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章:陳然之主政修縣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雖然是亂世,但無節不歡,正如趙雪說的那樣,不管是亂世還是太平日子,這節日還是要過的。不單單是家人間的團聚,也是為了祭祀列祖緬懷先人,期盼更好的日子。

  更何況,在此兵荒馬亂之際,人命如草芥,面對著疾苦,既然避免不了,那麼精神上起碼要有所寄託。

  城內居民先人的墳墓大都在城外,眼見節日將至,而黃巾軍未退,搞不好今年就連拜祭祖先都困難了。

  那些城中的居民為此傷著腦筋,既然出不了城,那登城遙拜總可以吧?於是有些人就想出了歪點子,居然置辦了祭品,帶著香紙,三個五個成群的就跑到了城門邊,嚷嚷著讓守軍放行。

  不說此刻是戰時,城上都是陳諾調集駐防的人馬,焉能讓他人隨意混入?若有奸細那還了得?就是平時,也斷斷沒有這樣胡鬧的。那些要登城的自然一波接一波被守兵統統轟走了。

  雖然暫時遏制了這些人,但眼看著節日將臨,要求放行的人也跟著愈加的增多了。

  陳諾這些日子以來忙於城內外軍政,也實在沒有空閒體察民情,就連四城的守衛上,也都暫時交給了趙雪和潘璋二人處理了。

  這修縣城池雖小,畢竟五臟俱全,也開了四門。

  這要是在平時,倒是可以便於疏散人流,增加城池規模;但戰時,卻要分兵守衛四座城門,力量也就分散了。

  陳諾的兵力本來就有限,城內雖然表面平定了,但也需要留有基本的兵力維持治安。而能抽調出來守城的,則相應的減少了。陳諾也是不得已,在城中臨時招募了一千多壯丁,將他們全都編入軍伍,一起拉了守城,另外還得徵集民夫勞力搬運石料木塊等物以做守城之用。

  由於守將和士兵都不夠用,陳諾不得已讓潘璋和趙雪各自守衛兩座城門,他則與典韋坐鎮府衙,居中指揮。也幸好,上次一戰後,黃巾軍沒有得到便宜,加上天氣逐漸嚴寒,也並沒有頻繁發兵,偶爾零星蹦躂兩下,也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他難得與典韋出來一趟,也就走街串巷,特尋那些偏僻處走動,想要感受一下居民的生活氣息。

  沿路所見的不過平常,也沒有看出異樣來,倒是走了一陣,卻時不時總能聽到豬羊宰殺之聲,不免詫異。

  陳諾先前還有些迷糊,以為城中居民如此奢侈,能夠吃上肉了,倒也頗有些安慰。只是他打馬走了一陣,突然想到趙雪先前說過的話,道,『臘日前五天,殺豬,前三天,殺羊。』哦,是節日快到了!

  是啊,臘日將近,一家團圓,該是多麼和和美美的事情啊。可是,只見那些人皆都是面帶愁容,似乎並沒有歡喜之意啊?或許是他們在外有未歸的遊子吧?抑或是有別的難言之隱呢?

  一路走來,陳諾看到的差不多都是一樣的苦瓜臉,這叫陳諾如何不納悶?

  等到了城門邊,看見拿著祭品,拎著香紙的百姓,陳諾更是不解,他們何以都圍著城門打轉?

  他上前一問,也終於明白了。

  所謂國家大事唯祀與戎,就算是在干戈之際,那也不能輕易廢了『祀』啊,這是有悖於人情的,怪不得城中居民臨節不歡呢!

  本來小小的修縣城能夠支撐到現在,除了主將陳諾決心守城和將士們的全力合作外,當然更加離不開百姓的支持。

  他軍中糧草本來有限,就算再怎麼節省,也斷斷支撐不到現在的,那都是城中百姓自發捐獻的。也難怪,像陳諾等入城時,不但不滋擾居民,且大軍到日立即張榜安民,嚴令將士掠奪百姓財物,城中這才得以不戡而定。陳諾的仁義之舉,如何不讓百姓歡喜?

