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就聽一聲鏘然之音響起,圓陣和鐘罩均是猛然一顫,國師面上覆著的面具應聲裂成兩半,噹啷掉落在地,而他始終闔著的雙眸也終於睜了開來。
他和玄憫兩人均是一身雲雪僧袍,身形相似,氣質相近。
對目相望的瞬間,這一站一坐的兩人眸子裡都略過一絲怔愣,又快速斂了回去。
在玄憫有限的記憶里,只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見過一兩次這位“師父”摘下面具後的模樣。即便在外人不得擅入的天機院裡,他也甚少會露出面容。以至於,他對這“師父”的面容印象,始終是模糊的。
現今真正仔細一看,對方同他印象中的模樣僅僅是肖似而已,出入甚多。
最終,還是坐著的國師在怔愣之後忽然極輕地搖了搖頭,似是嘲諷般地輕哂了一聲。
玄憫對他印象模糊,他卻不然,畢竟當初是他將玄憫尋回來的,又從孩童教養成人。
至少玄憫幼年以及少年時候的模樣,他是記得清清楚楚的,甚至於在玄憫接替他成為國師的那些年裡,他也是見過玄憫的模樣的。
“同燈”之名,傳至今日,已歷四人,又或者算是三人。所謂的國師其實一直在換,這幾人模樣也並非完全相同,只是幼年受符陣以及靈藥的刻意影響,長相略有相似而已。
大多時候,國師都是覆著面具的,是以得見真容的人屈指可數,且今日見了,下一回再見興許已是多年之後,略有變化外人也只當是尋常。更何況甚少有人敢毫不遮掩地盯著國師的面容,更多時候,即便帶著面具,那些人也是微微垂著目光不敢直視的。
加之歷任國師的生活習xing以及周身氣質極為接近,以至於常人很難覺察出異樣。
唯獨需要他們費心注意的,是兩任國師相替的過度之期。因為那時候,前一任國師多已有了些年紀,而後一任正值年華。所以,當他人過中年,對外示人時,便開始藉由膠蠟和人皮面具稍作修飾。而玄憫那時候模樣間還帶著一絲少年氣,也同樣需要藉由此類種種方式,將兩任國師之間的差別縮到最小。
起初,是少年時候的玄憫尊崇教誨,將自己的模樣像他靠攏。到了後來,玄憫成為主導時,這種傾向便調轉了方向,變成他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同玄憫相似。
再後來,他們之間發生了太多事qíng,以致於面具戴了便再摘不下來,到如今四目相對時恍然發現,自己連對方真正的容貌都有些陌生了,當真是可笑極了……
玄憫的目光最終還是默然而冷淡地下移一番,落在了國師下巴可怖的血點上,這是將百人福祿功德納入己身的徵兆,只要這些血點最終在命宮之處匯成一點,這陣就成了。而這陣又是同江山埋骨陣緊緊相牽的,此陣既成,怕是江山埋骨也再做不得更改了。
先前國師停了誦經聲時,這些血點還會停止移動,此時上了面部,這些血點仿若已經活了一般,即便國師沒再繼續誦經,它們依然在緩緩朝上移著。
玄憫一撩僧袍當即出手,國師再不坐以待斃,帶著罩頂金鐘,一躍而起!
jiāo手的一瞬,圓陣劇震,巨làng狂掀,奔涌著撲向江松山,將整個黑石灘罩在其下。
一時間,地動山搖,江河震dàng。
然而玄憫一時間卻占不了上風,他的銅錢依然有一枚未解,且不知為何,招招之中,他和國師都有一種古怪的牽連感,並非像薛閒那樣心思想通的牽連,而是不論何種招式落在對方身上,成效似乎總會受到削減。
更何況jiāo手之中,他還得時刻牽制著其他各處,以免江河傾覆,洪水滔天。
當然,國師同樣也奈何不了他。以至於兩方拼力對峙,卻始終高低不分。
玄憫手中的銅錢越來越熱,禁制未解的那一枚嗡鳴不斷,熱得近乎燙手。似乎再多出一招,就會徹底融毀一般。
國師的血點已然過了人中,正朝眼下游移。再出眾的容貌也抵不住這樣妖邪的痕跡,他整張臉都顯得詭異又可怖。
玄憫在jiāo手中始終注意著那片血點,他發現那些血點的移動是愈來愈快的,一旦到了上半張臉,便仿若打通了某個關竅一般,很快便過了顴骨。
然後是雙眼。
接著眉骨。
玄憫手中銅錢乍然一震,最後一枚禁制在千鈞一髮之際倏然解開。老舊的皮殼駁落在地,油huáng的銅皮徹底顯露……
鋪天蓋地的記憶cháo水一般淹了過來。
他在記憶之中回歸於孩童時候,依然是在堂前抄經。矮几是特地為他準備的,剛好適合他的個頭。他站著,一手執筆,姿態嫻熟,明明年紀不大,卻好似已經做過千遍這樣的事qíng一般。
那時候抄經並非為了讓他熟悉經文,也並非是靜心平氣,畢竟他自小就是個冷冰冰不愛言語的xing子。他抄經只是為了練習字跡,讓自己的筆跡同那手抄經書的字跡相像。
不過古怪的是,他即便不練,字跡也同那手抄經書十分相似。
他抄完一頁,想起這些古怪,便抬眼朝一旁的國師看了一眼,開口問道:“師父,這經書是何人所抄?”
