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有信心。

  但李世民有點絕望。

  總覺得這個唐玄宗會帶來更大的「驚喜」。畢竟是盛世腰斬。

  【於是,關於安祿山與楊貴妃的關係的種種緋聞那是隨之而來。

  其實在《舊唐書》之中,關於楊貴妃與安祿山的關係只有安祿山於天寶三年為討好唐玄宗而請求拜當時還是女道太真的楊貴妃為養母。

  實際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嘛。

  畢竟人家接著就出入先拜太真,說什麼:「蕃人先母而後父。」

  唐玄宗的腦迴路那確實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需要的諂媚方式的確獨特。

  雖然安祿山比楊貴妃那還是大了十來歲的,但是聽罷此言的唐玄宗沒有一點疑慮,甚至龍顏大悅,在唐玄宗的斡旋之下,讓楊貴妃的兄弟姐妹與安祿山結為兄弟。

  嗯,沒錯,這就是我們關係混亂又差輩的大唐捏。】

  胡說八道!

  這才不是他們大唐!

  唐朝前期的幾位皇帝迅速與李隆基這個看起來腦子不太正常的後輩拉開了關係。

  李隆基雖然知道了自己如此倚重,一向「忠誠孝順」於自己的安祿山之後會叛亂而惱羞成怒,但是卻也還是忍不住辯駁。都說了是養母,又不是親母,怎麼就不能認了?

  難道還要來認他的后妃當姊妹不成?

  【沒錯,又是我們熟悉的老朋友了。

  《資治通鑑》之中生動形象地描繪了三十二歲的楊貴妃為自己這個新得來的四十八歲的超齡好大兒過生日的場景,還為他準備了錦繡大襁褓,還說唐玄宗也前往觀看,看後大喜

  ,還重賞安祿山,給了貴妃洗兒金銀錢。

  說的那叫一個有鼻子有眼,又不知道是從哪個野史故事集裡扒翻出來的。

  重點是,那個洗兒金銀錢,從此楊貴妃親自給安祿山洗澡,舉辦嬰兒出生第三天的洗三禮的故事千古流傳。

  畢竟你不舉辦典禮送什麼洗兒金銀錢?

  《資治通鑑》,居功至偉。】

  唐玄宗及其之前時代的京城眾人不約而同地到吸了一口涼氣。

  楊玉環則已然有些迷茫。

  啊這,啊這個故事是不是有點離譜了?

  再說了……

  好吧,退一萬步來講,她真的要搞什麼奇奇怪怪的洗澡儀式,也不可能親自上手啊。

  李隆基原本就被天幕氣得不輕,此刻聽到這個故事,更是氣得恨不能提刀砍人。

  他看起來像是腦子這麼不好使的人嗎?

  劉徹和李世民等人表示,突然就有點釋懷了。

  感覺跟這個比起來,他們的好像突然就不是那麼不能接受了。

  【這都不重要,重點是,《資治通鑑》沒有忘記內涵一句「安祿山自此能夠自由出入宮闈,或者與貴妃對食,或者徹夜不出,頗有醜聞傳於外,但是玄宗堅信不疑哦」。

  這就為諸多野史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想像空間。

  安祿山與楊貴妃之間的桃色周邊是越來越豐富了。

  對此,我只有六個點想說。

  再說一遍,雖然唐朝以胖為美,但是這個不是真的胖,是豐腴!

  我們豐腴大美女能看上這個三百斤的胖子什麼?

  圖他不洗澡?還是圖他的胡旋舞?

  我們擅長跳舞的楊貴妃不比安祿山跳得更輕盈?】

  李隆基已經默默拉黑了胡旋舞。

  這輩子不想再看到胡旋舞。

  楊玉環更是忍不住哽住。

  不是,她一定非要在安祿山和聖人之間選一個嗎?

  就不能有點正常的備選項嗎?

  如果真的要……

  她就不能挑一個年輕漂亮的青年才俊嗎?

  再說一遍,她只可能在宮廷宴會之上與安祿山同殿吃飯,隔著八丈遠呢。

  安祿山就算真的徹夜不出宮,也不住她宮殿附近!

  【不過嘛,畢竟是塑料親情的大唐一家親嘛。就算是養父母,那也是「父慈子孝」呢。

  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發動安史之亂,打出的清君側的旗號赫然便是楊國忠的數罪。

  楊貴妃與楊國忠最終都殞命馬嵬坡。】

  等會兒……

  為什麼是馬嵬坡?

  如果他們記得沒錯的話,馬嵬坡不是入蜀的道路嗎?

  那跟他們長安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啊。

  突然,他們的腦子裡不約而同地響起了那句話。

  「國都六陷,天子九逃。」

  不是吧,你李隆基手裡不還有剩下的兵權呢嗎?

  這就逃跑了?

  不是,潼關呢?他們那麼大那麼堅固的潼關上哪去了?

  最終聽到了自己結局的楊貴妃頓時攥緊了手心。

  天寶十四年?天寶十四年?那不是也沒有幾年了嗎?

  雖然聖人這次肯定會提前提防,但是……

  誰知道躲過了這一劫會不會有別的災?

  畢竟聽天幕的意思,如今的聖人是越發糊塗了,她還活得好好的,可不想早死啊!

  看來還是得想想辦法為自己另謀一個後路。

  【安史之亂,幾乎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命運的轉折點。楊貴妃如此,李白亦如此。

  這場歷經八年之久的戰亂也徹底斷送了盛唐恢弘的氣象,從此藩鎮問題始終與唐王朝相伴終生,最終成為了其掘墓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