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章:貓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雪在看到陳諾點頭後,心裡沉默了片刻,也沒有多想,站起身來,向陳諾一笑,說道:「如果大哥哥當真有這個心,設不設香案,拜不拜把兄妹我看倒也沒有關係……既然大哥哥你沒有話說,青衣妹妹還在等著雪兒我回話呢,雪兒我就先下去了。」看到陳諾點過來的頭,趙雪方才一轉身從陳諾這裡出去了。

  「呵,倒也不錯,難得在這一世突然多出了這麼一個妹妹。」陳諾莞爾一笑,心裡不知為何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但片刻即被他掃蕩一空。他這裡,立即強行將自己的思緒拉回到眼下的瑣事上來。徐州本來不利的戰局,最後因為陶謙的昏聵,導致他不戰自潰,退兵而去,那邊也算得是暫時告一段落,他可以在短時間內不必憂心。但眼下……眼下公孫瓚大軍臨城,也已經經過了數次的試探性進攻,只怕接下來將有一場大戰了。

  大戰陳諾不怕,但就怕如此寒冬,將士們該如何熬轉?前時,他因為衣甲的事情,數次向上面打『報告』,請求批准。然而,一直未有回音。後來從逢紀那裡讓他偶然知道,這件事情袁紹給出的說法是準備將從平原調運來的一批衣甲挪到他軍中。本來,這是件好事情,能接濟多少接濟多少。然而,當他從逢紀的話里知道這批從平原運來的衣甲,原本是準備調入呂布軍中的,也是急需之物,他心裡也一下子有了想法。他的將士是人,呂布手上的將士難道就不是人?雖然說在這件事情上他並不能自主,但明明知道奪他人之所愛將要激怒他人,這樣的蠢事他還能做嗎?不是他陳諾怕惹事,不敢得罪呂布,實在是做人也得講求留有餘地不是?

  俗話說,何以罰,予以奪;何以怒,許不予。這樣的事情非陳諾之所願為。

  而且,從逢紀的話里,陳諾也一下子感到了袁紹的險惡用心。乍一看,袁紹這是在偏幫他,可是仔細一看,焉知不是袁紹在倒壞水?如果他當真的接受了這批衣甲,呂布會怎麼想?大概會怒袁紹,但或許會更加怒他。如此一來,袁紹正好可藉助呂布之手來對付他。而這,也正是袁紹的本意。可是,明明知道袁紹這麼做的目的在此,他能推卻得了嗎?

  不能!不但不能,而且還要裝作不知。

  如果他為了不得罪呂布,不惹怒呂布從而拒絕了袁紹的本意,袁紹會怎麼想?袁紹大概會想,陳諾這人果然狡猾。如此,反是惹怒了袁紹。他與袁紹的關係本來就很微妙,最近又因為黑山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如果陳諾執意要破壞袁紹的意圖,看起來很是聰明,可其實呢……其實是很糊塗。如果陳諾真的拒絕了袁紹的『好意』,大不了是結緣了呂布,說不定呂布還會跟他從此走得近。可那又能如何?袁紹本忌憚他,他若跟呂布走得近了,袁紹又會怎麼想?除非他不用顧忌袁紹的態度,他才可以如此的『放肆』。但這有可能嗎?絕不可能,他既定的目標既然是養望以立足冀州,焉能輕易更改之?

  如果因為不怒一個呂布,而怒到了袁紹頭上,只怕是陳諾最大的錯誤。小怒怒於呂布,頂多也就是跟呂布不和;大怒怒於袁紹,則讓他們的關係雪上加霜,十分之不利。到底何取何舍,怎不弄清楚明白?在陳諾現在看來,寧得罪呂布,也決不能得罪袁紹。所以,在一番權衡後,陳諾當時在逢紀面前反是裝傻充愣起來,只是說他軍中實在缺乏衣甲,如果能從平原調來的物資里稍稍支援一下他的部下,他當然很是樂意接受的。

  逢紀之所以將這件事情提前告訴陳諾,也是有意為之的。他當時聽陳諾這麼一說,也是稍稍愣住,隨即故意拿話提醒他,說如果你接受了呂布應該有的物資,只怕會因此得罪呂布云云。陳諾心裡既然打定了主意,自然不會輕易更改之,仍是裝傻起來,只是說這批物資雖然是從平原調來準備支付給呂布軍的,但既然袁公已準備暫時挪用,不管是調到甲的軍中也好,乙的軍中也罷,那自然是有袁公的打算,我們做為麾下的當自服從云云。

