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並不覺得這麼不體面地死在自己人手裡是多麼光榮的事情。

  宋朝之後的王朝緩緩打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沒有不禮貌的意思哦,宋朝還有武功吶?

  【宋朝,實在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在中華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這麼神奇的朝代。

  你要說他是一統王朝吧,好像也勉強算是?至少在現今的絕大多數人的認知中五代之後的下一個朝代應該是宋朝。

  畢竟宋朝以其超乎尋常的文字戰鬥力成功讓國人洗腦,最終在朝代歌中占據了大一統王朝的地位。

  但是你要說他是割據勢力吧,好像也挺對的。反正每次專家盤點歷代割據勢力的時候,宋朝絕對榜上有名。

  歷史學家王曾瑜先生就曾說過,其實宋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分裂的南北朝。這就很難評。】

  北宋人聞言差點炸了,你們怎麼能這麼說我們大宋?

  他們大宋的國土不比那什麼南北朝時期的國家國土面積大多了?

  不聽不聽,都是你們的偏見!

  他們這就要再寫一篇策文狠狠罵上一罵。

  【除此之外,宋朝之奇特之處在於,周邊國家並非毫無對中原文化的認同,人家不認同的,只是割據的宋而已。在同一時代的其他國家,都稱宋,尤其是南宋為蠻子國家。

  遼國甚至以「中華正統」自居。俗話說得好嘛,大漢正統在遼國。

  畢竟什麼思慕漢高帝之功業,故而讓皇族耶律氏又稱劉氏,讓後族候選人的那些氏族比照蕭相國,又稱蕭氏。於是終遼一朝,遼國皇后都是蕭皇后嘛。】

  漢朝君王已經麻了。

  無所謂了,反正他大漢正統在的地方多了去了,都能在匈奴了,怎麼不能在這個遼國了呢?

  反正跟他們沒什麼太大的關係了,他們自然就看熱鬧不嫌事大咯。

  但是……

  這個什麼遼國的君王,為什麼要給自己的皇后取氏為蕭啊?

  你思慕漢高帝,那不該取皇后姓氏為呂嗎?

  他大漢好像也沒有姓蕭的皇后啊?

  太令人迷惑了。

  蕭何沒想到,怎麼連他也被這後世的正統問題給牽連了呢?

  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漢開國丞相而已,他不想涉足如此深奧的問題,不要帶他一起玩,謝謝。

  【關鍵別人還真的信啊。非但西域國家奉遼國為正統,俄語,希臘語甚至於中古英語之中對於中國的稱呼,都是契丹的發音。

  時至今日,俄語仍舊稱中國為契丹。

  甚至於還被後世之人戲稱為「大慫」,「大送」,能得後世之人如此改名之殊榮的王朝,宋朝的確是第一個。】

  放屁!什麼中華正統的遼國。

  中華正統分明就是他大宋的。

  到底讀沒讀過書啊。難道是他們的論經成果還不夠斐然嗎?遼國蠻夷沒有文化,其他人也沒有文化嗎?蠻夷不懂就算了,怎麼連後世之人也跟著湊熱鬧呢?

  【關於宋朝的武將問題,用一個詞來說,那可能就是矯枉過正吧。畢竟五代十國時期,基本上每一次滅國都是因為武將篡政,再外帶宋朝本朝開國皇帝自己就是武將篡權來的皇位,自然要加以防範。

  好死不死的,宋朝第二個皇帝也不是正常繼位的,可以說,宋朝的問題,從源頭就註定了是一場悲劇。】

  趙匡胤:!!

  危!

  他也被人謀殺了?什麼叫宋朝第二個皇帝「也」不是正常即位的?

  誰篡奪了他的江山?沒道理啊,難道他的江山沒有成功傳給自己的兒子嗎?

  第115章 宋朝篇二

  【宋,作為普遍意義上承接唐朝的下一個封建王朝,由於其落差過大,在人們心中的普遍評價總的來說就四個字:「積貧積弱」。實際上,宋朝的人力物力乃至國家財政收入都大大多於唐朝的。

  為什麼會有這個刻板印象呢。一方面,宋朝雖然錢多,但是他開銷也大啊。

  就不算他往各個鄰國每年交的歲幣了,單就為了維持他國內那數量龐大的驚人的冗官與冗兵,就只能橫徵暴斂以充國庫,導致了普遍意義上的民貧。因此,宋朝是歷朝歷代之中農民起義發生最多的朝代。

  《水滸傳》的原型也正是取材於宋。

  沒錯,宋朝雖然一生都在打本土保衛戰,打著打著還打沒了一大半的疆土,但是他的軍隊數量是真的前所未有的龐大哦。

  在宋神宗年間,宋朝的軍隊人數就已經是開國時的5.3倍了,軍費開支更是大的驚人,竟然占了全部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五。】

  始皇帝,劉徹與李世民雖然分屬在不同的時空,但此刻聽到天幕此言,竟然不約而同地沉默了。

  ???

  不是,這打得什麼仗啊,你每年花了六分之五的國家財政,結果還打丟了半壁江山?

  這是真實能夠存在的情況嗎?是不是有點太不合理了?

  尤其是李世民格外的難以理解。

  畢竟天幕都說了,你宋朝的國家財政收入是大大多於唐朝的。就這?

  他大唐可從來不可能花這麼多錢去打仗,還搞不搞民生了?

  關鍵是還沒打過。

  【其實你要說宋朝的軍事實力菜的很突出吧,那確實也很突出。畢竟縱觀歷朝歷代,我們很難找到如同宋一般,從未在對任何一個國家的對外戰爭中取得絕對性勝利的朝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