  想張角鬧黃巾那會,那可是整日的廝殺搶劫,不然也不會將繁華的修縣弄成現在這樣了。陳諾施之以仁,百姓也自然是報之以德了。

  陳諾當然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要是上面逼得百姓不歡了,那可是什麼也都可能發生的。更何況是在此戰亂之際呢?他可不想在此事上栽跟頭。

  陳諾突然大手一揮,讓持戟的士兵們將大戟撤了,又叫搬開拒馬、鹿角等障礙物。

  這些百姓一看,也都是迫不及待的向前擁擠,都是恨不能立馬登城。

  不過,他們尚未過去,倒是被陳諾的一句話給弄懵了。

  陳諾也沒有刻意去阻攔百姓,而是轉身對典韋命令道:「百姓願意登城者,可!就由典韋你護送他們上去。只是,他們人多,也不是誰都能夠上去的。一家者,年輕人去,老人留下;父子者,子去,父留下;兄弟者,兄長去,弟弟留下!」

  百姓們一聽,都是傻愣了,這是什麼道理。祭祀乃家中男丁的事情,是長幼不分,都得參加的事情,豈有讓年輕人上前老人留下的道理,這又不是打仗選壯丁呢。

  那典韋應了一聲,將身一站,立即將眾人攔了起來。

  典韋叉著手,掃視了眾人一眼,方才吞聲說道:「剛才將軍的話你們可都聽清楚了?你們先想好了誰去,再一個個從我這裡報到!」

  典韋身材本來就是雄壯,加上惡眉冷目,一副兇巴巴的樣子,誰還敢上前?

  人群靜寂了片時,終於有位年長者走上前來,向陳諾躬身一揖。

  這人年紀都是他爺爺輩了,陳諾雖然自恃將軍身份,那也是不敢當的。

  陳諾立即搶上前去,將手虛托:「老人家,快別這樣,折煞小子了,有什麼話您老儘管說吧。」

  那老人家顫巍巍的拿起了旁邊那根拐杖,在孫兒的攙扶下將彎下的身軀稍稍挺了挺,眼卻看也不敢看陳諾,只是連聲道:「那老朽也就直說了,有什麼不中聽的還請將軍恕罪!」

  那老人家頓了頓,得到陳諾的同意後,也就堪堪說了起來:「實不相瞞,自將軍入我修縣以來,我見將軍你不但能夠約束部伍,亦且能為我修縣抗擊蛾賊,實乃我修縣再造之父母;我修縣上下無不感激將軍之德,就是老朽,亦是沒有二話。

  本以為將軍是個能夠體諒他人的人,可是今日將軍的所作所為,實在讓老朽不解!敢問將軍,將軍突然如此舉動,可是有什麼難言之隱嗎?不然以將軍性格,斷斷不會做出如此有悖於人情的事情來。」

  陳諾一嘆氣,點了點頭,說道:「說來慚愧!老人家你實不知,我縱然有心讓諸位登城,但恐怕也是害了諸位。想此刻城下黃巾未走,他們若是被吸引了過來,到時我怕我兵力不夠,難以保證大家周全。

  我也是迫於無奈,這才出此下策,說了這些氣話。但是我若不能同意諸位,又怕諸位誤會我不通情理,有悖於人情,故而不得已才做出這樣的決定來,望望老人家,還有各位原諒!」

  陳諾此話將厲害點到,也頓時讓眼前這些躍躍欲試的百姓心裡有了忌諱。

  如果為了祭祀先人,而將家中頂樑柱置之於危地,這好像又不是他們願意看到的。可是,若在節日裡不能祭祀,進獻祭品給先祖,那豈不是有悖於孝道?

