
“不會。”初盈淺淺微笑,像是一株迎風顫慄的嬌嫩玉蘭花,美則美矣,終究脆弱了一些,“都有奶娘她們照看著,我不過空了過去陪著玩會兒。”
謝長珩想起她的病情,心頭一緊,卻雲淡風輕道:“嗯,你自己多休息一些。”——
這樣拖下去不是辦法,還得再找大夫瞧瞧。
沒過幾天就是大年夜,雖然到處都是裝點一新、披紅掛綠,但是謝長瑜才死,晏氏剛走,氣氛怎麼也熱鬧不起來,反倒有幾分淒涼。
初一這天,是重哥兒的周歲生辰。
抓周的時候,抓了一把鑲滿寶石的劍鞘,惹得大家誇讚不已,“是個能武的。”正說著,又抓了一本彩錦薄書,“竟然是文武雙全!”
不過是把顏色鮮艷的東西,故意放到近處罷了。
初盈跟著笑笑,沒有放在心上,只要重哥兒能夠平平安安長大,甚至庸碌一些都沒有關係,自己只想過安寧恬靜的日子。
謝長珩卻是很有幾分高興,回來認真道:“等他再大一些,我來教他。”
重哥兒走路早,這會兒已經走得挺穩當了。
眼下正滿屋子的亂躥,慌得奶娘跟在後頭追個不停,錦哥兒看了覺得好玩,也跟著去追,——到底年紀小不記事,幾天功夫就忘了娘。
兩兄弟只差半歲年紀,過年都穿了大紅衣服,遠遠看著,倒像是一對雙生子。
這個時侯,大家都選擇性的遺忘了晏氏。
到了元宵節這天晚上,吃了飯,謝夫人讓小孩子們去暖閣玩兒,留了兩房兒子兒媳說話,一開口便是,“趁著我如今身子骨還行,腦子還不糊塗。”目光落在謝長盛和盛二奶奶身上,“把家分了吧。”
盛二奶奶目光一跳,悄悄的看了丈夫一眼。
初盈則沒吭聲兒。
謝長珩略有些吃驚,——分家分家,要分也是長輩都不在以後,哪有現在就分的?母親最近一件一件的安排,越想越覺得向交代後事。
144、聚散(上)
謝夫人不過是起個頭,分家不是張嘴說說就算了的,還得請族中老人做個見證,族長進行支持,必須一次性的敲定了。
----日子定在三天後。
“娘,怎麼又急著分家了?”說話的,是有些難以接受的謝長珩,“便是二房的人庸碌一些,有我在,肯定少不了他們一口飯吃。”
“你呀。”謝夫人一陣唏噓,“你願意養著人家,人家還未必願意仰人鼻息呢。”笑容里有些淡然,“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些日子我病里冷眼瞧著,老二兩口子,都不是很有耐心,有了自己的心思。”
謝長珩臉色一沉,“他們敢對娘不尊重?”
“沒有。”謝夫人擺擺手,但卻道:“不是自己的肉,終究貼不到自己身上去。”輕聲嘆氣,“常言道強扭的瓜不甜,他們想單獨出去就出去,我也懶得看見心煩,分了大家清淨。”
“娘……”
“你聽我說。”謝夫人打斷兒子,“如今我是婆婆,二房的人再有心思,也得對我這個嫡母恭恭敬敬的,可是等我走了呢?你媳婦雖說是長嫂,卻年紀小,未必好說重話的,難道還跟妯娌吵架不成?再者她身子不好,何苦去為旁人煩心?”
謝長珩想起羸弱的妻子,不由默然。
“他們只想著從這個家裡拿東西,何曾想過添上半分?”謝夫人輕聲冷笑,“所以家由我來分,免得將來你難做人!”
到了分家這天,請了族中的長輩們過來見證。
雖說名義上嫡子和庶子一樣分,但是祖產、祭田不能分,嫡母的嫁妝不能分,只能平分父親掙下的東西。
謝大老爺去世多年,又沒做過外省的肥差,哪裡能積攢多少?加上謝夫人對二兒媳有些寒心,手頭上把得緊,最後折騰一番算計下來,能分的居然只有七千多兩銀子,另外加上一點薄田。
謝長瑜雖然不在,錦哥兒卻是有一份的。
平分下來,二房得了二千兩多銀子,一些田產。
這和盛二奶奶的預期差得太遠,更何況她還有兩個兒子要養,哪裡甘心?想著反正都分家了,情分也不顧了,當即哭道:“……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
意思是,謝夫人這個嫡母刻薄了庶子一房。
謝夫人當即接話道:“你們爹在世的時候,出了名的清廉,並沒有積攢下什麼東西。”看向低頭的謝長盛,“你也是我的兒子,還有禮哥兒和信哥兒兩個孫子,總不能叫你們一家子去吃苦。”
盛二奶奶一聽話裡有話,目光閃爍不定,尋思著家裡有好幾處大宅院,該開口跟婆婆要哪一處?又覺得難為情,便不停的給丈夫遞眼色。
“這樣吧。”謝夫人看在眼裡不動聲色,只道:“我的嫁妝里,在西井胡同有一所三進三出的宅院,這次也分給你們二房,然後再把身邊的丫頭們帶走。”
----婆婆連嫁妝都拿出來了,還能說什麼?可是宅子不夠大,不夠好,又偏遠。
盛二奶奶心有不足,但總還記得要臉面,況且當著族中長輩的面前,一個婦道人家哪裡敢多開口?只是著急,恨不得把眼睛飛到丈夫身上。
謝夫人又道:“老二一直賦閒在家,回頭讓你哥哥給你尋個差事。”
一句話,就把謝長盛給堵死了。
----要麼乖乖聽從安排,要麼以後就別想依附家族出力。
別說謝長盛,就連盛二奶奶都回過味兒來。
“是。”謝長盛率先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妻子,恭恭敬敬回道:“都聽娘的安排。”又看向謝長珩,“有勞大哥為兄弟奔波。”
謝長珩淡淡回了一句,“原是應該的。”
----這個家,就這麼散了。
心裡說不出的難過,一直想著要光耀門楣、重振祖業,卻不想胞弟早亡,庶出的兄弟不是一條心,最後竟然各走各的路。
就好像一棵大樹,被砍掉了枝椏,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立在那裡。
送走了族中的長輩們,安置好了母親,回去長房的路上,心裡竟然是一片茫然,好像一瞬間找不到歸屬,沒有落腳的地方。
******
----分家之後,謝家陡然清淨下來。
要不是有兩個孩子依依呀呀,跑來跑去的,初盈都不知道該怎麼打發時間。
每天早上去看看婆婆,回來事情也不多,----攏共三個大人和兩個奶娃娃,能有多少事兒?就連吃飯都省了,湊一塊兒勉強坐半個桌子。
謝夫人讓人清點了五房的東西,兩把大鎖,把五房和二房的院子都鎖了起來。
眼下家裡人少,用不了太多下人,除了二房帶走的,剩下的賣得賣,散的散,豁然少了一大半的人,頗有幾分關起門過日子的味道。
日子平平靜靜,清淨也有幾分淡淡淒涼。
初盈總感覺到倦怠發困,但在婆婆、丈夫和孩子跟前,還是打起精神,衣服也多選了鮮亮的顏色,海棠紅、鵝黃、玫瑰金,儘量讓自己看著神采奕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