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我們現在統稱為鹽鐵專營,但是實際上,根據兩個產業的重要性與特殊性不同,其管制的力度也大為不同。

  煉鐵,自然是要由國家全面掌控的,而鹽業嘛,那便可以酌情放寬一一,賣鹽的環節牢牢把握住,煮鹽這種出力不拿錢的事情嘛,就可以分給民間去做,由國家負責提供生產工具,近似於公私合營加統購統銷。不過由於東郭咸陽與孔僅任用了許多商賈,之後漸漸出現了管理混亂,專營不徹底的情況。】

  處在這個時間節點的劉徹還沒來得及推行這個什麼鹽鐵政策,聞言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虧朕之後如此信任你們,可真是不中用啊。

  但既然如今天幕給自己提了醒,想來之後也能少走上不少彎路,也算是值得。

  就是天幕如果不要總是在講這麼重要的話題的時候提一些自己聽不太明白的話語就更好了。

  此刻並不在長安的東郭咸陽與孔僅一人便是在睡夢之中都若有所感地打了個寒戰。

  【但正如漢朝前期永遠在合適的時候上任適合的君王。恰在鹽鐵政策出現問題,算緡與告緡政策的弊端逐步凸顯之時,漢武朝第一理財小能手桑弘羊上任大農丞之位,也即財政部部長。

  作為天才的經濟學大師,桑弘羊在這個位置上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桑弘羊是商賈之子,因此對於商人的習性也十分了解,三下五除一便整頓了郡國的鹽鐵官們,完善了鹽鐵官營的管理系統。

  從此,漢武朝的鹽鐵官營步入了大規模生產的階段,漢武牌國企正式揚帆起航。

  嘗到了甜頭的漢武帝在一十一年之後,將酒類也收歸專營管轄。】

  明白了。

  既然天幕已經為自己點明了方向,那自然這次得早早就把桑弘羊給提溜出來用上。

  畢竟技多不壓身,相信桑弘羊對於可以更早出任他大漢朝的大農丞也定是感到十分光榮吧。

  能早點收錢當然更好咯。

  至於因為天幕原因提前上任,每兩年就掉了一地頭髮的桑弘羊無師自通了薅羊毛之意的諸多感慨,那就完全不在劉徹的考慮範圍之內了。

  【手裡有商品,下一步就是要在市場上流通賺取大量的財富。然鵝,漢武帝看著漢朝國內前所未有的通貨膨脹水平,一時之間沉默以對。

  文景之治的確為漢武朝留下了一座錢山,據司馬遷的描述是糧食在倉庫之中囤積以至於腐爛,錢幣多到串錢的繩子都朽斷了。

  但是留下的經濟問題那也絕對不小。

  雖然錢幣很多,但是由於文景之時採取的自由鑄幣政策,導致市場上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十分普遍,通貨膨脹現象更是一日千里,雖然文景兩位皇帝都做出了一定努力,但是收效頗微。

  有人曾經分析,之所以漢武帝接手時的國庫之中

  這些囤積的錢幣,也許正是文景一帝特意從民間收回不許流通的嚴重劣質不達標準的所謂莢錢。

  總而言之,雖然看起來很有錢,但是數量上的龐大不等同於價值上的龐大。

  漢武帝只好繼續為了穩定物價而不懈努力。】

  劉徹:……

  什麼,所以他爹和他祖父是特意給他留了一倉庫又一倉庫的莢錢的嗎?

  他的親親阿爹不愛自己了嗎?

  可惡,他真的不是故意懷疑他爹的,但是……

  竟然覺得十分有說服力,是他爹會幹出來的事情呢。

  還能怎麼辦,只能選擇原諒先帝了唄。

  【努力的成果便是將全國礦山開採權也收歸國有,並在上林苑,沒錯,又是上林苑。在此處設立了漢朝中央鑄幣廠,負責鑄幣工作。

  並在多次嘗試之後,確定了最為合適的五銖錢作為官方唯一指定流通貨幣。

  八百年後的唐代劉禹錫在追憶劉備之時,對其的評價仍舊是「勢分三足鼎,業復五銖錢。」可見五銖錢在後世人眼中的分量。

  直到明朝,拿著五銖錢,仍舊可以兌換到商品。

  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想到短命的大明寶鈔的。

  只能說,傳世久遠的制度與舉措並不是皇帝下個詔令強令子孫傳承就可以的,還是得靠真本事啊。】

  朱元璋:……

  咱看你這個天幕就是故意的!

  還特意要提一下他的那個所謂祖訓,這不是故意的是什麼?

  朱元璋對於今日批閱奏摺到深夜,並且誤打誤撞又蹲守到了一個新鮮出爐天幕的行為感到十分後悔。

  畢竟好端端地提漢朝,沒事幹幹嘛要帶他們老朱家的人玩啊。

  大明寶鈔怎麼了?

  他覺得很好啊。

  劉徹也有話要說。

  上林苑怎麼了?上林苑地方夠大,他又經常去,不是正好可以方便他監督鑄幣工作嗎?

  他雖然不吝嗇於花錢,但也不是這麼個胡亂花法。

  【實際上,鹽鐵專營對於國家的意義並不僅僅局限於壟斷生活必需品以填補國庫的經濟需求,當然,這確實也是很大的一個原因,畢竟想想並不採取鹽業專營的清朝,僅揚州鹽商提供的鹽稅就占到全球GDP總值的8%,其暴利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無論是煉鐵,鑄錢還是煮鹽,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工作的場所又在官府管控不力的深山或濱海地區,誰知道你們會背著朝廷幹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