  陳諾說話的時候,逢紀就刻意觀察著陳諾的表情,可是從陳諾一部臉龐上,他一丁點的東西也看不出來,也不知陳諾是真糊塗還是假糊塗。但他可以欣慰的知道,他在一番試探加提醒後,陳諾仍是一副事不關己的樣子,並沒有立馬急色指出其中的厲害顯得暴跳如雷的樣子,不管他是不是在裝,但他能做到這一點也實在是難得了。逢紀心裡這麼計較著,又不由投去陳諾一個目光,暗暗的點頭。

  這件事情,陳諾雖然是以極其理智的態度將之處理了,但陳諾心裡其實還是不願意輕易激怒呂布的。畢竟多一個敵人,不如多一個朋友。既然註定要得罪下來了,那麼也只能是任由著事態的發展,不予置理。倒是,這批衣甲縱然最後是到手了,只怕也頂不了多大的事兒。呂布手上本沒有多少士卒,配備給他的衣甲能有多少?就算是全部截獲到他這裡,只怕也是不夠他軍中三成的人更換的。那麼,還有七成的人該怎麼辦?

  頭疼,實在是頭疼!陳諾想到這裡伸手在頭額上輕輕揉了揉,不敢去想了。今冬,本來就比去年要寒冷得出奇,若是沒有衣甲及時更換,別說是打仗了,只怕連苦熬都熬不過去。他數戰以來所積攢的資本,除了讓陳榮帶了點去徐州了,其餘的就在這裡了,眼下已有多人因為天寒緣故凍死凍傷,他可不能眼睜睜的看著事態朝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不行得再想辦法向袁紹伸手要更多的衣甲。

  哎,這也正是寄人籬下的煩惱啊!何時,我才能夠自力更生呢?陳諾揉著眉頭一通亂想,因又想到黑山副帥王當頭上。上次他來時,因為將軍高覽被黑山人馬圍住,他才不得已出手相救。不想,因為此事事後還惹出了不少的麻煩。從與逢紀的聊天裡,他隱隱知道,對於此事袁紹是很有意見的。

  其實,不怪袁紹有意見,只怕他人聽了也會起疑。畢竟,誰又能理解,一個在戰場上敵我相見的雙方,最後因為單獨見面說了一席話,然後就直接撤軍而去,這與誰能不亂猜亂想呢?誰知道,他與他這一席話到底說了些什麼,是談判還是密謀?否則何以一席話就叫其撤軍了?更何況,在當初取得冀州時,陳諾就曾得過黑山的相助,說起來這層關係又該如何理清?

  如果說黑山是友吧,可是黑山如今站在了公孫瓚一邊,還幫助公孫瓚對付冀州。可如果說是敵吧,好像又說不過去。起碼,在黑山,陳諾的話還是管用的,不然他與黑山副帥一席話後焉能令其馬上撤軍?但問題出來了,他陳諾可是袁紹的將,如今袁紹正與公孫瓚對敵,黑山相助於公孫瓚,那就是間接的與袁紹為敵了,身為袁紹的麾下陳諾,自然是站在袁紹的一方。可如今,兩陣對敵了,陳諾的話仍是管用,其之一語可退敵,這叫外人怎麼說?不明白的,還以為黑山仍跟袁紹是友呢;明白的,則不理解陳諾為什麼在黑山之中仍是有那麼大的臉面,他們之間是不是有什麼貓膩?

  外間的猜測已是風雨密布,而猜忌心重如袁紹,他會怎麼想?雖然說起來,從此事發生後,到現在,他袁紹表面上仍是未有質疑他一句,但實際上,陳諾也能清楚的知道,只怕袁紹在此事上早已是對他猜疑不定了。他越是保持沉默,就越是讓人覺得害怕。雖然在這件事上陳諾自問無愧於心,並沒有跟黑山有過過多的貓膩,甚至他可以喊聲冤枉,畢竟王當在與他見面時那種不善的眼神,分明是要捉他的意思,還哪裡有什麼善意可言?可是,這些事件他能跟別人解釋得清楚嗎?解釋不清。更不需要解釋。

  有時候,選擇不解釋,反而更好。當然,他也知道,逢紀跟他提起這點,是想他能跟袁紹當面解釋解釋,以釋袁紹心中的疑竇,緩和緩和他們之間微妙的氣氛。但陳諾知道,以袁紹的性子,你越是跟他解釋,他只怕越是猜疑,所以他最終選擇沉默,任由著事態的發展。

  因黑山一事,陳諾又聯想到同樣身為黑山大帥的於毒來,以及那個一心要逆襲冀州的壺壽。那邊許久沒有動靜了,不知最近狀況如何了?心動至此,當下陳諾立即讓人上來,向他詢問起於毒那邊的消息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