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頁
但他們到底還是沒料著當世群雄患得患失與積極進取並存的心態。既怕韓氏二十年後失諾,怕自己子嗣到時沒有那份雄心,又有幾個親自隨船,親眼看了新洲的土地物產,深以為喜,根本一天都等不得了。
在陳餘這等還算壯年的諸侯串聯之下,諸侯向韓川上書,請求自帶人手前往新洲開拓。至於說人手不足?
笑話了,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去那遠邦立國的又有哪個人手足用了。不就是憑著超出土人的技術,率部族以武立國,把都城外的人漸漸化為國人嗎。齊國當年哪有後來的地盤,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打出來的。
新洲他們去看過了,當地又不是沒有人,那些土人風俗與殷商相近,也不是不能交流教化的,勞作之事,收買當地土人做就行。
羋姓熊氏當年不過荒僻之主,周封以子男之田,居于丹陽,然終有八百年社稷,成南方大國,與秦齊爭雄一時。
秦國祖上更是為天子養馬駕車的出身,得封之後更是與楚國一樣被視為異類,後來怎麼樣,諸侯大國還不是被人家一鍋端了。
他們如今臣服於齊國,前往新洲開拓,不說比秦國,可也遠勝當年熊氏處境,又怎麼不能為子孫開數百年基業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川終於也鬆口了,以圖劃疆,新洲北部有沃野千里,然而無山可憑,颶風難克,暫不授土。南部富饒炎熱,有兩處膏腴之地被齊國自己圈走,為華之郡縣。其他諸地,有異士一一標明地理出產,在朝上分與諸侯。
這可真是足足爭了得有大半年時間,事關將來幾百年的利益,諸侯大部分是亂世里打出來的,朝上爭出了火氣,出了宮門擼袖子就打起來的不止一人。
張良直接稱病閉門不出,免得有人找到他府上求他說情。不過他倒是給韓王成出了主意,讓他不必去跟諸侯爭,而是多與天子敘情。
果然,韓川見他知趣,很快就向他明言了,韓氏畢竟是一族,連姓氏都沒有分開,他這淮陰韓氏太過孤弱,雖然不願意復韓,但也想著將王室這支韓氏引為宗室,作為天子屏障。
韓成大喜,立拜於地,願為天子之屏,世代替天子征討不臣!
如此,得了一塊好地,心滿意足地閉門不出,免得惹人紅眼。
燕王近支宗室凋零,但燕國姬姓並不是沒人了,這次出乎他們意料的,天子竟然讓他們也推舉賢良,在新洲南部給燕國重立社稷。
詔書言道燕國拓邊有功,昔日戎狄勢盛,燕國獨力於邊境撐持近百年,頗為不易。為酬謝其功,當有封國之賞。
如此意外之喜,燕國舊宗室自然不敢多事,不但在封地上沒什麼爭一爭的想法,連人選也沒有推舉族中貴胄,而是找了一名投身軍旅,在韓信麾下立了不少功勞的旁支子弟,推為燕王。
齊國姜氏同依此例,田氏則作為反秦群雄之一,也一併得了封國。
魏豹則幾乎不敢相信,因為魏王咎的保民之舉,魏國社稷得以重立,他同樣得到封國。不過他可沒客氣,跟陳餘狠狠幹了一架,當街扭成一團,馬車都推翻在地了——就為了爭一塊都不知道有什麼用的能產那黑金石油的土地。
其餘諸侯,盡皆如此,爭了大半年,漸漸也塵埃落定。
只有一個梁王,卻一直沒有他的封國的確切消息。諸侯們也默契的不提他,不與他議論此事,只是人人心中暗想,那個漢王肯定就是梁王,沒跑了。
劉邦也不知道心裡急不急,看著卻比其他人都悠閒淡定,每天在臨淄招貓逗狗的,越活還越精神了。
韓信仍在關中,張澤若先回了臨淄,待諸侯封國定下,劉邦正在市集中閒逛時,從梁國帶來的家僕急急地找他回去:「張御史請大王入見!」
劉邦不急,先回府更衣,一邊讓人穿鞋一邊問:「說清楚,是御史要見我,還是張夫人要見我?」
下人哪裡曉得,張澤若身兼兩職,既是朝臣又是太子夫人,一下哪說得清。
劉邦便一笑,上車去了。
在宮門前他遇見了蕭何,不由微愣:「怎麼把你也……走吧,一起去。」
天子與皇后不知是沒露面還是不知情,他們被直接帶到了韓信與張澤若的宮室,廳中已經擺了酒,不見人。
領他們入內的宮衛只說王后請他們自便,稍候便至,然後就退了出去。
蕭何坐著發愣,劉邦拿起筷子招呼他:「吃著,喝著,別虧了自己。」
蕭何苦笑:「大王,到了現在,你與我還不能說實話嗎?」
「說不說的,你們不是都猜到了麼。我本來也不想牽涉你,但是看來還是避不開啊。我與你實說了吧,在那所謂的夢裡,一開始我也沒看重他,是你力薦,又在他因我之輕慢而離開後追他回來,我才重用了他。也是因此,儘管你與他也說不上多少相交,最後呂雉要騙他入宮擒殺,就是著你寫信去的。你說今天王后叫你我同來是作什麼?吃吧,死也要吃飽嘛。」
蕭何聽得呆住了,勉強挾了一筷子,卻是辨不出滋味。心中又覺得荒謬,又覺得冤枉。
跟劉邦不一樣,他是真的什麼也沒做過,什麼也不知道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在陳餘這等還算壯年的諸侯串聯之下,諸侯向韓川上書,請求自帶人手前往新洲開拓。至於說人手不足?
