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陣圖作戰,正是在宋太宗與宋真宗時期廣泛流行,於是屢戰屢敗。】

  證實了自己猜測的趙匡胤此刻只剩下了沉默。

  雖然他對於武將確實也有一些干涉,也的確會在將領出征之前先開個會探討一下行軍布陣的方略與大致方向。

  但是他只是探討一下!

  更何況,作為身經百戰的將領之一,他提出的大多都是很有建設性的想法好吧!將從中御?

  虧你趙光義想得出來!

  其他朝代的將軍們雖然早就在岳飛的故事裡知道宋朝將領會在戰場上飽受掣肘,但是……

  誰懂啊,如今再次聽到,還是很震撼。

  哪個好人家的皇帝真以為自己能決勝於千里之外啊?

  還事先畫好陣圖,怎麼,是已經打進敵人的內部獲得了敵人的作戰路線了嗎?

  【並且在戰爭過程中還一度遠程指手畫腳。什麼先埋怨將領行軍速度太快超過預期,等人家撤退又痛斥他「失策之甚」。

  不過宋軍在前方戰場還是有些許微薄的收穫的,比如李繼隆就曾經在唐河之戰殲滅遼軍一萬五千人,是為數

  不多的局部勝利。

  雖然勝利的原因是宋太宗的圖裡沒有這個戰爭,於是自由發揮取得了勝利。

  總而言之,大部分宋軍按圖索驥,於是全線潰敗,傷亡慘重,死者數萬,被丟棄的盔甲堆疊如山。】

  這是不是有點太離譜了?

  李世民簡直難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才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啊!

  就已經打成這個模樣了嗎?

  而且兩次北伐都輸的這麼慘烈,這對於士氣絕對是致命的打擊。

  尤其是,又不是真的完全打不過。

  不過,他算是明白了為什麼你們宋朝一輩子也打不下燕雲十六州了。

  趙匡胤忍無可忍,尤其是在罪魁禍首還就俯首跪在自己面前的情景之下。

  他辛辛苦苦積攢的家底啊!

  就這麼給你嚯嚯了是嗎?

  趙匡胤怒火中燒,忍不住狠狠朝著趙光義踹了一腳。

  到底昔日是武將,這一腳可是讓趙光義五臟六腑都狠狠跟著顫了一顫。

  【雍熙北伐,這場宋遼之間規模最大的戰爭以宋軍的慘敗告終,遼宋之間徹底攻守易形,原本占據上風的宋朝徹底轉向被動防守,更為重要的是,從此,宋朝朝廷上至君王宰執,下到普通庶卒,都產生了恐遼之心,要不然宋真宗也不會跪的這麼熟練。

  從此,燕雲十六州對於宋朝而言,只能說是個可望不可及的夢了。

  治國在乎修德爾,四夷當置之度外。

  這句名言正是出自於雍熙北伐失利之後的宋太宗之口。

  原因無他,不僅北面連續遭遇如此大的慘敗,宋太宗對交趾、定難的經略也陸續失敗,什麼叫開邊失利?趙光義生怕我們無法理解,忍不住親自為我們演示。】

  劉徹實在憋不住了,忍不住大笑出聲。

  這世上竟然還有人比他們家人還不要臉。

  這叫「四夷當置之度外」嗎?那你是想要不置之度外也不行啊,哪裡都摻和不進去呢!

  始皇帝對於這種一點本事都沒有,連借鑑意義都不配有的人那是一個眼神也欠奉,直接命人緊閉門窗,在殿內安心批閱起了堆積起來的竹簡。

  【但是宋太宗的語錄從來不會讓我們失望,永遠是常看常新,常看常有更好笑的樂子。

  譬如在端拱二年,宋太宗就說過「欲理外,先理內,內既理則外自安」。可以說,找台階這種事情,我們永遠要相信宋朝皇帝。

  自此之後,徹底確立了宋朝守內虛外的國策。

  不過嘛……

  他所幻想的精神勝利法,「內既理則外自安」完全就是個笑話,宋朝可是為數不多的直接由外向內突破,喜提滅亡的朝代,還是兩次。】

  雖然原本知道之後他們宋朝會遭遇靖康之難,甚至連皇帝都給人擄到北邊去了,但是知道是一回事,知道之後的事情所在禍因在如今埋下又是另一回事。

  他們大宋還能不能好了?

  縱然是沒有讀過書的普通民眾也感受到了一絲微妙。

  尤其是……

  雍熙北伐之中喪命的士卒中,也有他們相依為命的親人吶!

  原本只知道是為了國家打仗而血染沙場,可是如今天幕竟然告訴他們,那次的失敗完全就是皇帝老兒的鍋,他們也許本能活著回來的!

  他們如何能不感到憤懣呢?

  【好吧,既然你趙光義要理內,甚至對於自己理內的成果頗為自得,公平起見,我們也來嘮兩句他能看,但不能細看的所謂文治吧。

  只想說,那些以征戰出名的皇帝的文治比上趙光義,那是一點都不帶虛的。】

  趙光義:!!

  你天幕這是什麼意思?

  什麼叫能看,但不能細看的文治?

  這是在說他文治也平平無奇嗎?

  尤其是……

  怎麼就以征戰出名的皇帝的文治都比他強了呢?

  歷史上有幾個以征戰出名的皇帝啊,這簡直就是實名拉踩了吧?

  他對於自己的文治那一向是頗為自得,認為自己有平穩社稷之功勞的,怎麼到你天幕口中,就好似他一無是處了一般?

  第161章 視頻收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