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難道是他治理貪官污吏的手段還不夠狠辣嗎?

  一定是後世的那些子孫沒有學會祖宗我的手腕和精髓!

  【不過說來也頗有意思,雖然在明朝,綱常倫理發展到了頂峰,自宋之後,忠君愛國的思想也深刻銘入儒家學說之中,但是這些卻好像並沒有妨礙明朝大臣將領前赴後繼投降的熱情,最多就是在思想上多掙扎了那麼一兩秒罷了。

  所以果然是只有女子被迫守貞,最受傷的事件達成是嗎?

  但是洪承疇的投降,對於明朝而言,也算是一記重擊。

  不得不說,雖然崇禎上位之時明王朝已然是強弩之末,但是他本人剛愎自用和猜忌多疑的性格顯然也是為明亡添了一把柴火的,並不能完全將其責任推卸給旁人。

  不過作為深閨後宮長大的皇帝,又處於王朝末年,不出雄主,也並不是多麼令人意外的故事。】

  明朝的士大夫們聽到天幕如此之說,自然是憤憤不平。

  什麼叫他們不過是多掙扎了那麼一兩秒。

  忠君愛國那是自然要忠君愛國的。

  不過皇帝顯然也沒把他們當回事,這忠什麼君,愛什麼國自然還有些商榷的餘地在的嘛。

  怎麼能質疑他們的儒學水平?

  再說了,投降之人他們不是都已經辱罵過了嗎?都是個人行為,不要上升群體嘛。

  都是他們冒天下之大不韙,自甘墮落,與自己何干?

  什麼?你問他會不會投降。

  那這怎麼能直說呢,不懂禮數!

  縱然天幕百轉千回,甚至有些婉轉,但是言語之中的諷刺與批判朱由檢讀了這麼多年書當然還是能聽得一清一楚的。

  他什麼時候剛愎自用,暴躁多疑了?

  難道不都是那些臣子們自己總是做出一些犯上作亂,悖君叛國之事來嗎?他有所懷疑,難道不是人之常情嗎?

  【松錦之戰失敗之後,山海關之外,只有寧遠城還在明王朝的統治之下,明朝再也無力組織起有效的反抗,日薄西山已然是時間問題了。

  但畢竟這還沒徹底完蛋,雖然遼東所剩兵力不過幾萬殘兵,但對於當時的明王朝而言,也算是所剩不多的最後兵源,而代替洪承疇率領遼東兵馬的,正是時年三十一歲的吳三桂。

  可以說,也許命運的齒輪註定了這兩個人人生的轉折點都發生在這一年吧。】

  是了,險些給忘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另一個主角好似是吳三桂來著。

  且讓他們聽聽這個吳三桂又有什麼故事吧,竟然能成為這個故事之中唯一一個不是皇帝的男主角?

  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前朝眾人表示,這個故事的風味一定與眾不同。

  畢竟都不是后妃皇帝的了,總不能還來什麼殘害皇嗣,奢侈荒淫那一套吧。

  說出來也沒有人會信啊。

  讓他們看看,你們還有什麼類型的髒水要往人家小姑娘身上潑。

  哪怕是歌妓,也不能胡亂攀咬人,亂定罪證啊。

  第203章 紅顏禍水【二十】

  【關於陳圓圓是如何與吳三桂結實的,我們無從考證,可信度稍微高一些的也只有《乾隆武進縣誌》中輕描淡寫的一句「後以贈吳逆三桂”。

  畢竟在當時,互送歌姬美妾是非常尋常的行為。

  而大概跟無數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的開頭一樣,這大概就是一個非常俗套又老掉牙的「見色起意」的故事。

  之後陳圓圓便被轉送到了吳府。

  如果不是因為後面的畫風百轉千回,又恰逢王朝更迭,這樣一個「無足輕重」又司空見慣的故事恐怕根本不會在歷史的長河中泛起多少漣漪。

  還真是有事紅顏禍水,沒事紅袖添香啊。】

  陳圓圓聽到天幕這麼說,並沒有絲毫的意外。

  這實在是太熟悉不過的故事,甚至於不能讓她的心境泛起多少的漣漪。

  確如天幕所言,這種事情根本不算什麼稀罕事。

  可真是難為他們後來人特意把自己扒翻出來當那個被衝冠一怒的紅顏了呢。

  【其實關於陳圓圓從跟隨吳三桂開始到衝冠一怒故事發生之間的這數年時光,那是沒有什麼記載的。畢竟也不是他們所想要表達的重點,自然不會有人有這個耐心去考證這位命運如浮萍的絕色女子在這段時光之中的處境如何的。

  再說了,萬一多考證了幾l句,再給自相矛盾地戳穿了怎麼辦呢。

  畢竟多說多錯嘛。

  畢竟記載多兩句然後被啪啪打臉的故事實在並不小眾。】

  「一派胡言,簡直是一派胡言!」

  什麼叫他們不敢多考證是因為多考證兩句就會自相矛盾?

  那陳圓圓不過是個歌妓,歌妓的生平不就那麼回事嗎?又有什麼好考據的。

  陳圓圓本人:……

  習以為常,心情甚至沒有一絲波動。

  【陳圓圓人生的重頭戲,那當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衝冠一怒為紅顏」的現場了。實際上,即便是話題度如此之高的故事之中,女主角本身的參與度實在堪憂。

  概括一下,那便是原本打算投降李自成的吳三桂因為聽聞愛姬陳圓圓被李自成麾下的劉宗敏掠去,一怒之下,憤而決定率手下殘餘部眾向清廷獻山海關以降,最終在吳三桂的帶領與衝鋒陷陣之下,大敗李自成軍,為清軍入關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獲封平西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