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頁
什麼?漢王叛亂?
看來有些事情,還是要早些下定決心才是。
不過……
沒道理啊,瞻基打仗不差,怎麼他那個什麼叉燒兒子竟然如此荒謬,不肖他家人。
【但于謙的仕途並未如此輕易的就平步青雲,畢竟宣宗死得早嘛,而剛直的于謙並不諂媚堡宗比親爹還親的權宦王振,還因此遭誣陷下獄,最終因為兩省百姓及百官聲勢浩大的請願方才復任。】
【不過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按照正統的那副任人唯親的性格,于謙大概率便會如同一位大明官員的尋常人生一般,在宦海沉浮,最終致仕還鄉。】
【但是堡宗的「智慧」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呢。】
朱瞻基:……
好嘛,除了也先,還有王振。
反正他是看明白了,在朱祁鎮的心裡,是個人都比他這個早死的親爹來得親近是吧。
真是可恨!
于謙有大才,他分明是打算下放到各省去歷練一下未來遷回京城重用的啊。
你好嘛,直接給人下獄了?
雖然後來放出來了,但還是難消他心頭憤懣。
【正統十四年,在王振所謂「以大明天威和天子感召,可以頃刻之間擊敗也先」的耳邊風的鼓動之下,原本就好大喜功,從未經受過挫折的正統皇帝朱祁鎮不顧前朝百官的勸阻,在並未探明瓦剌主力所在具體位置的情況下,兩日之內倉促集結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並浩浩蕩蕩地如同秋遊一般,帶上了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內閣大學士一眾官員一同向西進發。】【總之,倉促之下人心渙散,組織不當,隊伍拖拖拉拉,又恰逢天公不作美,風雨交加,總而言之,此次親征一整個人仰
馬翻,混亂不堪。】
【當然,勸阻的話那是一句也聽不進去的啦。】
【畢竟曾祖父用兵如神,親爹也御駕親征並取得了勝利,沒道理他自己不行。】
【堡宗顯然對於自己和自己親信遠低於水平線的軍事素養沒有任何概念。】
明朝前期幾個都算是身經百戰,沒親身上戰場也親眼見了不少,管著戰事後勤的幾個皇帝只能說,一聽一個不吱聲啊。
他們這都是聽到了什麼荒唐的行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還用他們教你嗎?
你連人家敵軍的主力都不知道窩在哪個犄角旮旯里你就御駕親征?好吧,御駕親征就算了,還兩日之內就大軍開拔?這來得及幹嘛?
而且……
朱元璋大為震撼。
不是,雖然說他也看不順眼文官們一天到晚在朝堂上唧唧歪歪,可你大軍開拔你帶著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出去做什麼?
去給大軍數人頭,給瓦剌算帳嗎?
再說了,六部的中樞要員都走了,誰來給你調度後勤糧草?
朱元璋整個人有點麻木。
當事人的親爹朱瞻基更是神色恍惚。
有種想親手把兒子掐死的衝動。
不,他怎麼會生出這麼愚蠢的兒子,他簡直難以相信。
【結果嘛,自然:「不負眾望」。】
【在堡宗和王振等人一番操作猛如虎的軍事策略之下,明軍主動出擊失利之後又莫名班師,班師到一半又換路班師,最終被瓦剌軍隊夾擊,不能說是丟盔棄甲,只能說是二十萬大軍的大潰敗。】
【最終於土木堡被打的那叫一個落花流水,史稱土木堡之變。】
【明軍精銳部隊包括神機營在內損失殆盡,一同出征的五十二名大臣死於混戰之中。】
【而明朝也險些百年而亡。】
【當然,雖然沒亡,但從此也是漸漸日薄西山了,這其中,堡宗自然又一次「居功至偉」。】
雖然早已對這個「土木堡之變」有所耳聞,而且剛剛聽到讓他們眼前一黑的出征前的種種舉措之後已然心如死灰,對於之後的戰事有所預感。
這種仗要是能打的贏,他們的名字倒過來寫。
可當真真正正地聽到天幕講述這什麼土木堡之變的具體發生過程的時候。
明朝的歷代君王:這血壓啊,他怎麼砰砰砰就往上竄呢?
天幕你給他們講講,什麼叫班師到一半又換條路班師?
這是正常軍隊能趕出來的事情嗎?
朱瞻基只能說是眼冒金星。
多少,多少命大臣命喪土木堡?
五十二名?
好傢夥,本來還以為之前天幕說的滿朝文武是誇張之語呢,原來竟然當真是絕無半句虛言。
朱瞻基忍無可忍,終於忍不住扶著柱子喝到:「還不速速將那個禍國殃民的蠢貨就地正法?」
忍不
了,實在是忍不了一點。
【不過只能說,大明是有些命數在的。】
?本作者梨遙提醒您最全的《開局給秦皇漢武惡補科學[直播]》盡在[],域名[(
【堡宗隨手給北京指定的看家人,正是當時的郕王朱祁鈺,而于謙也被兵部尚書留在京中負責兵部的日常工作。】
【這些當然只是虛的,剩下的那點子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郕王更不過是個擺設而已,畢竟在明朝那個情況之下,藩王哪有什麼自主權?】
【然鵝,就在京中上司全出差,大家瘋狂摸魚ing,神仙日子也不換的時候,喜提一個來自土木堡的加急軍報。】
看來有些事情,還是要早些下定決心才是。
不過……
沒道理啊,瞻基打仗不差,怎麼他那個什麼叉燒兒子竟然如此荒謬,不肖他家人。
【但于謙的仕途並未如此輕易的就平步青雲,畢竟宣宗死得早嘛,而剛直的于謙並不諂媚堡宗比親爹還親的權宦王振,還因此遭誣陷下獄,最終因為兩省百姓及百官聲勢浩大的請願方才復任。】
【不過如果一切正常的話,按照正統的那副任人唯親的性格,于謙大概率便會如同一位大明官員的尋常人生一般,在宦海沉浮,最終致仕還鄉。】
【但是堡宗的「智慧」超出所有人的想像呢。】
朱瞻基:……
好嘛,除了也先,還有王振。
反正他是看明白了,在朱祁鎮的心裡,是個人都比他這個早死的親爹來得親近是吧。
真是可恨!
