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秦國打趙國邯鄲,主打的就是一個跨境作戰。額,跨韓國的境。

  再加上秦軍的戰鬥力強悍,雖然遲遲沒能徹底滅了趙國,但九年的戰爭,連山頭都快給削平了。

  因此,雖然打的是趙國,但先撐不住的是韓王,韓王表示,自己雖然只剩下了國都陽翟周邊的十餘座城邑,但還是願意割讓南陽給秦國。】

  韓王安表示天幕說得太對了。

  趙韓如此之近,他韓國又被那暴秦數十年如一日地蠶食,國土本就小的不行,趙國的旱災又如何可能完全不殃及韓國呢?

  他實在是苦不堪言,撐不住了啊。

  【政哥一看,這簡直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啊,韓王雖然已經交出玉璽,聽命於秦,但背地裡的小動作他可不是不知道,這個絆腳石除了正好給他騰地方攻趙。

  畢竟南陽哪有韓國香啊。

  於是秦王政派內史騰帶兵前往韓國進行南陽交割一事。

  為什麼要帶兵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以接受南陽為幌子,順手就滅了韓國,將韓王安擄到咸陽。

  王翦痛失全殲六國成就。

  明明打得是趙國,第一個亡的是韓國。

  韓國被打得猝不及防,畢竟之前跪的次數太多太熟練,根本沒想過這一次的秦國要的東西不一樣,輕而易舉,就被拿下。韓國從此成為秦國潁川郡,是之後三國諸多名士的故鄉。】

  韓王安聽罷簡直想要大罵秦君。

  說好的拿地,怎麼變成要命啊。

  秦王你簡直是不講武德!

  秦王政有些意外。

  這韓國這麼好打?要不第一個先滅了韓國?然後由那什麼潁川郡直接攻趙?

  聽起來也是一條路子。

  王翦:???

  什麼成就?全殲六國?

  他可不敢如此托大。

  【滅了韓國之後,別的不說,打趙國那是方便了不少。公元前229年,秦王政拿出了自己手中的殺手鐧——秦王政手下唯一戰國四大武將SSR之一的王翦。

  與其他秦將不同,王翦成名較晚,主打的就是一個穩紮穩打,在沒有必勝把握之前,絕不貿然出擊給他人可乘之機。

  此種打法對於國力占絕對優勢的秦國而言,是最優解。】

  秦王政表示不理解。

  所以究竟為什麼,天幕一邊說他什麼得天獨厚,看起來像是運道很好的樣子。

  但另一方面,他的倒霉兒子什麼的就不說了,為什麼他如此威名赫赫,比他曾祖父名聲大多了,結果手下卻只有一個戰國四大名將?

  這是真的合理的嗎?

  多來點,他不挑,秦國有的是俸祿和軍功爵位,絕不摳門。

  而且一定不封武安君!【但王翦深知作為一個可以耐心跟匈奴周旋十數年的守將,李牧絕不缺乏戰略定力,因而井陘久攻不下。

  而若是能取得速勝,便定然能為秦國省下不少錢糧兵馬。勤儉持家小能手王翦上線了,對於趙國形式,他想起了多年前的那場長平之戰。

  既然趙悼襄王都能忘了趙武靈王的教訓,讓這個素以「無行」馳名各國的趙王遷復刻一下之前的行為,自然也不是不可能。

  於是,一場反間門計悄然拉開了帷幕。】

  趙王遷表示,說誰「無行」呢?

  還馳名各國,他怎麼從沒聽說過啊。

  趙國臣下若是知道自己王上的心聲,大概要悄悄翻白眼了。

  趙國能有這位王上,其他國家開心都來不及呢,又怎會將不滿表露於面上呢。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在秦國的重金面前。郭開非常迅速地滑跪了。於是郭開受賄散布謠言,說李牧和司馬尚通秦叛國,趙王遷本就擔心將趙國最後的命根子握在手裡的李牧,聞言立馬決定換將。

  但李牧知道,若他一去,前來替換的那兩個草包根本抵不住秦國大軍,遂不受王命,堅決守衛在戰爭第一線。

  這一下,趙王遷徹底炸了。】

  趙王遷雖然還沒走到那一步,聽天幕如此說,已是心驚膽戰。

  趙王第一課,先學武靈王。

  這是他父親告訴他的。

  如今聽到李牧竟敢不遵王命,趙王遷立馬想起了自己那位被兵權在握的李兌圍困餓死在沙丘曾祖的光輝事跡。

  他李牧如此貪權,是想做什麼?

  你看廉頗性子比之李牧更為高傲暴躁,結果他父親一道王令,廉頗還不是立馬乖乖交兵回朝?

  李牧為何不交?定然是早有反心。

  難道真的通秦了?

  若是秦王政能夠聽到趙王遷的心聲,一定會十分開懷。

  通秦好啊,他秦國的大門願意為李牧敞開!

  【於是趙王遷暗布下圈套斬殺李牧,李牧死在暴風雨來臨的前一刻。所以說,真正的戰國名將,什麼白起李牧廉頗,統統靠後站。

  咱郭開才是第一名將。

  以一己之力,對抗戰國四大名將半壁江山,一個頂倆,誰與爭鋒?

  至於白起和王翦,那不過就是咱郭將軍戰爭策略的先鋒而已。】

  秦王政:……

  郭開?

  他可不要。

  貓貓嫌棄.jpg。

  但為什麼覺得如此繪聲繪色呢?這不合理。秦王政趕緊讓自己正經一下,怎麼能被天幕帶跑偏?他是個正經的秦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