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頁
「老將軍也沒說錯,南北山川風貌皆不相同,他老人家守了北疆那麼些年,最南的地方,也就只到過姑蘇了。」
敬王早前還常去將軍府玩,如今卻是狠狠吃了一碗閉門羹,心中難免要不舒服一會兒,更叫他煩心的是,還真有人請命要往南邊去。
「正是如此,廣安侯家的二兒子請命也要往南去,我正愁著答不答應。」
黛玉一聽就曉得,多半是她先答應了張漱玉,要帶著張漱玉一起往南邊去,現在廣安侯府這邊,因顧及自己,敬王一時間也不好答應了。
「你呀!莫要發愁,廣安侯只得這麼一個獨苗,現在休了妻,守著孝,聖上不會答應,他母親,候府的夫人也不會答應,只拖幾天就是。」黛玉笑著安慰了他一下,又道。
「就算他去了又如何,反正張家姐姐已經和離,各自婚嫁,誰也管不著誰。」
廣安侯府休妻一事,做的卻也不地道,只是張漱玉鬧了這麼一出,又叫人覺著廣安侯府也不該將這種動不動就甩鞭子的媳婦留下。
這張家女若是沒被休,將來必定是要做候府夫人,叫廣安侯府見著也堵心。
想來想去,那些好事的人最後得了個結論,還是休了好!
聖上那邊不管旁人家事,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北邊戰事賞罰的事早已下了聖旨。
正如黛玉所料,廣安侯夫人是個母親,也只有一個兒子了,怎麼會叫他再去冒險!就算南邊無戰事,但那山水險惡,萬一病了活著傷了,他廣安侯府還有什麼活路?
候府二爺請命的摺子才送出去,廣安侯夫人便哭哭啼啼進宮求皇后娘娘去了。並未費什麼周折,聖上便來了口諭,要廣安侯府安心守孝,又著其家中二子,好生孝順母親,不得再提往南去一事。
廣安侯府二爺就算孝順,卻也不是全然沒個脾性,此事被母親從中作梗,沒了後文,當日就把自己關在房中,一日不曾吃喝。
天已然入暮,候府大奶奶才勸了婆母吃些東西,又叫人做了清粥小菜,收拾了一下衣裝和髻發,親自端了給小叔送去。
她敲了敲門,見裡面沒什麼反應,站了一會兒,又敲幾聲,隔著們對裡面那人說到。
「二叔,如今家中只得你一個了。母親就指著你過活,你怎麼能拋下母親,惹她傷心,我好容易才勸了母親用些東西,你就瞧在嫂嫂辛苦的份上,也用一些吧!」
候府大奶奶如此說了,裡面還是沒動靜,便又帶了哭腔,繼續說到。
「只恨我這個做嫂嫂的不爭氣,沒有給你哥哥留下一兒半女,若是家中再有個男丁,也不必耽誤二叔建功立業了。」
她說到傷心處,竟是小聲嗚咽起來。
「嫂嫂莫要傷心,折煞我了。」
不多時果然門開了,只是這候府二爺未曾叫人服侍,只自己將食盒拎了進去,又將門關了。
他看著食盒發了好一會兒呆,半響才嘆了一口氣,若是他和張漱玉能有個孩子,她也不會被母親休棄了。
第195章 傳宗
鬧過了絕食那一陣, 廣安侯府的二爺也想明白了,如今家中沒個孫輩,他傳宗接代的任務一日未完成, 一日母親就不會讓他出去建功立業。
況且早前因為長子無出,侯府對這事雖然心裡急, 明面上還是不怎麼催促, 若是二房孫兒生在長房之前, 成了長孫,也是不好。
是以張漱玉家過來一年肚子裡沒個動靜,也沒人催促, 畢竟早她一年進門的大嫂,也沒有消息。
又過了一日, 安家二爺就來找母親請罪了。
「母親,那日嫂嫂說得對, 卻是孩兒莽撞了, 等出了孝期, 也當與我另安排一門親事,傳宗接代是為要務。」
侯府夫人見兒子忽的這麼懂事,欣慰的都流了眼淚。「你總算是明白了母親的苦心,可是長大了。」
又連忙問兒子,「可有中意的姑娘,母親先給你定下。」
這一點侯府夫人倒是同早前一樣,更為溺愛幼子, 還是以他喜好為先。
只是當兒子的如今卻是對是否喜歡沒什麼要求了,畢竟早前一個喜歡的, 娶了回家中也沒個什麼好結果。
侯府二公子大義凜然道:「將來這女子要掌王府諸事,還是母親做主。」
這話更加得母親的歡喜了, 侯府夫人難道笑了,連連點頭。「好好好、母親必定給你挑一個樣樣俱全的!」
……
見二兒子這般懂事,侯府夫人又想到這幾日一直辛勞的大兒媳婦,特地去她的院子看一看她。
這本是她千挑萬選將來要執掌侯府的人,可惜卻年紀輕輕,也同她一樣成了寡婦。
侯府夫人看著清瘦了許多的兒媳,說道。「好孩子,這些時日苦了你了,難為你守著。」
「是媳婦無能,沒能給大爺留個後。」侯府大奶奶不敢托大,連忙說道。
於此事上,侯府夫人卻是難得的開明,反是勸慰兒媳。「這哪裡怪得你,母親當年也是成婚要有三年才開的懷,只是我這孩子走得這樣早,膝下卻也寂寥。」
只見大奶奶淚落連珠子,捏著帕子,抽抽噎噎道。「我總會守著大爺的,媳婦只有個心愿,若將來二叔膝下子嗣多了,或是孫輩也好,若是能過繼一個到大爺膝下,媳婦就是來世做牛做馬……」
敬王早前還常去將軍府玩,如今卻是狠狠吃了一碗閉門羹,心中難免要不舒服一會兒,更叫他煩心的是,還真有人請命要往南邊去。
「正是如此,廣安侯家的二兒子請命也要往南去,我正愁著答不答應。」
黛玉一聽就曉得,多半是她先答應了張漱玉,要帶著張漱玉一起往南邊去,現在廣安侯府這邊,因顧及自己,敬王一時間也不好答應了。
「你呀!莫要發愁,廣安侯只得這麼一個獨苗,現在休了妻,守著孝,聖上不會答應,他母親,候府的夫人也不會答應,只拖幾天就是。」黛玉笑著安慰了他一下,又道。
「就算他去了又如何,反正張家姐姐已經和離,各自婚嫁,誰也管不著誰。」
廣安侯府休妻一事,做的卻也不地道,只是張漱玉鬧了這麼一出,又叫人覺著廣安侯府也不該將這種動不動就甩鞭子的媳婦留下。
這張家女若是沒被休,將來必定是要做候府夫人,叫廣安侯府見著也堵心。
想來想去,那些好事的人最後得了個結論,還是休了好!
