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頁
【畢竟他們大明北京城前的血還沒幹吶。】
【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在的。因為在將此檜樹一折為二之前,除了在岳王廟進行了例行的祭祀之外,還遙遙向著不遠處三台山的方向焚香進行了跪拜祭祀大禮。】
【而三台山,正是我們于謙,于少保的魂歸之所。】
原本還在吃瓜看戲並為自家朝代對於岳王廟做出突出貢獻的明朝景泰年之前的皇帝們:???
吃瓜吃到自家身上了怎麼辦,著實慌張。
天順年間的京城官員:偷看一眼,再偷看一眼。
不知道是哪位仁兄想到的妙計啊,真是高明!
但宮城裡頭的朱祁鎮臉色可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朱瞻基總覺得心頭警鈴大響。
之前天幕說朱祁鎮寒盡大明士人心的舉動是不是就是殺于謙來著?
朱祁鈺露出了核善的微笑:讓他看看南宮那位到底是如何迫害他的股肱重臣的。
是腦子在瓦剌叫門的時候被撞壞了嗎?
于少保你也敢殺?
還「城前的血未乾」?
不好意思,現在握著實權的,可是他朱祁鈺本鈺呢。
第237章 旅行vlog【二九】
【與岳飛這位長於北方卻因為王朝政治原因而埋骨杭州截然不同,我們知道,明朝自永樂遷都直至崇禎自縊於景山為止二百餘年,雖然其中爭論不休,但是政治中心始終在北京。
而于謙最終會與岳飛隔湖而葬,並稱為「西湖二傑」,實則是因為杭州是于謙的故鄉,在經歷了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一生之後,最終魂歸故土。】
【不過嘛,就是這魂歸故土的屬實有點曲折就是了。】
都「天下冤之」了,他們也沒奢望過能不曲折。
只是……
只希望不要太離譜。
【雖然同為民族英雄,不過這于謙墓景點的知名度跟岳元帥比起來還是低了點,主要是……這也太偏了吧。】
【沒關係,我信任高科技,信任我們于少保!閉著眼睛就是一個走,雖然前後都沒人,但我相信少保不會讓我走冤枉路!確信。】
于謙:……
那你還是多相信一下你手中的那個小盒子比較好,這樣的信任實在是他不能承受之重託。
誰家還要負責為後代人指引前往自己墓的道路的啊。
但于謙看著鏡頭之中鬱鬱蔥蔥的景色,看著寂寥的石子路,不得不承認,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還是輕輕放下了。
他到底還是沒有後世天幕那個時代之人對於身後事如此之豁達的,最終靈魂棲息之所能夠如此安謐,也算是頗合他心意了。
【一個人走還是怪寂寞的,那就一起來聊聊天好了。】
【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於我們于少保的了解,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上的那首《石灰吟》開始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初學時只記得老師曾說過,這是借物詠志,既寫出了煅燒石灰過程的千難萬險,也藉此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的忠君報國的拳拳之心。】
【後來才慢慢認識到,這首寫于于謙少年之時志向遠大的詩句,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而于少保,最終如同他幾十年如一日垂掛欣賞的文天祥像一般,成為了如文天祥一樣殞身亦不折節的民族英雄,在史冊之間,熠熠生輝。】
【嗯,不過顯然嘛,殞身於敵國之手和殞身於自家之手那還是不一樣的。】
【反正羞愧的不是我們少保就是了。】
好一個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棣看著天幕語句,只覺得一名志在匡扶天下的未來大明可堪托以江山的重臣在冉冉升起。
如果沒有後半句就更好了。
朱棣咬牙切齒。
天幕之前怎麼說的來著。
哦,叫門天子那玩意,一個人幹了宋朝徽欽高二個皇帝幹的事。
可真是一點不遑多讓啊。
他的社稷股肱之臣啊,就給你這麼霍霍是嗎?
于謙竟然是觀看天幕這
麼多人之中格外平靜的那一個了。
縱然未來會橫死,但只需無愧於心,無愧於天下,他便仍然能夠泰然處之。
更何況,能與文公一起,忝列於「民族英雄」之列,他亦無憾。
當然,如果能避免所謂之正統二次即位,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細細算來,我們于少保竟然也算是見證了明朝七代君王的人呢!】
【洪武二十一年,于謙出生於杭州錢塘縣,趕上了洪武的末班車。】
【永樂十九年,年僅二十二歲的于謙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一生的仕途。】
【而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作為御史隨同明宣宗一同親征其叔父漢王朱高煦叛亂之時,主要負責在漢王出降後歷數其罪行,將其罵的伏地戰慄,】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
什麼末班車?不是說他洪武有二十五年呢嗎,你說對吧,老四。
燕王朱棣:不敢動不敢動。
但是聽著後面的永樂十九年,又忍不住有些開懷。
嘿嘿,是他永樂年間入仕的人才!怎麼不算是他永樂的功勞?確信。
而已經登基稱帝的朱棣顯然沒有燕王時的輕鬆和看熱鬧的心態了。
【另一方面,自然也是有自己的小九九在的。因為在將此檜樹一折為二之前,除了在岳王廟進行了例行的祭祀之外,還遙遙向著不遠處三台山的方向焚香進行了跪拜祭祀大禮。】
【而三台山,正是我們于謙,于少保的魂歸之所。】
原本還在吃瓜看戲並為自家朝代對於岳王廟做出突出貢獻的明朝景泰年之前的皇帝們:???
