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秦王政聽了這一長串,除了大秦創業其他是完全不知道

  剩下的字是為了什麼組合在一起的。

  你們後世人是語言體系進行了什麼奇怪的變革嗎?怎麼字都認識,卻完全理解不了呢。

  不要瞎給他們大秦改名字啊喂。

  宋朝除外。

  沒事,反正武將也被Pua習慣了,問題不大。

  【王翦生前功績等身,除了被內史騰順手滅掉的韓國,其他五國悉數滅於王翦王賁父子二人之手,可謂是秦開國第一功臣。

  但最重要的是我大秦公司的CEO政哥那極具人文氣質的死後關懷。

  王翦死後,秦始皇親為其扶靈,是對這個帝國元勛至高無上的尊重。王翦生前身後,都可謂得到了帝王的優待與信任。】

  嘶……

  怎麼辦,牙齒有點開始酸了呢。

  說好的秦始皇是暴君呢,怎麼連戰功赫赫的大將軍都沒殺一個呢,簡直不合理嘛。

  秦王稷算是知道為什麼天幕之前要拿他曾孫的事情來諷刺他了。

  畢竟戰國四大名將,他秦國占倆,嗯,對比也很有些慘烈呢。

  但他拒不承認,這是他的問題。

  【而具有如此殺伐果斷思路清晰的項目負責人,大秦公司似乎是社畜,尤其是將領社畜的最佳擇業地點。畢竟唯一要擔心的就是加班問題,可是咱政哥出手闊綽嘛,只要才華夠,績效那是給你拉滿的。

  所以大秦創業公司,入股不虧。哎,政哥,打錢,此處是個招聘廣告位。】

  常柚不過是調節氣氛的調侃。

  然則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雖然沒明白什麼CEO,什麼項目負責人,還有社畜都是些什麼,但中心意思,秦王政還是意會了。

  是了,雖然他秦國內部的鬥爭十分嚴酷,畢竟手底下都是六國最精英的士人,可自從他上位以來,不知道是不是竹簡太多了,大家都消停了不少。

  他很是滿意。沒錯,只要是有本事能打贏的將軍,勢必會在他秦國封侯拜將。

  免費的天幕,不要白不要,想來李牧等名將定然也已看到了他秦國的真實狀況。

  這就要派人去遊說。

  一定要詳細描寫一下他給王翦將軍提供的保障,好好對比一下。

  天幕連活生生的案例都給他準備好了,不用是傻子。

  他,大秦,專業招收擅長打仗的將軍一百年,歡迎李牧前來報考。

  【哦,不對,有個隱患。我大秦公司是個世襲制企業,嗯,第二任老闆的質量是不保證的哈,所以還是不要太信賴老闆了,加班結束之後記得抽空學習一下人際交往和政鬥能力。

  此處點名蒙恬。】

  始皇帝如鯁在喉。

  這句話大可不必再說。

  他會安排好的,不用學!

  有這空是覺得活還不夠多是嗎?來咸陽宮,還有三十斤的竹簡沒批完呢。

  除了挖斷大地地脈這種理由很離譜之外,他可沒覺得蒙恬的行為有什麼問題。

  罪魁禍首是那胡亥和趙高。

  這一點,他還是十分清醒的。

  【但說到王翦,其實比起其他名將來說,王翦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代表人物。

  雖然王翦自從秦昭襄王時期就已入軍歷練,但直到閼與之戰,連拔九座城池,王翦才終於嶄露頭角。對了,這個閼與之戰可不是歷史上著名的趙奢的那場閼與之戰,時間對不上,勝利方也對不上。

  這場戰役結束,已經是秦王政十一年了,距離王翦從軍,至少已有二十個年頭。好在前面兩位王,一個當了三天秦王就迫不及待追隨他親爹而去,一個病病歪歪堅持了三年最終也撒手人寰,不然王翦能不能成功撐到政哥手下,那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

  秦王稷:……

  他掐指一算,那個迫不及待被追隨的親爹好像是他本人呢。

  但三天就薨逝,是不是有點太離譜了。

  嗯,好巧,失敗的那場閼與之戰好像正是發生在他任上。

  更巧合的是,為什麼有能拔九座趙城的將軍在他手底,他卻不知道呢?

  而秦孝文王和秦莊襄王則更是無言以對。

  三天和三年,你以為是他們自願的嗎?

  秦王之位還沒捂熱呢!

  六國民眾表示,還好大器晚成,讓他們喘了口氣。

  想到如果是那秦昭襄王先得白起再得王翦。

  他們的日子到底還要不要過了。

  【不過雖說是秦王政十一年,王翦才真正意義上在戰爭舞台上大展拳腳,但實際上,早在數年之前,這對君臣便已暗送秋波,彼此確認過眼神了。

  在成蟜叛亂、剷除呂氏與蘄年宮之變中,王翦都堅定選擇站在秦王的一邊,是王權最忠實的捍衛者,是秦王政成功親政的助力基石之一,從而贏得了年輕君王的信任。

  縱觀歷代君臣,一段掌權或發跡前的相處是很有必要的。

  至少對於武將而言,這不說是護身符吧,但絕對決定了命運的走向,是雙向了解的過程。

  如果能在帝王年少時相處過,就再好不過了。】

  仔細聆聽HE指南的將領們:……

  這限制條件是不是有點太高了。

  尤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制的完善,他們哪有機會在少年時認識皇帝的機會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