聖上那邊不管旁人家事,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反正北邊戰事賞罰的事早已下了聖旨。
正如黛玉所料,廣安侯夫人是個母親,也只有一個兒子了,怎麼會叫他再去冒險!就算南邊無戰事,但那山水險惡,萬一病了活著傷了,他廣安侯府還有什麼活路?
候府二爺請命的摺子才送出去,廣安侯夫人便哭哭啼啼進宮求皇后娘娘去了。並未費什麼周折,聖上便來了口諭,要廣安侯府安心守孝,又著其家中二子,好生孝順母親,不得再提往南去一事。
廣安侯府二爺就算孝順,卻也不是全然沒個脾性,此事被母親從中作梗,沒了後文,當日就把自己關在房中,一日不曾吃喝。
天已然入暮,候府大奶奶才勸了婆母吃些東西,又叫人做了清粥小菜,收拾了一下衣裝和髻發,親自端了給小叔送去。
她敲了敲門,見裡面沒什麼反應,站了一會兒,又敲幾聲,隔著們對裡面那人說到。
「二叔,如今家中只得你一個了。母親就指著你過活,你怎麼能拋下母親,惹她傷心,我好容易才勸了母親用些東西,你就瞧在嫂嫂辛苦的份上,也用一些吧!」
候府大奶奶如此說了,裡面還是沒動靜,便又帶了哭腔,繼續說到。
「只恨我這個做嫂嫂的不爭氣,沒有給你哥哥留下一兒半女,若是家中再有個男丁,也不必耽誤二叔建功立業了。」
她說到傷心處,竟是小聲嗚咽起來。
「嫂嫂莫要傷心,折煞我了。」
不多時果然門開了,只是這候府二爺未曾叫人服侍,只自己將食盒拎了進去,又將門關了。
他看著食盒發了好一會兒呆,半響才嘆了一口氣,若是他和張漱玉能有個孩子,她也不會被母親休棄了。
第195章 傳宗
鬧過了絕食那一陣, 廣安侯府的二爺也想明白了,如今家中沒個孫輩,他傳宗接代的任務一日未完成, 一日母親就不會讓他出去建功立業。
況且早前因為長子無出,侯府對這事雖然心裡急, 明面上還是不怎麼催促, 若是二房孫兒生在長房之前, 成了長孫,也是不好。
是以張漱玉家過來一年肚子裡沒個動靜,也沒人催促, 畢竟早她一年進門的大嫂,也沒有消息。
又過了一日, 安家二爺就來找母親請罪了。
「母親,那日嫂嫂說得對, 卻是孩兒莽撞了, 等出了孝期, 也當與我另安排一門親事,傳宗接代是為要務。」
侯府夫人見兒子忽的這麼懂事,欣慰的都流了眼淚。「你總算是明白了母親的苦心,可是長大了。」
又連忙問兒子,「可有中意的姑娘,母親先給你定下。」
這一點侯府夫人倒是同早前一樣,更為溺愛幼子, 還是以他喜好為先。
只是當兒子的如今卻是對是否喜歡沒什麼要求了,畢竟早前一個喜歡的, 娶了回家中也沒個什麼好結果。
侯府二公子大義凜然道:「將來這女子要掌王府諸事,還是母親做主。」
這話更加得母親的歡喜了, 侯府夫人難道笑了,連連點頭。「好好好、母親必定給你挑一個樣樣俱全的!」
……
見二兒子這般懂事,侯府夫人又想到這幾日一直辛勞的大兒媳婦,特地去她的院子看一看她。
這本是她千挑萬選將來要執掌侯府的人,可惜卻年紀輕輕,也同她一樣成了寡婦。
侯府夫人看著清瘦了許多的兒媳,說道。「好孩子,這些時日苦了你了,難為你守著。」
「是媳婦無能,沒能給大爺留個後。」侯府大奶奶不敢托大,連忙說道。
於此事上,侯府夫人卻是難得的開明,反是勸慰兒媳。「這哪裡怪得你,母親當年也是成婚要有三年才開的懷,只是我這孩子走得這樣早,膝下卻也寂寥。」
只見大奶奶淚落連珠子,捏著帕子,抽抽噎噎道。「我總會守著大爺的,媳婦只有個心愿,若將來二叔膝下子嗣多了,或是孫輩也好,若是能過繼一個到大爺膝下,媳婦就是來世做牛做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