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好似已經感受到了同僚幸災樂禍的眼神,以及上首王上譴責的

  目光。

  那他就是打不過匈奴嘛,又有什麼辦法。

  【李牧果然言出必行,繼續堅持以前的只堅守不反擊的決策,耍了匈奴數年,匈奴果然認為趙國是可以任人拿捏的軟柿子,軍容也鬆懈下來。

  這便是李牧構想多年的反攻時機。

  李牧故意讓趙人漫山遍野地放牧,當然,我們也不要把匈奴想的太傻,人家先是小舉試探,李牧佯敗,且故意放些老弱病殘,讓匈奴誤以為趙軍皆是如此,於是單于率十萬大軍親征趙國。】

  反正揍得是匈奴又不是自己,戰國諸位君王接受度十分良好。

  始皇帝則更為遺憾。

  若他曾祖真的滅了趙國就好了,這樣李牧便能為他所用,以他秦國的兵力和國力,哪還用得著如此迂迴。

  搞不好長城還能往外再修個幾百里呢。

  而衛青則十分羨慕。

  你說匈奴怎麼就沒跟趙國學到點什麼呢。

  什麼假裝放牧之類的,這樣說不定還能多俘獲些牛羊回來。

  他的宏偉理想,那可是一戰就要收回之前他大漢皇帝歷代送給匈奴的牛羊總和啊。

  畢竟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送的都不知道生了多少小牛羊了,都是他大漢的牛羊,他不過是取回來而已。

  【就像長平之戰趙兵被包了餃子一樣,這一次,輪到了匈奴主力。

  此一戰,匈奴十數萬軍隊被誅滅,李牧乘勝追擊,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匈奴單于只好一路北逃,從此十數年,不敢犯趙邊城。】

  這話聽得邯鄲百姓心情昂揚,但趙國君臣則表示。

  夸李牧可以,但能不能別提長平。

  【平定邊境之後,李牧便成為了趙國第一大將,在朝中任職。但趙國畢竟已經衰弱,沒那麼多仗給李牧打,雖然期間門李牧也斷斷續續跟燕國小打小鬧了幾次,但到底沒翻起什麼風浪。

  接下來的重頭戲,終於快進到了咱政哥閃亮登場的那九年五戰的轟轟烈烈的滅趙大業了。

  這是李牧的謝幕戰。

  此刻李牧已成功熬死兩為趙王,如今在位的,是趙王遷,也即趙幽繆王。】

  因為趙孝成王時期的李牧大部分時間門都戍守在雁門郡,因此沒能聽到天幕。

  但問題不大,這趙悼襄王時期的李牧不就聽上了嘛。不過他是真心沒覺得自己的戰績有多閃耀。

  難道他的那個打法很難想嗎?李牧有些摸不清頭腦。

  明明就是很簡單的戰術嘛,大家應該都會才對。

  還有,什麼叫他熬死了兩位趙王啊,他可沒這麼想先王薨逝。

  想到這李牧不僅深深嘆了口氣。

  怎麼人家隔壁就能出強悍的秦王,秦趙本是一脈,到了趙國怎麼反倒一茬不如一茬了呢。

  發現自己在腹誹君王的李牧趕緊收住了自己這荒謬的念頭。

  【為什麼要單拎趙王遷出來呢,那當然是因為他值得!

  這就不得不提一提趙國這令人牙疼的國運了,似乎冥冥之中也在為自己的同胞兄弟——秦國鋪路吧。

  反正主打的就是一個無私奉獻,只要自己國內有猛人,那就一定要搞一出廢長立幼的大戲,這一次也不例外。趙王遷正是趙悼襄王的幼子,是他的寵姬所生,為了愛子能夠上位,特意廢了在國中威望甚高的長子趙嘉。】

  趙公子嘉自我感覺十分良好:什麼猛人?

  上一個猛人說的是他曾祖父趙武靈王,那這個說的不會是他吧。

  他就知道那個娼妓所生之子才學不顯德行不夠,如何能稱王,還不是他父王被女子的美色所迷惑。

  幽繆?一聽便是個亡國之君的名字。

  若當真如此,他定要趁機另起山頭。

  【趙王遷有一個寵臣韓倉,趙王對他言聽計從。所謂蛇鼠一窩,韓倉跟郭開關係很好。

  而郭開嘛,又是出了名的,只要是名將,那跟他關係一定不好,據說李牧不怎麼愛跟郭開說話,因此郭開就覺得李牧瞧不起他,從此對李牧視作眼中釘。

  因此,趙王遷對李牧也並不重用,將人又發配回雁門關去了。】

  李牧:……

  雖然郭開確實沒感覺錯,他對郭開的確很是瞧不上眼,因此懶得搭理郭開。

  之前也有人跟他說要讓他學會逢場作戲,可他如何稀罕跟這種人為伍。

  果然是小人誤國。

  算了,雁門郡挺好的,清淨,他喜歡雁門郡。

  【但要不說趙國不行呢,此刻的趙國除了李牧,沒一個能打的。

  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奉命伐趙,攻趙數城,斬殺十萬趙軍。

  公元前233年,看趙國沒啥還手之力,桓齮繼續乘勝追擊,直逼趙都邯鄲,這可是秦昭襄王夢寐以求的地盤,咱政哥終於唾手可得,可惜未遂。

  可正是如此危急之時,趙王急調李牧回防。】

  秦王政:……

  還好他前面已經知道他打趙國打了九年五次,不然一定會被這個天幕給氣死的。

  沒打下來就直說嘛,幹嘛要吊起人的胃口,跟他說唾手可得。

  然後直接來個轉折,可惜未遂啊。

  有這麼描述戰爭的嗎?一點都不專業!

  【面對來勢洶洶,雖然機動性比不上匈奴,但戰鬥力絕不比匈奴兵弱的秦國鋼鐵之師,李牧還是採取老辦法,堅壁不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