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朝生生把自己活成了華夏歷史之中引以為戒的另一個反面典型王朝。

  但宋朝的軍事實力完全就屬於一個薛丁格的狀態。只要沒有皇帝在背後拖後腿,啊,雖然這個情況發生的概率是99%,但是防守反擊宋朝又好像能時不時支棱一下,譬如發生了許多次的首都保衛戰啊什麼的。

  畢竟宋朝甚至能在元朝的鐵騎之下支撐了足足四十六年,是元滅國路上遭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沒有之一,正說明了當宋真的想打的時候,也不是不能打,畢竟其實宋朝軍隊的裝備,那都是十分先進的。】

  什麼叫皇帝在背後拖後腿啊?

  還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

  這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王朝啊。

  有點好奇。

  另外……

  既然能打,為什麼一天到晚要在自己家門口打仗啊。

  那不是無論贏了還是輸了,都得自己掏錢嗎?

  【但是宋朝之戰鬥力如此令人堪憂,其源頭或許可以追溯到宋朝一以貫之的軍制上來。自宋開國以來,便制定了「三權分立」的軍事牽制模式。

  也即將軍權一分為三,相互制

  約,掌兵權者無發兵權,有發兵權者無握兵之權。是以「猜防」為核心的新一代兵制防範措施。何為猜防,那自然是猜忌將領,防備士兵譁變咯。

  當然,不能不說,這確實讓宋朝沒有走五代其他國家的舊路,安安穩穩延續了許多代,但代價嘛,那當然是讓後世之人很想平等地創死每一個宋朝皇帝。

  這項軍事舉措加大了宋朝軍隊間的內耗,成功讓宋朝的將軍以保全身名為第一責任目標,自太宗以後數代,世無名將,唯一一個有點水花的狄青,還死於猜忌,抑鬱而終。】

  李世民:……

  很好,叫什麼唐太宗?他要告訴自己的後繼者,一定要給他換一個廟號,受不了了。

  希望天幕能夠清晰地告訴他每一個宋朝皇帝的廟號是什麼,他連廟號都不想跟這些傻缺皇帝一樣。

  劉徹:???

  這制定的是什麼破制度啊。

  從未見過如此垃圾的軍事牽制制度。

  你這是讓武將去打仗嗎?你這簡直就是讓武將直接去送死。

  就是再天才的武將,被這制度一牽絆,至少得有一半的才能直接荒廢了吧。

  【狄青年少之時因與鄉人爭鬥,最終被判充軍,這反而給了狄青又一條出路。

  狄青自小擅長騎射,因此在前線與西夏作戰之時,格外勇猛,大大小小打了二十餘場仗,陷金湯城,奪取宥州,可謂是宋軍之中的一股清流。

  經過十餘年的征戰,終於因戰功升至樞密副使,出身行伍而能官居樞密,這在宋太宗之後,是前所未有的先例。】

  啊??

  衛青迷惑,衛青不解。

  這個狄青竟然名字中有一個字跟他一樣呢,因此他忍不住多了幾分關注。

  可是……

  他從前是奴僕出身能得入宮中為陛下肱骨那是陛下的恩賜與知遇之恩。

  可是怎麼行伍出身成為重臣在那個什麼宋朝也如此艱難呢?難道宋朝已經沒有軍功授爵了嗎?

  【後又在平定儂智高叛亂之中居功至偉,成功平定了叛亂,因此官居樞密使,要知道,樞密使是宋朝的最高軍事長官。

  狄青的出現可以說是極大程度地鼓舞激勵了當時底層武人與士兵的鬥志,讓他們好似看到了除了讀書之外的另一條通道。

  因此,在擔任樞密使這四年之中,每每狄青出現,士卒們總會爭相誇讚指點。而以此之故,狄青成為了文官集團的眼中釘。

  從此,彈劾狄青的奏摺便如雪花一般送上了宋仁宗的桌案。

  譬如什麼狄青家的狗頭上生了角,還屢次發光,所以應該逐出京城。

  什麼京師發生了洪澇災害,狄青竟然為了避水舉家住到了大相國寺的大殿之上,民情激憤之類云云。】

  這都可以?這理由都行?

  也許是因為這個狄青跟衛青名字相像的緣故,他總是能更代入那麼一二分。這事若發生在自家大將軍的身上。

  啊,狗生角還發光,那不是祥瑞嗎?不正說明應該大赦天下或者進軍匈奴了嗎?為什麼要把人外遷?

  京師得淹成什麼樣,才能讓長平侯府舉家搬出去避水啊?那當然是選擇帶著仲卿和去病他們一起去監督其他人一起治理京中水患咯。

  你們京師都淹了,還有時間關心別人住到哪裡去?不治水嗎?

  聽到天幕的狄青心態卻比前朝其他人的心態平靜多了。

  習以為常了。

  這理由又有什麼奇怪的,比這更離譜的彈劾理由他又不是沒聽過。

  【總而言之,如此這般,最終狄青無罪被貶,外放出知陳州。

  上任不過半年,狄青便因嘴角生毒瘡,病逝了。

  而十一年後,那位北宋唯二還算有點強國強軍夢的宋神宗格外懷念這位從未謀面過的宋朝名將,還將狄青的畫像放進宮中,親自書寫祭文。

  不過很可惜,雖然宋神宗自己雄心壯志,一心想要武力征服西夏,但是一方面國無可以運籌帷幄的主帥人選,另一方面宋神宗也錯誤地高估了北宋的軍事效率,操之過急,最終獲得靈州戰敗。

  不死心的宋神宗又花費數年築造永樂城,又因主帥派遣錯誤,屢次不聽副將建言,數次貽誤戰機,最終導致永樂城守軍全軍覆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