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秦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五十萬大軍南抵百越,關中反而空虛。

  但政哥自己意識不到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他的凶名在外,六國人最多只能是蠢蠢欲動一下而已。咱政哥步子又是一貫的大,現實跟不上您的眼光啊政哥!

  他驟然崩逝,頓時被鑽了空子,再加上最會雪上加霜,火上澆油的秦二世一番作為,關中大亂。

  北方軍隊倒是順利會和了,可惜,因為楚在秦國南邊,所以南國軍隊徹底與中央斷了聯繫,最後封閉邊疆自己獨立了,是為南越王國。】

  始皇帝如何不知道秦重軍在外,可他自信自己可以壓住國內這些魑魅魍魎。

  再說了,他早就把繼承人給送到北邊去了啊,到時候蒙恬安頓好邊疆,自可隨扶蘇一同南下登基,關中如何不安?

  誰知道計劃趕不上變化。

  太子,他還是立個太子吧。

  雖說扶蘇或許不知道拯救一下可不可以護佑秦國百年,但至少不要第一年就被打到咸陽城他的陵墓之側吧,太丟臉了。

  這不是妥妥的給六國看笑話嘛。

  【章邯不可謂不神勇,他兩個月便消滅張楚主力軍,收復三川,這個只存在了六個月的張楚政權宣告破產。秦國得以喘息。

  但章邯最擅長的,是秦將們素來最拿手的好戲,即示敵以弱麻痹對手,一舉攻破。

  白起的長平之戰,王翦的淮北之戰皆是如此。

  周文敗於此計,而項羽的叔父項梁也慘敗於此計。

  定陶之戰,項梁兵敗身死。

  這是章邯最後的榮光。】

  正聽得激動人心的秦國國君們:???

  這就最後的榮光了?

  這才幾個月?

  難怪說章邯的保質期短呢。

  始皇帝倒是有點心理準備。

  畢竟總共才十四年,不抓緊點他大秦快敗不完了。

  【巨鹿之戰,章邯敗於項羽之手,但他雖敗猶榮。至少堅持了數月之久,讓劉邦先行進入咸陽,摘了項羽的桃子。

  且巨鹿之戰會如此慘敗,跟他背後少了個處處支援的李斯不無關聯,畢竟後勤跟不上,家裡一團亂,很影響士氣的。】

  章邯則表示,敗就是敗了,可萬沒有什麼雖敗猶榮的說法。

  已經稱帝的劉邦則表示,這天幕簡直是污衊!

  誰摘桃子了?

  乃公三尺劍自己打進去的。

  那秦國主力要打項羽關他何事?

  他這一路也不好打啊。

  【史記記載,章邯與項羽會與洹水南殷墟之上。

  這就正是前面提到的河南安陽的殷墟。

  殷墟跨過漫漫歲月,見證了這山河日下的帝國背影。

  而項羽如白起曾經做過的一般,坑殺二十萬秦軍降卒,關中震動。

  正如殺遍六國的秦國成為六國遺民的心頭之恨一般,從此,項羽再也得不到關中民心,也許他的失敗,正是在於他也並沒有聽到那黃土之下,那些尋常百姓的哀鳴吧。

  更倒霉的在於,他的對手,並不是跟他一樣的政治小白,他的失敗,似乎已在其巔峰之時,便可以一窺了。】

  尋常百姓的哀鳴?

  是說那些普通的黔首們嗎?

  莫說是項羽,他們自己,又可曾看到過那些為亘古帝業埋首於黃土堆中的那累累屍骨呢?

  天幕竟然對黔首的力量如此肯定?

  究竟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甚至可以說是愚昧平凡的黔首緣何能得天幕如此青眼?

  第83章 西漢篇一

  【秦帝國短暫的背影消散在了關中平原之上,宏偉的帝業似乎也要煙消雲散,昔日如同喪家之犬一般被迫遷徙勞動的六國貴族們覺得自己又行了。

  秦始皇那暴君沒了,恢復昔日戰國時期自己當時的富貴榮光簡直是唾手可得之事,畢竟在當時人的心中,大一統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壓迫而已。

  而偉大的存續了八百多年的分封制周朝才是最正統的存在方式。

  於是什麼趙國公子,齊國後人層出不窮。

  這段秦末到漢武帝短暫又漫長的七十年歲月,被許多史學家稱之為「後戰國時代」。】

  始皇帝聞言,微微一嗔。

  就七國時代那拖後腿的貴族們,哪個國家能強大起來?

  唯有他的秦法,秦律才是強國的唯一方式。

  對於這一點,始皇帝從未有過任何猶疑。

  但他跟那個什麼漢武帝之間竟然只隔了七十年?

  看來你們這個什麼後戰國時代的保質期也不長嘛。

  始皇帝用天幕曾經說過的話不以為然地在心裡腹誹了一句。

  【而後戰國時代中最為耀眼的,當屬楚漢相爭時期。但與歷史上其他鬥智鬥勇的亂世不同,楚漢相爭時間短烈度大。

  畢竟誰能想到,一籮筐都說不完的楚漢相爭,其實連五年都沒滿。

  而這一時代,將星璀璨,知名戰役迭出。

  更重要的是,撐起了中國文化半邊天。

  楚漢之中那兩位最閃亮的明星各自承包了一連串的成語,而最為有名的成語輸出機,還得看我韓哥。】

  此言一出,漢高帝時期的人又有哪個不知道這說的是誰呢。

  反正不能是韓王信唄。

  被在宮殿門前大擺筵席的劉邦叫來的諸位眼神流轉一番,都將視線落在了那個仍舊沉默,不怎麼抬頭的韓信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