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由檢:???

  等會兒,是不是有哪裡不大對勁?

  雖然他大明的邊將投降滿洲這種事情他勉強可以稱得上一句司空見慣,可是……

  吳三桂是他大明的臣子啊!

  他千思萬想,這個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裡,他大明怎麼都該有一席之地吧?

  好一個吳三桂,竟然先是想投降李自成,而後

  不成,才又投的滿洲?

  所以果然他大明如今最為棘手的心腹大患是李自成麼……

  那為何天幕一副他之前的決策錯得離譜的樣子。

  無論如何,他才沒錯!

  或許剛愎之人永遠不會發現自己有多麼的剛愎與盲目。

  【不過這個故事實在也經不起多少細緻的考究。比如,如果陳圓圓對於吳三桂而言真的有那麼重要,比自己的未來與家國大事在吳三桂心中還要重要的話,那為什麼吳三桂還要把她放在北京的家中呢?

  好吧,姑且聽了你們的狡辯,是因為不忍美人被遼東惡劣的環境所傷害而受到損失。

  但怎麼,家裡這麼大一個寶貝,吳三桂在接到明朝最後的求救信號,要他回京師勤王的時候,從寧遠到山海關這短短的一截子路,你吳三桂怎麼愣是走了足足八天?

  龜速勤王,吳三桂是懂勤王的。

  時至今日,關於為什麼吳三桂勤王的腳程如此之慢,仍舊是個未解之謎。

  總之,吳三桂的拖延給李自成撬開了北京城的大門留足了時間,在吳三桂勤王觀光旅行團還在緩慢向北京挪動的時候,崇禎皇帝在景山上自盡而亡,徹底敲響了統一的明王朝的喪鐘。】

  什麼?

  吳三桂那廝果然早就心懷不軌!

  他大明何嘗對不起過你吳三桂?

  反叛軍都要打到北京城來了,你從寧遠到山海關兩天的路走八天還走不到?

  好一個勤王觀光旅行團。

  聽到最後一句話,明朝大臣有一句話憋在心裡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你吳三桂果然是會勤王的,勤王勤到皇帝的屍體都涼了的,確實是沒怎麼太見過。朱由檢只能說是大驚失色。

  畢竟這個自盡而亡的不是別人,當事人是他自己啊!

  你吳三桂當真可恨至極!

  還能是為什麼腳程慢,什麼未解之謎,當然是待價而沽咯。

  他還能不了解這些邊將的小心思?

  朱棣:……

  別的他都理解,就是,什麼叫「統一的明王朝」的喪鐘啊?

  陳圓圓也是無言以對。

  其實如果有可能的話,遼東和北京,她是一個地方也不想呆的。

  江南老家挺好的,她還是最喜歡故鄉。

  【當然了,吳三桂不想跟明王朝一起送死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就憑遼東守軍松錦之戰之後剩下的那點子兵力,想撼動已然成勢的李自成農民軍,那確實也是有些不自量力,最多不過是多遷延幾l日罷了。

  如果吳三桂有力挽狂瀾的可能,我相信他一定會跑得比兔子都快,或許有可能願意豪賭一把,畢竟道德和忠誠建立的基礎,那得是有命享受這些為他們帶來的榮耀和誇讚嘛。

  仔細看看吳三桂之前的經歷,就會知道他一向是個圓滑之人,能在三十一歲便當上經略遼東兵馬的大將,那當然是需要一點手腕的。

  什

  麼認位高權重的太監當義父之類的,都是灑灑水啦。

  像這種骨子裡帶著投機者圓滑的人,註定無法成為一個王朝忠誠的殉葬者,那是不足以讓人覺得意外的,尤其是在明朝。如果不是因為他的鍋被陳圓圓分攤去了不少,那後人可能都懶得去細究他為什麼在前期便有如此投機舉動,畢竟實在也是太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嘛。

  畢竟投的這麼多,不差這一個。

  再說了,他的舅舅,明末清初的名將祖大壽最終也還是投降了清廷,正因為那個話題度拉滿的「紅顏故事」,讓吳三桂從其中脫穎而出,當然,他的「脫穎而出」自然也有自己努力的成果在的,這我們稍後再提。】

  天幕這是在說他們都是沽名釣譽之徒嗎?

  這如何能忍?

  而且什麼叫「尤其是在明朝」?這豈不是在嘲諷他們明朝的男子投降者甚眾?

  許多女子們聞言終於是忍不住冷哼一聲。

  那可不嗎?

  自己不敢送死,便讓女子為他們的膽怯買單,你們是會轉移矛盾的。

  這下好了吧,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了吧。

  叫你們有事沒事給女子潑髒水,難道你們自己的記載不比女子多?

  你們真正是個什麼樣的人,史書里可都記載得清清楚楚呢。

  【再說了,吳三桂能夠拖延成功,那也跟明朝中央自己脫不開干係,或者說,吳三桂是深得明廷的親傳啊。

  畢竟就在此等危急存亡之際,就是否讓吳三桂回京勤王,明朝中央還在不緊不慢地走廷議辯論的官方流程,足足討論了一個多月,自正月初開始討論,一直討論到李自成軍兵臨北京城下的三月初。

  只能說,吳三桂是「錦上添花」了而已。

  反而是明王朝的這一通騷操作,讓吳三桂極限操作了一波,成功稍稍掩埋了一下自己叛明的那顆蠢蠢欲動的心。

  畢竟我相信,為了不自己送死,如果正月里就被詔令勤王的話,吳三桂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版本的故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