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桓齮一看,這他熟啊,當年廉頗正是採用此計,方才將王齕拒于丹水以西。要不是兩軍換將,恐怕秦軍只能灰溜溜地回國了。

  桓齮不可謂反應不快,當即決定吸取前人經驗,直接率主力軍攻擊肥下城,試圖來個閃電運動戰聲東擊西,逼迫李牧前來支援,一舉攻破防線。

  可惜,桓齮遇上的,可是專業打匈奴運動戰的鼻祖啊,業餘的遇上專業的,那只能跪了。】

  想到桓齮此戰戰敗之後的「輝煌壯舉」,至今始皇帝都覺得牙癢。

  他當然看過前線奏報,雖然桓齮敗了,但是他並不覺得桓齮當時的決策完全錯誤,只能說,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李牧。

  秦軍確實損失慘重,但他看起來就這麼像會把所有的錯誤都怪罪到將領身上的君王嗎?

  比戰敗更可恨的,是叛逃。

  這是始皇帝一貫的理念。

  桓齮恐怕沒想到吧,他終將一統天下,而普天之下,都是他秦國的國土,桓齮逃了也無用。

  【李牧一看桓齮此舉,當天晚上差點高興地沒睡著,立馬率軍直奔秦軍大本營,俘獲留守秦軍與秦軍輜重。桓齮只好回防,被以逸待勞的李牧抓了個正著,大破秦軍。

  邯鄲之圍頓解,此戰被命名為肥之戰。

  好消息,李牧終於被摳門的趙國封了。

  壞消息,封的是武安君。

  據說趙王遷還說過一句話,更讓人眼前一黑:「李牧真乃寡人之白起。」】

  趙王真的不明白,他們趙國怎麼得罪天幕了,為什麼一直說他們摳門啊。

  李牧:???

  他一聽消息就直奔秦營了,根本沒到晚上,是白天!

  還有,武安君怎麼了,武安君可是名將至高無上的封號啊。

  雖然白起是敵國將領,又曾殺他趙國四十萬將士,可各為其主,李牧仍舊敬佩白起,所以寡人之白起怎麼了?不是在誇他嗎?

  哦……白起啊。

  難道是說他跟白起下場差不多?

  李牧心頭瀰漫上了一絲不祥的預感。

  第79章 戰國篇九

  【武安君,武可安邦定國,多麼好的寓意啊,對於武將而言,似乎應當是至高無上的評價,如果不是這個封號後面的每一個人名的命運都如此跌宕起伏,相信武安君這個封號的使用範圍可能還能更廣一些。

  戰國之武安君,共有四位,分別是蘇秦,白起,李牧,項燕。

  看看這四個彪炳史冊的名字吧,懂得都該懂了啊。】

  與熟讀史書秒懂的後世之人不同,戰國之前的諸位君王一頭霧水。

  天幕你就不能兼顧一下他們這些出生得比較早的人嘛。

  這四個人,除了白起他們勉強了解了一些,其他人他們都完全不知道啊。

  想起白起最後的結局,他們又似乎窺見了一些什麼真相。

  不會真的是他們想的那樣吧。

  後世子孫怎麼都這麼暴殄天物啊。

  【從此以後,中國歷史上再無武安君,殺傷力之大可想而知,是有些玄學在身上的。】

  李牧:……

  別說了,他已經開始害怕了。

  天幕給他來個痛快的吧,他到底是怎麼死的,他挺得住!

  而秦王稷則有些無語。

  你們後世的君王怎麼回事,膽子為何如此小,大膽封嘛,封的數量足夠多,總有善終的,那不就洗脫嫌疑了嘛。

  【此時的秦國已是傲視天下群雄,雖然打了敗仗跑了將軍,但問題不大,咱尚是秦王政的政哥有的是錢和兵,秦王政看了看趙國,表示,都快到邯鄲了,他就不信打不下來。

  第一年,秦軍再次出征趙國。

  但邯鄲不愧是政哥的一生之敵,還就沒打下來。

  秦軍兩面夾擊邯鄲,看似天衣無縫,但番吾之戰,李牧自衛反擊,成功守護邯鄲,將秦軍兩路大軍悉數擊潰,逐出趙境,邯鄲第不知道多少次之圍又得以化解。】

  李牧雖然很高興自己能數次拒強秦之師,但心中不無憂慮。

  即便天幕如此誇讚,他亦心知肚明,一個將軍再驍勇善戰,背後的國力,方是戰爭取勝之根本。

  若他早生數十年,他自信可以在武靈王麾下的強兵之中取得一絲勝利的可能。

  但如今的趙國,不過是在勉強續命而已。

  他打得,是一場必輸之戰。

  不過即便他心知肚明,這個不知道多少次的邯鄲之圍倒也不必如此直白,給他趙國留點面子吧。

  不過後世的接受度可比戰國史書不夠厚實的老祖宗高多了。

  畢竟天子從國都逃跑的事他們都見多了,區區圍城,算得了什麼,這不是還守下來了嘛。

  【如果說秦國擁有主角光環,那咱政哥那絕對就是主角光環里的戰鬥機。作為美強慘本強,龍傲天的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在這等關鍵時刻,趙國竟然還爆發了一次嚴重的旱災,受災面積極大,對於本就被秦國打得國土大縮的趙國而言,可謂又是一重重創。】

  秦王政:???

  這個戰鬥機是什麼?什麼叫龍傲天的小說?

  天幕能不能講點通俗易懂的話,簡稱人話。

  趙王遷則恨得牙癢。

  所以說,是上天不眷顧他趙國,天幕緣何之前要如此嘲諷他,他定然幹得很好,只是缺了一點運氣而已,定然是如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