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複習一下,唐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不就是藩鎮割據和宦官當政嘛。

  藩鎮割據這不用說了吧,安史之亂就是個足夠轟轟烈烈的開端。

  而有唐一朝以宦官監軍的先河便是自唐玄宗起,唐朝宦官之實權膨脹,也是唐玄宗的傑作。】

  武則天:……

  因為知道監軍的權力之大,甚至連御史監軍的提議她都否決了,就是為了避免其影響軍隊的正常運行,你李隆基倒是很行,直接上了宦官?

  你既然這麼忌憚,怎麼沒見你往安祿山那邊塞幾個監軍啊?

  雖然江山最後還是姓了李唐吧,不過這也早就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但聽到亡國的兩大根源的種子直接在自己腳邊的人手裡「發揚光大」了,還是很有一腳把人踹死的衝動的。

  李旦:真希望自己沒有聽懂天幕說的那句話啊。

  他感覺,其實這一套,他們家皇帝應該都挺熟?

  看來老三還是安穩皇帝當太久了呀。

  【朝中你尚可以用他身邊的高力士還算是有點良心的宦官來勉強找補些許,但是顯然這個外派的監軍就將一切顯露無疑了。

  因為監軍一直對於各種軍令進行干預,雖然不明白,但必須要插手,因此高仙芝經常不從其令,又沒有花錢打點,於是這位監軍轉頭就給高仙芝他們扣了一頂貪生怕死,剋扣軍餉的帽子。

  誒,唐玄宗那當然是信了。

  命其帶著敕書回潼關就地斬殺了封常清與高仙芝。

  封常清到死之前都在懇切地希望自己的君王能夠正視叛軍的力量,認為只有如此,才能社稷復安。

  那唐玄宗當然是不可能做到了。】

  天幕輕飄飄的一句轉折,雖然早已有所猜測,還是忍不住讓長安城的百姓們交頭接耳。

  這個什麼玄宗陛下聽起來好像不是很靠譜的樣子。

  還好咱們投生的早,沒有投生到他的世道里去。

  【不過呢,他也還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吧。

  比如把已經年老還患了風疾的哥舒翰從家裡薅起來了。

  這位中年從軍的名將曾經也是在對吐蕃的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的,也曾讓吐蕃不敢近青海。

  面對這樣的局勢,哥舒翰給出的策略,仍舊是堅壁不出,死守潼關,這一守便是六個多月。安祿山軍隊寸土難近。

  在這一期間,另外一路由本來在家守喪,被奪情起復的郭子儀率領的軍隊與李光弼率領的軍隊在安祿山後方的戰爭是節節勝利,安祿山叛軍頗有些首尾難顧,甚至萌生了要回大本營范陽的想法。

  局勢可以說是一片大好。

  但是這個時候,意外它又毫不意外地發生了。】

  原本還以為是敵人過於強大,所以無法戰勝,各位皇帝們正百思不得其解,尋思你這個什麼李隆基又不是傻了,應當不至於反應如此遲緩吧。

  這不是看著形勢挺好嗎?

  突然,被某些下飯皇帝支配的恐懼又再一次上線了。

  不是吧,不是他們想到的那個原因吧。

  【還記得安祿山打出來的旗號是什麼來著嗎?對,沒錯,不正是時任丞相楊國忠的罪行嗎?

  這時候哥舒翰的手下曾有人建議,不然就直接效仿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的打法,先砍一個楊國忠試試?

  哥舒翰並沒有下決斷。

  畢竟這決斷也不是他能下的啊。

  但是這個計謀還是被楊國忠的人察覺了,再加之他的確與哥舒翰等人早有嫌隙,自然會以自己的小人之心揣度別人的心思。

  一方面趕緊用害怕戰爭失利為由糊弄著向唐玄宗要了兵日夜訓練,還派了自己的心腹去灞上駐紮觀察,另一方面也在拿捏玄宗的意思,讓其催促哥舒翰開門迎戰。】

  這下莫說是王侯將相們了,便是不通多少政務的尋常百姓也覺得這個皇帝腦子是不是下藥了?

  怎麼都到這個關口了,還別人說什麼你信什麼呢?

  當然是相信前面打仗的將軍啊。

  你都不相信用生命保衛你的將士了,將士們又哪裡來的鬥志呢?

  楊玉環卻緊緊攥住了自己的手。

  雖然家裡人能幫襯她當然是希望多幫襯一點,總覺得外朝有人才是自己最大的底氣,但是……

  在自己的性命面前,什麼哥哥弟弟的,當然還是自己活著最重要了!

  劉啟忍辱負重地深深呼出一口氣,能不能不要再提他的七國之亂了?

  再說一遍,七國之亂他平定了!而且很快就平定了!

  你都等人家稱帝了再殺名號有啥用啊!

  他才沒有這麼傻!

  第197章 紅顏禍水【十四】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帳都算在楊國忠一個人頭上,這對他也不公平嘛是吧,其實楊國忠也不過正好是說出了唐玄宗的心聲而已,畢竟最終做決策的那個人還是唐玄宗。

  只能說,唐玄宗就是有在正確的時候做錯誤選擇的詭異運氣呢。

  當時節節勝利的郭子儀與李光弼等人那叫一個一邊打仗一邊苦口婆心啊。

  跟唐玄宗苦口婆心地極力分析雙方情況,說什麼安祿山叛軍之精銳主力悉數在南攻長安洛陽等地,北部幽州空虛,正好讓他們直搗幽州叛軍老穴,若無後方助力,叛軍岌岌可危。

  啊,多麼懇切的殷殷期盼啊,多麼條分縷析的邏輯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