于謙有大才,他分明是打算下放到各省去歷練一下未來遷回京城重用的啊。
你好嘛,直接給人下獄了?
雖然後來放出來了,但還是難消他心頭憤懣。
【正統十四年,在王振所謂「以大明天威和天子感召,可以頃刻之間擊敗也先」的耳邊風的鼓動之下,原本就好大喜功,從未經受過挫折的正統皇帝朱祁鎮不顧前朝百官的勸阻,在並未探明瓦剌主力所在具體位置的情況下,兩日之內倉促集結二十萬大軍御駕親征,並浩浩蕩蕩地如同秋遊一般,帶上了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及內閣大學士一眾官員一同向西進發。】【總之,倉促之下人心渙散,組織不當,隊伍拖拖拉拉,又恰逢天公不作美,風雨交加,總而言之,此次親征一整個人仰
馬翻,混亂不堪。】
【當然,勸阻的話那是一句也聽不進去的啦。】
【畢竟曾祖父用兵如神,親爹也御駕親征並取得了勝利,沒道理他自己不行。】
【堡宗顯然對於自己和自己親信遠低於水平線的軍事素養沒有任何概念。】
明朝前期幾個都算是身經百戰,沒親身上戰場也親眼見了不少,管著戰事後勤的幾個皇帝只能說,一聽一個不吱聲啊。
他們這都是聽到了什麼荒唐的行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話還用他們教你嗎?
你連人家敵軍的主力都不知道窩在哪個犄角旮旯里你就御駕親征?好吧,御駕親征就算了,還兩日之內就大軍開拔?這來得及幹嘛?
而且……
朱元璋大為震撼。
不是,雖然說他也看不順眼文官們一天到晚在朝堂上唧唧歪歪,可你大軍開拔你帶著吏部尚書和戶部尚書出去做什麼?
去給大軍數人頭,給瓦剌算帳嗎?
再說了,六部的中樞要員都走了,誰來給你調度後勤糧草?
朱元璋整個人有點麻木。
當事人的親爹朱瞻基更是神色恍惚。
有種想親手把兒子掐死的衝動。
不,他怎麼會生出這麼愚蠢的兒子,他簡直難以相信。
【結果嘛,自然:「不負眾望」。】
【在堡宗和王振等人一番操作猛如虎的軍事策略之下,明軍主動出擊失利之後又莫名班師,班師到一半又換路班師,最終被瓦剌軍隊夾擊,不能說是丟盔棄甲,只能說是二十萬大軍的大潰敗。】
【最終於土木堡被打的那叫一個落花流水,史稱土木堡之變。】
【明軍精銳部隊包括神機營在內損失殆盡,一同出征的五十二名大臣死於混戰之中。】
【而明朝也險些百年而亡。】
【當然,雖然沒亡,但從此也是漸漸日薄西山了,這其中,堡宗自然又一次「居功至偉」。】
雖然早已對這個「土木堡之變」有所耳聞,而且剛剛聽到讓他們眼前一黑的出征前的種種舉措之後已然心如死灰,對於之後的戰事有所預感。
這種仗要是能打的贏,他們的名字倒過來寫。
可當真真正正地聽到天幕講述這什麼土木堡之變的具體發生過程的時候。
明朝的歷代君王:這血壓啊,他怎麼砰砰砰就往上竄呢?
天幕你給他們講講,什麼叫班師到一半又換條路班師?
這是正常軍隊能趕出來的事情嗎?
朱瞻基只能說是眼冒金星。
多少,多少命大臣命喪土木堡?
五十二名?
好傢夥,本來還以為之前天幕說的滿朝文武是誇張之語呢,原來竟然當真是絕無半句虛言。
朱瞻基忍無可忍,終於忍不住扶著柱子喝到:「還不速速將那個禍國殃民的蠢貨就地正法?」
忍不
了,實在是忍不了一點。
【不過只能說,大明是有些命數在的。】
?本作者梨遙提醒您最全的《開局給秦皇漢武惡補科學[直播]》盡在[],域名[(
【堡宗隨手給北京指定的看家人,正是當時的郕王朱祁鈺,而于謙也被兵部尚書留在京中負責兵部的日常工作。】
【這些當然只是虛的,剩下的那點子人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郕王更不過是個擺設而已,畢竟在明朝那個情況之下,藩王哪有什麼自主權?】
【然鵝,就在京中上司全出差,大家瘋狂摸魚ing,神仙日子也不換的時候,喜提一個來自土木堡的加急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