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重華雙手伏地,深深拜倒:

  “臣入質夏國,多蒙貴妃娘娘捨身相護,才留得一條性命,慈恩深重,無以為報,此次如果需要遣臣回去,臣絕無怨言,只希望聖上……能留下貴妃娘娘。她長年抱病,經不起這樣磨難,夏國要的,也只是臣身……”

  “聖上!”

  死一樣的沉寂中,忽然傳來一聲炸響,是李重耳挺身出列。“臣……有話啟奏。”

  李重耳的胸中,一口氣已經悶了許久,對面太尉裴放接二連三地向他使眼色,都無法阻止這腔悶氣的爆發:

  “臣以為,遣阿兄回夏國為質,絕不是解決邊境之困的正途。夏國虎狼之心,一貫有之,要的不是四兄更不是貴妃娘娘,而是我大涼豐饒國土,豈肯因為四兄入質而放棄良機?白白傷我皇室血脈,損我大涼威名!”

  李信神色不動,只淡淡望著他。

  李重耳鼓足勇氣,繼續說下去:

  “貴妃娘娘與四兄在夏國五年,蒙受奇恥大辱,我大涼當全力復仇才是,怎可再次示弱,反將四兄送入虎口?以臣之見,當舉全國之力,救隴安出險,力戰到底,不屈服於夏國淫威!”

  群臣嗡嗡,頓時又是鼎沸一片。

  紛亂的爭議聲中,李信微微闔起了眼睛。

  他也曾經,是個堅決的主戰派啊。

  當年惠王李信的英名,在大涼如雷貫耳,遠遠超過他那太子長兄。多年征戰,積功累累,東境與夏國的邊界是他親手平定下來。之後國泰民安,物產豐饒,夏國根本不敢前來侵擾,那片寧靜的天,踏實的雲,如今想來都如夢境一般。

  是什麼時候開始天下大亂?

  十六年前澹臺詠橫死,護國飛天神失蹤,太子叛亂,先帝薨逝……一連串的變故擊碎了大涼太平。李信繼位後,重整河山,布置了定國侯容毅、靖王李恂兩支重兵把守東境,將近十年的歲月里,也算是保得了江山太平。

  大禍起於七年前,或許更早。

  靖王與定國侯反目,以違抗軍令為由,未經請示朝廷,前往白河大營,就地斬殺容毅父子。

  滔滔白河水,被忠良熱血染到赤紅。主帥遭難,引發大軍譁變。容家軍人數不多,卻是訓練精熟的精銳之師,一夜之間,自相殘殺者有之,棄甲歸田者有之,逃亡者有之,殉身者有之,八千子弟風流雲散,唯餘一桿“容”字牙旗,孤獨飄揚營中。

  李恂乃是先帝李浩第四子,李信的親弟弟。然而鑄成如此大錯,罪無可赦,也唯有抓捕下獄,以謀逆之罪斬首棄市。

  東境烽煙,自此熊熊難絕。兩支重兵遭遇重創,夏國那邊卻是國力崛起,此消彼長之下,大涼嘉興十年,濡水之戰爆發。朝中名將凋零,已經卸甲多年的李信不得不御駕親征,原以為是必勝之戰,卻不料夏軍已然脫胎換骨,軍中出了赫連阿利與赫連虎頭兄弟。

  直到現在,當年那兇險一幕仍深印腦海,無數黑夜裡將李信驚得全身冷汗地醒來。

  夏軍鐵騎如滾滾烏雲壓境,旗號變幻得眼花繚亂,陣型忽合忽分,陡然間殺聲暴起,敵軍先鋒如鬼魅般突破重圍,距離李信不過數丈,李信眼看著一員大將,不,一隻黑虎咆哮而至,鋒光凜凜的矛尖刺入李信肋下,鮮血飛灑,染紅獵獵黃龍旗……

  李信半生征戰,從沒驚怕過,那是平生頭一次,自心底生了怯意。

  是敵人強大了,還是他虛弱了?以往的驕人戰績,是出自他自身雄威,還是出自飛天庇佑?

  或者,是他的心變了。當年為著家國大業、為著功名而戰的一腔血氣,早已消失殆盡,如今坐擁天下,他要的是帝祚長久,方不辜負他為之耗盡心血的前半生。

  人之武勇,並不是出自肌膚,而是發乎內心。心氣一泄,只求自保,陣前的他,便已經不是那個勇冠三軍的惠王。

  眼下,要怎麼辦?

  他豈不知那夏國並不是為了人質逃亡而來,然而若能以議和拖延些時日,當可以在慶陽之西布下防線,阻止夏軍西進。至於慶陽郡僅餘的孤城隴安,審時度勢,是只能放棄了,濡水之戰的噩夢,他不想重溫……

  “敦煌郡四萬兵馬,可以馳援隴安!”宣王李重霄的稟奏,讓李信心中暗自一驚:“僅敦煌城內的中尉與衛尉就有二萬精兵,若能調集一半……”

  “國都乃國之根本,怎可以從禁軍調兵?近日城內波詭雲譎,兵馬更不可以輕動。”丞相莊麟趾深得李信心意,手捋白須,緩緩道來:

  “為保天下平安,必須有所犧牲,唯一正道只有和談……”

  “要保平安,豈可和談!”殿外忽然傳來一聲怒吼,震得殿上燈火簌簌搖動。

  【📢作者有話說】

  文中夏國,原型是魏晉十六國時期的夏,不過已經改得面目全非了。國主赫連勃勃的殘暴是真的,史載他詔令修築城牆,倘若錐子能刺入牆土一寸,便殺死築城工匠。詔令打造兵甲,倘若呈上來的刀劍能刺破甲冑,便殺死甲冑工匠,倘若刺不破甲冑,便殺死刀劍工匠。臣民有敢直視他的,便戳瞎眼睛,敢發笑的,便割去嘴唇……

  第41章 相依為命

  ◎紗下露出的,是一張鬼魅般可怖的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