笑話了,當年周天子分封諸侯,去那遠邦立國的又有哪個人手足用了。不就是憑著超出土人的技術,率部族以武立國,把都城外的人漸漸化為國人嗎。齊國當年哪有後來的地盤,不就是這麼一點一點打出來的。
新洲他們去看過了,當地又不是沒有人,那些土人風俗與殷商相近,也不是不能交流教化的,勞作之事,收買當地土人做就行。
羋姓熊氏當年不過荒僻之主,周封以子男之田,居于丹陽,然終有八百年社稷,成南方大國,與秦齊爭雄一時。
秦國祖上更是為天子養馬駕車的出身,得封之後更是與楚國一樣被視為異類,後來怎麼樣,諸侯大國還不是被人家一鍋端了。
他們如今臣服於齊國,前往新洲開拓,不說比秦國,可也遠勝當年熊氏處境,又怎麼不能為子孫開數百年基業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川終於也鬆口了,以圖劃疆,新洲北部有沃野千里,然而無山可憑,颶風難克,暫不授土。南部富饒炎熱,有兩處膏腴之地被齊國自己圈走,為華之郡縣。其他諸地,有異士一一標明地理出產,在朝上分與諸侯。
這可真是足足爭了得有大半年時間,事關將來幾百年的利益,諸侯大部分是亂世里打出來的,朝上爭出了火氣,出了宮門擼袖子就打起來的不止一人。
張良直接稱病閉門不出,免得有人找到他府上求他說情。不過他倒是給韓王成出了主意,讓他不必去跟諸侯爭,而是多與天子敘情。
果然,韓川見他知趣,很快就向他明言了,韓氏畢竟是一族,連姓氏都沒有分開,他這淮陰韓氏太過孤弱,雖然不願意復韓,但也想著將王室這支韓氏引為宗室,作為天子屏障。
韓成大喜,立拜於地,願為天子之屏,世代替天子征討不臣!
如此,得了一塊好地,心滿意足地閉門不出,免得惹人紅眼。
燕王近支宗室凋零,但燕國姬姓並不是沒人了,這次出乎他們意料的,天子竟然讓他們也推舉賢良,在新洲南部給燕國重立社稷。
詔書言道燕國拓邊有功,昔日戎狄勢盛,燕國獨力於邊境撐持近百年,頗為不易。為酬謝其功,當有封國之賞。
如此意外之喜,燕國舊宗室自然不敢多事,不但在封地上沒什麼爭一爭的想法,連人選也沒有推舉族中貴胄,而是找了一名投身軍旅,在韓信麾下立了不少功勞的旁支子弟,推為燕王。
齊國姜氏同依此例,田氏則作為反秦群雄之一,也一併得了封國。
魏豹則幾乎不敢相信,因為魏王咎的保民之舉,魏國社稷得以重立,他同樣得到封國。不過他可沒客氣,跟陳餘狠狠幹了一架,當街扭成一團,馬車都推翻在地了——就為了爭一塊都不知道有什麼用的能產那黑金石油的土地。
其餘諸侯,盡皆如此,爭了大半年,漸漸也塵埃落定。
只有一個梁王,卻一直沒有他的封國的確切消息。諸侯們也默契的不提他,不與他議論此事,只是人人心中暗想,那個漢王肯定就是梁王,沒跑了。
劉邦也不知道心裡急不急,看著卻比其他人都悠閒淡定,每天在臨淄招貓逗狗的,越活還越精神了。
韓信仍在關中,張澤若先回了臨淄,待諸侯封國定下,劉邦正在市集中閒逛時,從梁國帶來的家僕急急地找他回去:「張御史請大王入見!」
劉邦不急,先回府更衣,一邊讓人穿鞋一邊問:「說清楚,是御史要見我,還是張夫人要見我?」
下人哪裡曉得,張澤若身兼兩職,既是朝臣又是太子夫人,一下哪說得清。
劉邦便一笑,上車去了。
在宮門前他遇見了蕭何,不由微愣:「怎麼把你也……走吧,一起去。」
天子與皇后不知是沒露面還是不知情,他們被直接帶到了韓信與張澤若的宮室,廳中已經擺了酒,不見人。
領他們入內的宮衛只說王后請他們自便,稍候便至,然後就退了出去。
蕭何坐著發愣,劉邦拿起筷子招呼他:「吃著,喝著,別虧了自己。」
蕭何苦笑:「大王,到了現在,你與我還不能說實話嗎?」
「說不說的,你們不是都猜到了麼。我本來也不想牽涉你,但是看來還是避不開啊。我與你實說了吧,在那所謂的夢裡,一開始我也沒看重他,是你力薦,又在他因我之輕慢而離開後追他回來,我才重用了他。也是因此,儘管你與他也說不上多少相交,最後呂雉要騙他入宮擒殺,就是著你寫信去的。你說今天王后叫你我同來是作什麼?吃吧,死也要吃飽嘛。」
蕭何聽得呆住了,勉強挾了一筷子,卻是辨不出滋味。心中又覺得荒謬,又覺得冤枉。
跟劉邦不一樣,他是真的什麼也沒做過,什麼也不知道啊。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