  雖然他們中讀書識字的不多,但先賢『慎終、追遠』的教誨還是略有聽聞的。只要家中有後,豈有將祭祀這等大事輕易荒廢的道理?說不得也只能拼上一命了。

  話已至此,眾人尚在猶豫的當兒,陳諾當然是趁熱打鐵。

  只見他突然轉做愁眉,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背負雙手,迴轉身去。

  那些人都不明白陳諾為何一下子變得如此多愁善感,完全不像是平時那個果敢殺伐將軍。

  也許是陳諾的影響力足夠,他一轉身,那些百姓也都是亦步亦趨的緊跟在了他的身後,都好像一下子忘記了他們此來的目的了。就是那叉腰而立的典韋,此刻看看主公都走了,他怕人太混雜,也是趕緊上前,密切保護在陳諾身邊。

  那陳諾一嘆氣,見是調動了所有人,也就沒話找話的說:「要說起來,我陳某還真是羨慕諸位呢。想諸位都是生在修縣長在修縣,就連祖祭也在修縣。可我呢,身在邊鄙,只因董卓之亂,不得已在冀州從軍。

  如今大過節的,不說回家拜祭祖先,就連看望父母也都只能是夢中之事了。哎,可憐我那父母都雙雙鬢白,如今還要在節日裡為我這不孝子依門而望,想想他們望眼欲穿的眼神,我這不孝子又豈能不為之動容?」

  他說的雖然是身體主人『陳諾』,但感情所至,又豈能輕易分得清彼此?

  想『陳諾』的父母雖然落入董卓之手,尚有得見的希望。而他的父母呢,恐怕從此無緣承歡膝下了。

  他說著說著,居然不覺的淚自先流了出來。那些跟隨在陳諾身後的百姓,最是容易惹愁的了,更何況如今跟他們說話的是他們修縣城目前名義上的父母官呢?又怎能不為陳諾言語所動?

  就連剛才那代表眾人發言的老頭兒一聽,都是禁不住墮淚。若不是出於尊卑有別,當真就要伸出手來安撫陳諾兩下。

  陳諾之所以一直挺到現在,那是因為自知再也回不去了,也只能堅持大丈夫立業的信念,所以一直故意將內心的傷刻意隱藏了。沒想到如今是自己不小心將這內心的痛再次誘發而出,等到冰冷的淚水落到手背上,他也是詫異不小。

  在此時,本來他也是急需他人關心的,但他身為將軍,也知道感情這東西是不能輕易表露的,所以他見好就收。

  等努力將內心的悲傷壓制了下去,陳諾轉而安撫起眾人:「你們也不必著急,其實我也不是非不講理之人,這件事情還是有和緩的餘地。我之所以阻止大家,無非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想若輕易放大家登城,能不能如願祭祀尚在其次,若是因此讓大家送了性命,叫我陳某人如何擔待?

  當然,大家想要祭祀先祖,也不是沒有可能的。如果大家信得過我,就請大家給我一些時間。這臘日雖然無法祭祀,但我向大伙兒保證,一定在『蒸祭日』當天讓大家如願以償。到時大家不但不必冒此危險,而且還能親自上祖墳拜祭,相對於遙祭而言,豈不是更能讓大家表達感情?大家以為如何?」

  眾人聽陳諾前後一說,倒是覺得不錯。只是,此時距離『蒸祭日』也不遠了,可是現在蛾賊就在城外連綿扎著營寨,根本就沒有離去的跡象,到時候真的能夠如願嗎?

  陳諾自然知道他們的顧慮,他拍著胸脯向他們保證:「我陳諾一諾千金,說下的話自然算話,如果『蒸祭日』當天不能兌現諾言的話,我也無顏再見諸位父老了。到時不用大家來攆,我自會滾出修縣城。」

  將軍都說下這樣的重話了,他們哪裡還敢不信?叨擾了兩句,也就紛紛向陳諾告辭了。

  只是,現在距離『蒸祭日』不過數天,而臘日更是在目前了,而黃巾就聚在門外不走,如何能夠在這數天內擊敗黃巾,保證百姓能夠出城祭祀呢?就是趙雪他們聽到陳諾的大話,也都是由不得皺起眉頭,深表懷疑。

  趙雪難得抽空從守備處趕了回來,親自找陳諾說話。

  「將軍,我也知道你也心急城外的黃巾,更是被城內百姓逼得沒了法子,這才說出了那樣話來。可是現在距離『蒸祭日』不過數天了,將軍你可知道現下城外團聚了多少黃巾嗎?不怕將軍知道,他們恐怕足足有五六萬人之多了!將軍一不出城廝殺,二不召集我等計議,難道是要等著天雷擊殺他們嗎?」

