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主要是景點擁護者的說法。

  當然也可能是韓信沒做核酸,被卡了哈哈哈。】

  韓信:???

  他就不能是想回家所以不著急慢慢走嗎?

  他又不沒有什麼急事,為何要疾馳策馬?他不嫌累的嗎?

  什麼極限拉扯,還欲迎還拒,為何感覺這說的不像是個大男人。

  【總之,經歷這麼一波之後,韓信終於徹底走進劉邦的視線。

  在蕭何的堅持下,劉邦玩了波大的。

  無尺寸之功,得封漢大將軍。

  韓信是第一人。】

  回想起點將台上昔日的光輝,想起劉季曾經鄭重放在他手中的符節,韓信至今刻骨銘心。

  那是武將至高無上的榮耀。

  是漢王昔日的重恩。

  縱時過境遷,他亦不會忘懷這份知遇之恩。

  【不過我個人認為,在齋戒的那三天,劉邦絕對召見過韓信,最終確認了韓信的才能。不然也太兒戲了。

  更何況,韓信一上任,《漢中對》便橫空出世,正式標誌著楚漢相爭的開始。從此,劉邦集團的軍事策略便定為北上還定三秦,東進爭奪天下。

  歷史上有兩篇震爍古今的名對,

  一為漢中對,二為隆中對。

  一個是大漢華麗的序章,一個是漢盛世的輓聯。

  所以搞不好跟劉備諸葛亮似的,早就內部溝通過了嘛。】

  難道這一點還要有所懷疑嗎?

  乃公在你們看來有這麼不著調嗎?

  固然蕭何萬般推薦,他總得親自先看看自己要任命的大將軍是個什麼樣子吧。他再信任蕭何的眼光,也不能如此輕慢吧。

  不見就封,你問問韓信心虛不虛。

  【而且,在漢元年四月到漢元年八月這四個月,韓信其實還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便是申軍法。這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成就。

  漢王朝從此擯棄楚制,改用秦制。

  或許是因為它過於不起眼,不能體現韓信詭吊的戰爭手法,沒有話題度。

  但事實上,這才正是兵仙韓信統帥型人才的集中體現。

  對漢軍進行全面整頓,正式頒布漢軍法。堪稱是西漢版的三灣改編,從此漢軍具有了強大的戰鬥力,這是劉邦最終能夠戰勝項羽的根本制度保證。

  可以說,無論是從哪個角度,韓信都是楚漢相爭之中最大的功臣。】

  始皇帝終於弄明白了什麼叫翻身換了個名字,他的秦制千年永存。

  這存的不會是漢制吧。

  還好追本溯源,這漢倒是承認自己抄的是他秦國的制度。

  所以秦制就是當下最為先進的制度,他的眼光從未有過分毫差錯!

  【當然,改用秦制的意義遠不止於此。秦制非但先進,更重要的是,漢軍此次改制,為秦人提供了文化歸屬感,遂漢軍所到之處,秦人皆歡慶相迎。

  大漢,平平無奇大秦繼承人,親生的那種。

  劉邦,真正的秦二世,所言不虛。】

  再次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無論是始皇帝還是劉邦本人情緒都十分穩定。

  劉邦無所謂。

  秦制好,用起來順手,他為何不用。

  認始皇帝當爹,反正虧的不是他。

  【而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之後,韓·兵仙·信正式起飛。他的出山之作一鳴驚人,亘古閃耀。

  而為他的閃耀提供燃料的,那當然是我們的章邯小朋友啦,接下來請收看韓兵仙的極限騷操作——明出子午,暗度陳倉。】

  章邯:???

  天幕你禮貌嗎?

  他輸了就算了,還要被形容成燃料?

  第85章 西漢篇三

  【既然定了策略,那就立馬堅決執行下去,這是劉邦集團最終能取得成功的一大訣竅。

  在韓信整治完軍隊之後,漢軍便浩浩蕩蕩開始準備向關中進發,將自己的目光鎖定在三秦地區,還定三秦不是空談。】

  其實始皇帝剛剛就已經有所疑惑了。

  這個三秦地區是什麼地區。

  他秦國從始至終,都只有一個秦國啊。

  【還好,張大腦雖然遠在韓國,卻在隨韓王就國之前給劉邦留了一份大禮——向項羽爭取到了漢中之地。

  漢中地區,同東部的淮泗一般,恰好位於南北分界線上,大名鼎鼎的擋沙秦嶺便位於此地。是南北割據時期的必爭之地。

  中國古代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漢朝從這裡發家,蜀漢的覆亡,從漢中失守開始,而南宋的顛覆,亦是從漢中潰敗開始一瀉千里。

  而中國軍事史上,唯一一次從漢中反攻關中的勝利者,便是我們兵仙韓信的這一場還定三秦之戰。】

  一聊到打仗,韓信的這個腦子啊,它就不受控制地開始飛速思考起來,完全不受到任何關於心情的影響。

  從漢中往關中打,真有這麼難嗎?

  他能奇襲成功,自然是代價最小的最優解,可若是當真硬碰硬,以漢水補給後勤,勝負亦未可知吧。

  後世之人到底會不會打仗啊,放著,他來!

  【所謂三秦,便是故秦國投降的三位將領。而且,雖說是三秦,但實際上唯一的對手,也便只有被項羽刻意封在緊鄰漢中的雍地的雍王章邯而已。

  章邯唯一的職責,便正是遏制劉邦東出的大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