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真想與你真正戰過一回,看誰才是當世兵家第一。」
「自然是我。」韓信將筆一擲,嘴上絲毫不讓,「若你想試,也不妨一試。」
項羽是當真意動,可是思及叔父先前告誡,半晌還是泄氣道:「比不成了。你那火炮一時沒有克制之法,我項氏也不能由著我一人之念妄動。我約你來,是想同你說,西域給你,我要西征,還需要你們糧草軍備的支援。」
「西征?」這一下韓信是真的吃了一驚,不由重複了一遍,「西征?」
「正是。」項羽又神氣了起來,一揮右臂,指向西邊,「不還是你們那里出的地圖嗎,我這些年從商隊那里也問明了地理,西域往西是大夏,大夏往西是安息,再往西,就是你們遠航打過一仗的塞琉西了。怎麼樣,我往西征,讓他們臣服在我項氏的腳下,我項氏事韓氏,仍如諸侯事周天子,西域便交給你。讓我殺過一遭,相信你們能省不少事,這個交易如何?」
原來如此。韓信已經明白了。
項梁確實給項氏找了另一條路。楚王肯定是會得到分封的,但項氏並不能肯定他們能得到什麼。趙國的陳餘和張敖因此前往身毒打拼,項氏則立足西域,把目光看向了西邊的廣闊天地。
但韓信看著項羽的炯炯目光,心裡覺得,項羽所想,未必與項梁完全一致。
「項兄,你直說吧,你自己的打算是什麼。我且明言在先,西域往西諸國並非化外之地,只是民風與我不同。你若西征立國,恐怕極難落足。不如在臨淄稍待幾年,那遠方大洲豐饒無比,絕不會少了你項氏的好處。」
「哈,果然知我者伯南也。」
項羽也不拖拉,直言相告:「叔父只想我拿下部分大夏的土地,為項氏搏一處封地。我卻不願僅僅如此。你們早放出話來,雖是分封,仍要受齊國節制,律法官吏一如齊國,並非成周分封的故例。我自認如今確實不是你們對手,但也不願就此臣服,更不願以降服來換一處封地,我要的事物,自是要自己去奪。」
他再度指向西邊,意氣昂昂:「民風不同又如何,我自變之。他日我項國,雖歸於你韓氏臣屬,卻如昔日齊魯鄭晉,仍是天子的兄弟叔舅之國!」
好,這才是項羽。韓信心中喝了聲彩,應道:「如此,我當下便可允了你,其餘細務,再交旁人詳談。只是項兄,我仍是要勸你一句,既是要在大夏立足再往西征,切切不可再濫殺了。」
「我有數。」項羽笑道,也不知道是真有數,還是隨口敷衍,卻又興致勃勃地說道,「他日我征西到了塞琉西,說不定還要與伯南相約共擊之,平分其國土人口,到時你可不要占我的便宜。」
這都得到什麼時候了,齊國的重心不在那處,不與他爭也無妨。況且人種文明都極不相同,項羽只是征伐容易,想要以大夏和安息的土地立國,恐怕就要消耗一生的時光。若是僅僅征伐殺戮,那也只能像極西之地那位亞歷山大一樣,縱是能打破那塞琉西帝國,最後也是身死國分,偌大的國土盡便宜了他人。
現在有項梁在,這樣的道理應該會同他講。項梁不在,旁人也約束不住項羽,說了也是白說。韓信為之失笑,同樣允了下來。
兩方軍馬恐怕都等得有些急了,二人不再耽擱,擊掌立約,各自回返軍中,派文臣商談。一切妥當之後,項氏軍攜帶糧草軍械緩緩向西,軍中還悄悄多了幾台火炮,以及剛學會操炮的士兵。而韓信軍,則在西域百姓如釋重負的淚眼中進駐原先諸國,以軍士為吏,先將當地管理了起來。
關中、西域,兩處都急需人手。這一年齊國的官吏之舉,名額突然增加得極多,又是一批年青人抓到了機會。敢於孤身遠走前往西域的人幾乎都考上了。
想來二十年後,這些人中,總會有幾個脫穎而出,將自己的名字留於史冊之上吧。
第168章 梁王、漢王(正文完)
韓信身為太子不能長久留在西域, 待了半年初步穩定後離開。但他也沒有立即回到臨淄,而是在關中又停留了一年多,既梳理關中政務, 又遙遙控制西域, 直到一切步入正軌才回歸。
這近兩年的時間, 心境自是大不相同。長安如今未曾營造, 他專程去了一趟,悵然若失,過去種種, 果然如一夢掠過,只在他心頭留下些許印跡, 於這世間卻不留痕。
張澤若牽掛女兒韓晶, 在關中與他理政數月後就先行迴轉。朝中也有人提議遷都至關中,不過很快就被其他人駁了回去。
關中固然是帝王之基,然而如今齊國北控遼東,南治南洋,東過東州之外還有豐饒新洲以待開發。關中就顯得偏了, 不適合為都。臨淄近海又處帝國疆域之中, 舊齊國之地又宜農宜漁, 煤鐵油俱全,物阜民豐, 正是合適做都城的地方。
要說不足, 也就是不如關中有險關要塞。不過現在有了新的武器, 守關與過去自有不同, 講究也不一樣。這個弱勢已經不算特別不足, 自然也不必再起遷都之念了。
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韓川夫妻父子原是想先賜予封號,諸侯可以派出人手, 隨船到新洲考察,一二十年後再前往開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自然是我。」韓信將筆一擲,嘴上絲毫不讓,「若你想試,也不妨一試。」
