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幕非但要語意昂揚地描述,與此同時,隨著天幕的講述,那面碩大的銀色天幕之上出現了那個騎馬小二鳳倒拔Q版李淵的小劇場。

  李世民憋不住了,忍不住也漏出了一聲笑來,而後試圖解釋。

  這個嘛,其實吧,他當時真的不是這麼拔他爹的。

  他總體上而言,自認為自己還是個孝順的好大兒,只要他爹配合他的演出,他們自然「父子情深」。

  李淵:……

  胡說八道,他才沒有這麼狼狽。

  而且,誰給他畫的小人,這麼丑就算了,怎麼連眼睛都沒有,像是要原地升天的樣子?

  原本只聽到前面第一句的時候竟然還覺得後面李淵會帶給自己驚喜,以為可以一洗他在自己心目中「光輝」形象的劉邦也沉默了。

  還以為這個什麼大唐開國皇帝總還是有點可取之處的,正等著聽天幕為他挽尊一番呢。

  誰知道是這麼炸裂的挽尊。

  這要是沒他兒子,不會直接還沒來得及打天下就直接升天了吧?

  誰給你的自信不會打仗還衝鋒陷陣的?總不能是感覺兒子行自己就也行吧?

  【當然,李淵會如此輕敵,也不能完全怪他。畢竟太原自東魏時起,便是軍事重鎮。自北齊開始,為了防範突厥的進攻,更是在太原布置了重兵,是北齊的陪都和軍事要塞,素有「天下精兵處」的美譽。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聲勢浩大,遍及全國,而在北方,直至隋煬帝倉皇逃向江都,將太原交給李淵之前,太原仍舊把控在隋王朝的手中,更說明了太原兵力的確雄厚,李淵看不上魏刀兒,覺得自己勝券在握,是很有些道理的。

  而太原之精兵也為李淵不久之後的順利起事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李世民:……

  天幕還不如不要解釋。

  一解釋好像感覺他爹更菜了。

  畢竟把握著如此強悍的府兵結果還被打得落花流水,不是顯得更無能了嗎?

  天幕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考慮到這天幕平時損人的程度,李世民懷疑,看來這天幕是故意的呀。

  楊堅簡直要被這個什麼隋煬帝的操作氣到原地升天。

  既然太原還沒有淪陷,你往江都跑什麼跑?

  你跑了指望誰給你守軍事重鎮呢?

  原本還打算趁早提防李家的楊堅甚感頭疼。

  有這麼個下飯的兒子,提防誰都不管用。

  第138章 太宗上位計【十】

  【就在李世民拔李淵於萬眾之中的次年,在漫天的烽火狼煙之中,李世民終於斷定,隋王朝的氣數已盡,開始潛圖義舉,而這個時候,千古一帝標準式樣的魅力開始初步顯露,時常折節下士,推財養客,因此從群盜至大俠,跟二鳳陛下接觸過的都說好,沒有不願意效死力的。

  也正是在這一年,李世民終於勸動了一直在觀望,永遠在準備的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

  李世民率兵攻克西河,得封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統帥右三軍。

  這一年,李世民十八歲。】

  李淵:???

  且不說你們後世之人對這句話的理解偏差了十萬八千里,為什麼還要一直揪著那句萬眾之中不放啊!

  當真可惡。

  還有,什麼叫他一直在觀望,永遠在準備啊。

  他原本好好的國公做著,自然要確定隋朝再無東山再起的機會才可圖謀天下,否則萬一兵敗,那豈不是拿著一大家子的命去賭嘛。

  分明是他老成持重,怎麼到天幕嘴中就好似他有多懦弱無能似的。

  李世民欲言又止。

  算了,還是給他阿耶留點面子吧。

  要不是劉武周稱帝一事觸怒了隋煬帝,要押解他阿耶去江都,保守估計,恐怕他阿耶可以一直觀望到煬帝駕崩。

  要真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謝了啊。

  【前面說到,彼時李淵正任太原太守,屯兵於晉陽。

  而這號稱「天下精兵處」的太原,經過隋朝數十年的積累,晉陽城府庫盈積,據說太原糧餉可支十年。因此在李淵得知自己因為平叛得力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後,私竊甚喜,認為這是上天給予他的機會。

  而晉陽與太原,確實給李淵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有錢就是豪橫,李淵下令開倉賑濟貧民,公開募兵,原本就是因為隋煬帝之荒唐舉動而千里無煙,難以果腹方才聚眾起義的百姓頓時蜂擁而至,每日來投軍的有上千人,二旬之間,得眾數萬。

  唐國公李淵登時成為了割據勢力之中的頗為強勢的一方。】

  楊堅沉默了。

  不是,他囤積的糧和錢呢?

  天幕也說了,他在晉陽就至少囤積了十年的糧餉,更遑論其他地區,怎麼就千里無煙,百姓難以果腹了呢?

  隋煬帝那個逆子,到底還幹了什麼天怒人怨的破事?

  李淵則也只注意到了那句「二旬之間,得眾數萬」,心底終於順氣了不少,心中豪情萬丈。

  他怎麼就沒有濟世之韜略了,瞧瞧他的聲威吧,這怎麼就不叫天下歸心呢!

  【當然,作為最終奪取天下的李唐王朝的雛形,雖然李淵本人能力有限,但是基礎的綱領那絕對選擇的沒有毛病。李淵聽從了劉文靜等人的建議,也即「乘虛入關,號令天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