吃瓜吃到自家身上了怎麼辦,著實慌張。
天順年間的京城官員:偷看一眼,再偷看一眼。
不知道是哪位仁兄想到的妙計啊,真是高明!
但宮城裡頭的朱祁鎮臉色可就沒有那麼好看了。
朱瞻基總覺得心頭警鈴大響。
之前天幕說朱祁鎮寒盡大明士人心的舉動是不是就是殺于謙來著?
朱祁鈺露出了核善的微笑:讓他看看南宮那位到底是如何迫害他的股肱重臣的。
是腦子在瓦剌叫門的時候被撞壞了嗎?
于少保你也敢殺?
還「城前的血未乾」?
不好意思,現在握著實權的,可是他朱祁鈺本鈺呢。
第237章 旅行vlog【二九】
【與岳飛這位長於北方卻因為王朝政治原因而埋骨杭州截然不同,我們知道,明朝自永樂遷都直至崇禎自縊於景山為止二百餘年,雖然其中爭論不休,但是政治中心始終在北京。
而于謙最終會與岳飛隔湖而葬,並稱為「西湖二傑」,實則是因為杭州是于謙的故鄉,在經歷了波瀾壯闊又跌宕起伏的一生之後,最終魂歸故土。】
【不過嘛,就是這魂歸故土的屬實有點曲折就是了。】
都「天下冤之」了,他們也沒奢望過能不曲折。
只是……
只希望不要太離譜。
【雖然同為民族英雄,不過這于謙墓景點的知名度跟岳元帥比起來還是低了點,主要是……這也太偏了吧。】
【沒關係,我信任高科技,信任我們于少保!閉著眼睛就是一個走,雖然前後都沒人,但我相信少保不會讓我走冤枉路!確信。】
于謙:……
那你還是多相信一下你手中的那個小盒子比較好,這樣的信任實在是他不能承受之重託。
誰家還要負責為後代人指引前往自己墓的道路的啊。
但于謙看著鏡頭之中鬱鬱蔥蔥的景色,看著寂寥的石子路,不得不承認,心頭的一塊石頭終於還是輕輕放下了。
他到底還是沒有後世天幕那個時代之人對於身後事如此之豁達的,最終靈魂棲息之所能夠如此安謐,也算是頗合他心意了。
【一個人走還是怪寂寞的,那就一起來聊聊天好了。】
【相信絕大多數人對於我們于少保的了解,是從小學語文課本上的那首《石灰吟》開始的。】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初學時只記得老師曾說過,這是借物詠志,既寫出了煅燒石灰過程的千難萬險,也藉此表達了作者不畏艱難,勇於犧牲的忠君報國的拳拳之心。】
【後來才慢慢認識到,這首寫于于謙少年之時志向遠大的詩句,是于謙一生的寫照。】
【而于少保,最終如同他幾十年如一日垂掛欣賞的文天祥像一般,成為了如文天祥一樣殞身亦不折節的民族英雄,在史冊之間,熠熠生輝。】
【嗯,不過顯然嘛,殞身於敵國之手和殞身於自家之手那還是不一樣的。】
【反正羞愧的不是我們少保就是了。】
好一個要留清白在人間。
朱棣看著天幕語句,只覺得一名志在匡扶天下的未來大明可堪托以江山的重臣在冉冉升起。
如果沒有後半句就更好了。
朱棣咬牙切齒。
天幕之前怎麼說的來著。
哦,叫門天子那玩意,一個人幹了宋朝徽欽高二個皇帝幹的事。
可真是一點不遑多讓啊。
他的社稷股肱之臣啊,就給你這麼霍霍是嗎?
于謙竟然是觀看天幕這
麼多人之中格外平靜的那一個了。
縱然未來會橫死,但只需無愧於心,無愧於天下,他便仍然能夠泰然處之。
更何況,能與文公一起,忝列於「民族英雄」之列,他亦無憾。
當然,如果能避免所謂之正統二次即位,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了。
【細細算來,我們于少保竟然也算是見證了明朝七代君王的人呢!】
【洪武二十一年,于謙出生於杭州錢塘縣,趕上了洪武的末班車。】
【永樂十九年,年僅二十二歲的于謙考中進士,從此開始了自己一生的仕途。】
【而他第一次嶄露頭角,是作為御史隨同明宣宗一同親征其叔父漢王朱高煦叛亂之時,主要負責在漢王出降後歷數其罪行,將其罵的伏地戰慄,】
朱元璋皮笑肉不笑。
什麼末班車?不是說他洪武有二十五年呢嗎,你說對吧,老四。
燕王朱棣:不敢動不敢動。
但是聽著後面的永樂十九年,又忍不住有些開懷。
嘿嘿,是他永樂年間入仕的人才!怎麼不算是他永樂的功勞?確信。
而已經登基稱帝的朱棣顯然沒有燕王時的輕鬆和看熱鬧的心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