項羽是當真意動,可是思及叔父先前告誡,半晌還是泄氣道:「比不成了。你那火炮一時沒有克制之法,我項氏也不能由著我一人之念妄動。我約你來,是想同你說,西域給你,我要西征,還需要你們糧草軍備的支援。」
「西征?」這一下韓信是真的吃了一驚,不由重複了一遍,「西征?」
「正是。」項羽又神氣了起來,一揮右臂,指向西邊,「不還是你們那里出的地圖嗎,我這些年從商隊那里也問明了地理,西域往西是大夏,大夏往西是安息,再往西,就是你們遠航打過一仗的塞琉西了。怎麼樣,我往西征,讓他們臣服在我項氏的腳下,我項氏事韓氏,仍如諸侯事周天子,西域便交給你。讓我殺過一遭,相信你們能省不少事,這個交易如何?」
原來如此。韓信已經明白了。
項梁確實給項氏找了另一條路。楚王肯定是會得到分封的,但項氏並不能肯定他們能得到什麼。趙國的陳餘和張敖因此前往身毒打拼,項氏則立足西域,把目光看向了西邊的廣闊天地。
但韓信看著項羽的炯炯目光,心裡覺得,項羽所想,未必與項梁完全一致。
「項兄,你直說吧,你自己的打算是什麼。我且明言在先,西域往西諸國並非化外之地,只是民風與我不同。你若西征立國,恐怕極難落足。不如在臨淄稍待幾年,那遠方大洲豐饒無比,絕不會少了你項氏的好處。」
「哈,果然知我者伯南也。」
項羽也不拖拉,直言相告:「叔父只想我拿下部分大夏的土地,為項氏搏一處封地。我卻不願僅僅如此。你們早放出話來,雖是分封,仍要受齊國節制,律法官吏一如齊國,並非成周分封的故例。我自認如今確實不是你們對手,但也不願就此臣服,更不願以降服來換一處封地,我要的事物,自是要自己去奪。」
他再度指向西邊,意氣昂昂:「民風不同又如何,我自變之。他日我項國,雖歸於你韓氏臣屬,卻如昔日齊魯鄭晉,仍是天子的兄弟叔舅之國!」
好,這才是項羽。韓信心中喝了聲彩,應道:「如此,我當下便可允了你,其餘細務,再交旁人詳談。只是項兄,我仍是要勸你一句,既是要在大夏立足再往西征,切切不可再濫殺了。」
「我有數。」項羽笑道,也不知道是真有數,還是隨口敷衍,卻又興致勃勃地說道,「他日我征西到了塞琉西,說不定還要與伯南相約共擊之,平分其國土人口,到時你可不要占我的便宜。」
這都得到什麼時候了,齊國的重心不在那處,不與他爭也無妨。況且人種文明都極不相同,項羽只是征伐容易,想要以大夏和安息的土地立國,恐怕就要消耗一生的時光。若是僅僅征伐殺戮,那也只能像極西之地那位亞歷山大一樣,縱是能打破那塞琉西帝國,最後也是身死國分,偌大的國土盡便宜了他人。
現在有項梁在,這樣的道理應該會同他講。項梁不在,旁人也約束不住項羽,說了也是白說。韓信為之失笑,同樣允了下來。
兩方軍馬恐怕都等得有些急了,二人不再耽擱,擊掌立約,各自回返軍中,派文臣商談。一切妥當之後,項氏軍攜帶糧草軍械緩緩向西,軍中還悄悄多了幾台火炮,以及剛學會操炮的士兵。而韓信軍,則在西域百姓如釋重負的淚眼中進駐原先諸國,以軍士為吏,先將當地管理了起來。
關中、西域,兩處都急需人手。這一年齊國的官吏之舉,名額突然增加得極多,又是一批年青人抓到了機會。敢於孤身遠走前往西域的人幾乎都考上了。
想來二十年後,這些人中,總會有幾個脫穎而出,將自己的名字留於史冊之上吧。
第168章 梁王、漢王(正文完)
韓信身為太子不能長久留在西域, 待了半年初步穩定後離開。但他也沒有立即回到臨淄,而是在關中又停留了一年多,既梳理關中政務, 又遙遙控制西域, 直到一切步入正軌才回歸。
這近兩年的時間, 心境自是大不相同。長安如今未曾營造, 他專程去了一趟,悵然若失,過去種種, 果然如一夢掠過,只在他心頭留下些許印跡, 於這世間卻不留痕。
張澤若牽掛女兒韓晶, 在關中與他理政數月後就先行迴轉。朝中也有人提議遷都至關中,不過很快就被其他人駁了回去。
關中固然是帝王之基,然而如今齊國北控遼東,南治南洋,東過東州之外還有豐饒新洲以待開發。關中就顯得偏了, 不適合為都。臨淄近海又處帝國疆域之中, 舊齊國之地又宜農宜漁, 煤鐵油俱全,物阜民豐, 正是合適做都城的地方。
要說不足, 也就是不如關中有險關要塞。不過現在有了新的武器, 守關與過去自有不同, 講究也不一樣。這個弱勢已經不算特別不足, 自然也不必再起遷都之念了。
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韓川夫妻父子原是想先賜予封號,諸侯可以派出人手, 隨船到新洲考察,一二十年後再前往開拓。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