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

  沒錯,聖人的確如此自大。

  只是她原本以為以聖人之遮天蔽日的權勢,想來也當有些資本。

  只是沒想到……

  【李林甫為相之後,在朝內打壓異己,在外擔心儒將入朝為相,因而專門提拔蕃將,致使唐朝朝廷內部人人自危,言路也漸漸斷絕,哪有人有這時間研究什麼均田制,研究什麼府兵制啊?

  而這混亂的朝局已經為唐王朝敲響了警鐘。

  但唐玄宗顯然是個聾子。

  這一切,早在楊貴妃入宮之前,便已經悄然發生,只是還沒有到達臨界而已,你們那些文人怎麼好意思把鍋都扣在楊貴妃頭上的?】

  雖然已經知道《長恨歌》中玄宗與貴妃的故事純屬虛構了,但是還是忍不住加持了些許對於貴妃的惋惜的濾鏡。

  天幕再如此一說,他們便是再不通事理,也能明白這不是楊貴妃的問題,一時之間義憤填膺。

  沒錯!

  瞧見那邊那個書生了嗎?

  一天到晚的,就知道造謠,早看他不順眼很久了!

  第195章 紅顏禍水【十二】

  【不過嘛,我們都知道的,他們對於這種「紅顏禍水」的敘述是有自己的一系列模板在的,帶點原本的故事情節往裡面套模板就是了。

  而且雖然李林甫開元二十三年就正式擔任起了大唐的丞相一職,唐王朝在開元年間就已經正式開始走起了下坡路。

  但誰叫安史之亂是天寶年間發生的呢?

  楊貴妃又正好是在天寶年間正式邁入唐玄宗的後宮。

  妖媚禍主的帽子扣的那叫一個穩穩噹噹。

  《新唐書》中就說玄宗雖然親平女禍,卻又敗以女子。

  咱就是說,好賴話都給你們說盡了是吧。

  積極參與政務叫「女禍」,撒手不管叫「敗於女子」。

  我尋思人家政治穩定性那可比唐玄宗好太多了。】

  「女禍?」

  武則天忍不住冷笑一聲。

  這指代的是什麼她豈能不知?

  女子如果於施政上有比男子更高的天賦,為何不能於政治上有所野望?

  還有……

  宮廷政變就說宮廷政變,這在她們看來幾乎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扯什麼「平定女禍」啊。

  只覺得小家子氣。

  楊玉環:……

  如果憑她一己之力就能把一個國家霍霍沒了,她才是真正要為自己無限的潛力感到驚嘆。

  【這類文人呢,比較喜歡用開元初年勵精圖治的李隆基對比拉踩天寶之後沉迷酒色的李隆基,並將其癥結歸結於「變量」楊貴妃。

  真就是一點不講基本法唄。楊貴妃又不是唯一的變量。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唐玄宗先耽於享樂,奢侈無度,才有了我們歷史上熟悉的那個楊貴妃呢?

  誠然,楊貴妃的生活固然是奢靡的,楊氏家族的氣焰是囂張的。

  但還是那句話,如果能夠在紙醉金迷之中保有初心,那當然是值得表揚的,如果不能,實際上也是情有可原的。

  你們把髒水源頭潑到一個女子身上,用以轉移注意力的雙標手法真的會讓人無語。

  就算在奢靡方面有責任,那也是唐玄宗獨得八斗吧。畢竟楊貴妃的錢不還是從玄宗口袋裡出嗎?

  作為一個皇帝,這麼多年了,怎麼還是沒能讓國家經濟穩步向上?怎麼沒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怎麼連女朋友的奢侈品消費都負擔不起,還要連累別人挨罵,唐玄宗難道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嗎?差評。】

  李隆基:???

  天幕你要不要聽聽自己這後面在說什麼話。

  雖然知道自己不應該,但是楊玉環還是沒忍住輕輕勾了勾唇角。

  【但凡是青史留名的女子,就幾乎沒有不被私德髒水的,這一招永遠不會過時。

  而像楊貴妃這樣的,名聲本來就不算太好的「紅顏禍水們」,自然就更加肆無忌憚。

  比如說,玄宗不是任人唯親嗎?那安祿山怎麼會扶搖直上的?一定也是

  跟楊貴妃有關。

  嗯嗯,安祿山一人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坐擁邊防守軍總數37%的兵力與33%的戰馬,全都是靠走的貴妃的門路。

  相信安祿山雖然遠在數千里之外,還能對於朝廷的動向了如指掌也定是因為我們貴妃姐姐會隔空干政呢。

  我們貴妃姐姐可真是人美心善,非親非故的竟然出手如此闊綽呢。

  支持姐姐,明天就踹掉老男人咱們單幹!】

  李世民等人不能理解,他們大為震撼。

  聽得人手都在哆嗦了。

  多,多少個重鎮的節度使?多少比例的守軍和戰馬?

  前面不是剛說了外重內輕嗎?合著你外重就算了,還都重給了一個人?

  親兒子也沒有這麼親的吧。

  哦,他們李唐皇室,沒有親情。

  你李隆基到底是哪裡來的自信,讓手握重兵的大將戍守在外?

  這一刻,他們終於理解了天幕之前所說的「迷之自信」是什麼意思了。

  眼前那真叫一黑啊。

  這個安祿山不就是天幕之前說的那個「安史之亂」的安祿山嗎?

  問題不大,唐朝的數位名將開始在心中瘋狂預演,只要集中兵力,固守關隘,不用多久,定然能夠打退叛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