  趙雪這邊為陳諾分析著,陳諾好像根本就沒有去聽。

  他突然放下竹簡,說道:「明晚就是臘日了吧?軍中可準備了什麼節目沒有?這酒水雖然禁了,但臘日可是個大喜之日,可不能沒酒!雪兒你是知道的,你大哥哥我這些日子可是想酒想得都快瘋了,你趕緊預備些。」

  趙雪娥眉輕蹙,走上前兩步,說道:「大哥哥你的心情我知道,可是目今賊兵就在城外,一步沒走,我等還哪裡有心情過這個節?」

  陳諾嘿然一笑,一擺手:「雪兒痴話,雪兒前些天還跟我說,這臘日的,不管是太平還是在亂世都是一樣得過,不能少了。也罷,看雪兒這副表情,定是沒有準備了。這樣吧,臘日那天,雪兒就將軍中所有的糧食拿出來,每人賞酒,讓他們好吃好喝一頓,也不能讓他們覺得跟了我陳某人就寒磣了,讓大家有個過節的樣子。」

  趙雪聽陳諾一說,趕緊說道:「可是軍中的糧草已經不多了,要是再大擺宴席犒勞將士,只怕接下來的日子就要喝西北風了。」

  陳諾嘿嘿一笑:「西北風有什麼好喝的?再說了,我這裡不過節,人家城外的賊兵還得過節呢。你這兩天難道沒有注意到嗎,人家那邊雖然糧草拮据,但提起過節他們卻仍是沒有半點的馬虎,又是宰馬又是殺羊的,看來他們是準備狂歡一次了。哈哈,人家城外熱熱鬧鬧,難道我們城內就要冷冷清清的?去去去,趕緊下令,備酒,稱肉,這些可千萬不能沒有,我還等著好好過個節日呢!」

  趙雪鼻子一哼,跺了跺腳,大哥哥這是怎麼了?難道到了城中舒服了兩天,人也跟著飄乎乎了起來?但她聽到陳諾刻意提起黃巾,又看他一副優哉游哉的樣子,似乎是有點明白了。

  「是!大哥哥將軍!」

  趙雪一拜,也就轉身下去了。

  聽她那句不倫不類的『大哥哥將軍』,陳諾苦笑了一聲,搖了搖頭。

  待她去後,又重新拿起了案上的竹簡,翻看著修縣府中留下的帳冊。

  陳諾軍中早前就下了戒酒令,自然沒有酒水留存,而那些肉類,又不准宰殺馬匹,趙雪也只能想法上街去買。只是陳諾的命令下得太晚了,轉天就是臘日了,趙雪雖然手裡拿著陳諾從軍餉里撥出來的一些錢,還想著遍市購買,奈何節日當天都是不做生意的,哪裡去買那些所需的物品?

  趙雪一無收穫,也只好拖著步子回了大營。只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東西根本不用她去準備,城裡的居民早就自發的將這些送到了陳諾的大營,不但糧草,就連酒肉一應都有。

  陳諾眼看著群眾太過熱情,也就沒有回絕他們的好意。但怕不知情的人背後嚼舌根,也就拍著胸脯把話事先言明了:「我陳諾入城之日就已經張貼榜文,嚴令取百姓一物,有敢犯令者斬!本來諸位鄉親的東西我是斷然不能接受的,但正如各位說的,既然是節日,這些也都是你們的一些心意,那我也不好不收了。

  只是,我把話說在前頭,今天我拿了你們的東西,我是不會白拿的,自會有還你們的一天。如果你們不能接受我說的,那麼就請將你們手上這些東西立刻拿回去,恕我不能冒然領受!」

  陳諾話都說到這一步了,那些百姓也只好權且答應著,嬉笑著將東西放下就走人了。要官家還他們所欠,他們是想也沒有想。更何況,這些東西都是他們自願送來的,談什麼還不還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