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成語輸出機?

  淮陰侯有什麼成語啊。

  【沒錯,那就是我們千古唯一一位兵仙韓信。

  韓信被稱作兵仙,自是因為他奇崛陡峻的行軍方式與出其不意的戰勝手段,可以說,韓信的每一場戰役都是難以複製的奇蹟。

  是「兵權謀家」的代表人物。

  再加之韓信時期史料欠缺,本來就搞不懂用腦子打仗的人是怎麼想的,歷史書又記不清楚,於是韓信的每一場戰爭都會引發千古爭論,反正連古戰場的具體地點大家都還各自爭論不休呢。】

  韓信:……

  他的想法很難捉摸嗎?他沒有覺得。

  不過是將兵書上寫的技巧活學活用而已,這不是每一個志在橫掃**的將領都應該做到的事嗎?

  當然,他定然是其中的翹楚,這一點,他從不曾否認。

  【而與韓信同時期的項羽,則恰好相反,是剛猛勇武派代表人物,論跟項羽正面硬剛而能勝者,那莫說是楚漢時期,便是翻遍上下五千年的史書,十根手指頭都能數的過來。

  但所謂以柔克剛,以智取勝。

  最善揣摩人心,別出心裁的韓信確實是最有資格評價項羽不過是「匹夫之勇」的那個人。】

  而從剛剛的天幕之中得到了自己人生最大的兩次失敗是敗在這兩個人手中的章邯此刻表情有些猙獰。

  如果說那項羽是匹夫之勇。

  他連匹夫之勇之人也打不過,那自己是什麼呢?匹夫無勇嗎?

  【正如韓信那令人捉摸不清的兵法一樣,韓信簡直從一開始,就是個史書上的大謎團。

  他出生在哪一年?不清楚。

  他的親族和家庭組成是怎麼樣的,不知道。

  如果不是我們知道韓信的故鄉在淮陰的話,那恐怕下一個傳奇故事,便可以以韓信為主角了。

  題目我都想好了:驚!中國史上第一個從石頭縫裡蹦出來人是誰你知道嗎?原來是他——韓信!】

  便是再沮喪的韓信聽了這話差點都直接炸毛。

  誰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啊。

  還驚!驚什麼驚。

  胡說八道還要這麼吸人眼球的嗎?

  難道後人沒有看到自己為母親選的墳丘嗎?他特意回鄉將母親的墳丘再次修葺過了啊。

  始皇帝一舉抓住了重點。

  淮陰麼。

  還是淮陰韓信。

  如此以來,找到這個人便易如反掌。

  他那曾孫不是運氣好嗎?說什麼有兩個軍神是吧。

  那就不要怪他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跟你祖宗搶上一搶了,反正你也沒出生。

  【連正史的開篇著作《史記》在講述韓信的來龍去脈之時,司馬遷也只能說是自己探訪淮陰侯故地,得了些聽起來十分真誠的傳說而已。

  但普遍認知中,韓信應該出身於六國落魄貴族階級,至少也該是個士人階層。

  這不僅僅是從司馬遷的記錄中窺見的,韓信的一生,似乎就正是一個與大時代洪流抗爭的士人思想的集中體現,這種思想的出現肯定與他的家庭背景脫不開干係。】

  韓信:???

  原來他出身於昔日六國舊貴族這件事在後世也有這麼大的爭論嗎?

  可是,他都表現得這麼明顯了。

  雖然他幼時家裡確實貧窮。

  但不代表他如此有氣節,難道還不能讓人信服嗎?

  他怎麼就是掙扎的一生了?怎麼就逆時代洪流了?

  他不過是希望自己能如前人一般,憑藉不世的軍功,被裂土封王而已。如此簡單的事情,為何他汲汲一生,卻始終無法得到?

  【據說,韓信年少之時,喜歡佩著生鏽破敗的刀劍到處逛游,雖然吃不起飯,但是既不能種田也不能經商,只好去別人家蹭吃蹭喝。

  佩劍在當時,可是貴族的特權。

  而蹭吃蹭喝這件事,在當時的士人階層,是稀鬆平常的事,他們有個好聽的名字,叫做「從人寄食」。

  而韓信蹭吃蹭喝的主要對象,就是當地的一個亭長。】

  「從人寄食怎麼了?沒聽說信陵君門下有食客三千嗎?能從人寄食才更說明其遊俠的本質。乃公支持你!」

  韓信:……

  所以陛下你到底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

  他從人寄食的結果是怎樣的。

  這樣的支持他可還真是敬而遠之啊。

  樊噲則在心裡吐槽表示,那可不嘛,之前陛下不還帶著他們一幫兄弟去自家嫂子那裡蹭吃,不是,寄食去了嗎。

  可惜沒吃上。

  他分明都聞到了飯菜的香味來著,怎麼就提前開席了呢。

  【可惜,韓信在蹭吃蹭喝這件事上不太有天賦,十分失敗。

  亭長的夫人實在受不了這個吃白食的人了,乾脆提前了吃飯的時間,等韓信再來之時,便什麼也不曾剩下,韓信自然明白亭長夫婦的意思,遂憤而離去,再也不曾回來。

  這麼說,韓信跟劉邦確實還是很有些相似之處的嘛。】

  韓信表示嫌棄,他怎麼會跟劉季那樣行事作風的人十分相像?

  難道是說劉季曾經在太上皇的屢次請求之下,封了他大哥的兒子羹頡侯之事嗎?

  那他可跟劉季太不一樣了。

  他可只是只身前去,據說當時劉季可是帶了一幫子兄弟打算去他大嫂家吃飯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