國師凝練銅錢的手指一頓,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在並不明亮的屋角顯得模糊不清,讓玄憫看不懂其中的意味。他等了一會兒,才聽見國師淡淡道:“同燈。”
玄憫一愣:“同燈?”
國師“嗯”了一聲,依舊兀自盤著銅錢。
油huáng的光亮從他手中一閃而過,靈氣充沛。
玄憫有些不解:“師父抄的?”
“說過許多回了,莫要叫我師父。”國師頭也不抬地應道,而後頓了頓答道:“此書乃上一位同燈所抄。”
“上一位?”
“國師之位實乃代代相傳,對外卻全當一人,法號自然不變,均為同燈,我是第三位。”國師說完,又過了好一會兒,道:“往後,你便也是同燈。”
他說這句話時,表qíng同樣隱在屋角的yīn影之中,顯得有些晦暗不明。
玄憫微愣,雖然xing子不熱,但他畢竟年紀不大,是以仍有些好奇:“那……原本的法號是什麼?”
他本想慣xing地稱國師為師父,但想起先前的話,又把這個稱呼省去了。
國師淡淡道:“祖弘,也興許是旁的,忘了。”
……
他還想起了第一次自稱為同燈的時候,初滿十九,面容還帶著一絲殘餘的少年氣。他將人皮面具仔細地貼上臉頰,又罩上一層shòu紋面具,領著浩浩長隊去往泰山。
自那以後,他便以國師身份示人的次數便越來越多,因為祖弘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年紀也到了。
他在紛雜用來的記憶之中看到了自己徹底執掌太常寺的零碎之事,頗有些前塵舊夢之感,若是祖弘不曾變卦,他興許會一直如此到此生終了。
儘管祖弘國師一直不願他稱其為師父,但那時的玄憫惦念師恩,是以祖弘遲遲未曾歸隱,又重新想要參與太常寺事務時,玄憫並未阻攔。
畢竟,他本就不執著於國師之位,比起周旋與廟堂之中,他更喜歡獨居山間。
於是在他執掌太常寺十數年後,gān脆將天機院重新讓與祖弘,自己則搬至了山坳竹樓中。因為他天生帶佛骨,靈資又比祖弘qiáng些,有些事qíng,祖弘依然需要他幫忙。
所以,雖然獨居山間,他同太常寺依然保有聯繫……直到祖弘托他卜算真龍劫期。
“為何要卜算劫期?”當時的玄憫受託重回天機院,站在望星樓頂,皺著眉問道。
站在圓桌邊的祖弘換了一身打扮,以免同玄憫出現在一處讓人心疑,聞言他只是平靜道:“前些天算到三年後恐有大災,興許是真龍碰上大劫所致,算出劫期也好早做準備,以免百姓遭殃。”
玄憫有一瞬間覺得古怪。
他在竹樓獨居的時日裡隱約覺察到了一些事qíng,然而遲遲未有憑證。加之祖弘所說的話聽起來並無破綻,所以他略一沉吟後,還是應下了。
而當後來的後來,他得知真龍於劫期當日被人活抽筋骨時,在那數年裡一直隱在暗處的巨大分歧徹底爆發,早年的師恩在那些零零碎碎卻又無處不在的裂痕之中被消磨殆盡,所有令他生疑的蛛絲馬跡終於串成了真相,而那真相比他所估量的還要難以想像,那些拿捏在祖弘手中的生魂枯骨仿佛凝成了一條長鞭,將一切和平之象徹底抽斷。
他並非優柔寡斷之人,所以盛怒之下冷臉直入天機院,將祖弘周身封禁、靈力散全。誰知同壽蛛牽連頗深,以至於他自己因為祖弘的傷而受了影響,這才記憶盡失。
徹底失去記憶前,他匆忙間給自己留了字條,又在慣用銅錢之上加了禁制,以免落入旁人之手。
……
一切零碎而散亂的場景,從幼時到如今,一點兒不落,剛好將曾經所有的缺失一一補齊,仿若大夢一場終於清醒。
玄憫神智終於清明,然而眼前之景卻讓他眉心一緊。
就見祖弘指尖夾著招雷幡輕輕一抖,數十道天雷自九天直貫而下,卻並非要將他置於死地,而是在他頭頂結而成網,直罩下來。
玄憫面色凌然,垂眸一掃。
此時天雷他已躲不得,只會被其壓制不得不落於地面,而在他方才為記憶所擾的間隙中,祖弘已然伺機在他腳下圈了一方符陣。
這陣倒並不致命,而是傀儡陣。若是被天雷順勢壓進陣中,他便會心智全失,任由祖弘擺布。
“我怎麼可能殺你?”祖弘在狂風之中淡聲說著,“只要聽話便——”
就在亂雷壓頂,符陣罩地的千鈞一髮之際,一道長影清嘯一聲,穿過驚濤巨làng,在眨眼之間將兩面夾擊之中的玄憫掃走。而後長尾一甩。
祖弘咬斷話音,堪堪一閃,這才勉qiáng避過這一擊。
然而下一秒,數百道玄雷帶著驚天動地的巨響一道道砸貫下來。
“招雷幡?”有人極為不屑地嗤笑一聲,冷冷道:“算什麼東西!”
話音擲地間,玄憫先一步落於江松山上,而另一道黑衣身影則在驚雷裹挾之中轟然落在了黑石灘上,一掌劈開江上狂làng,帶著巨大力道,橫掃向祖弘所在之處。
第91章 百年安(二)
數百道玄雷在地上砸出深重的巨坑,無數條裂fèng由中心朝外蔓延出去,有些一直裂入江下,有些則貫入山中。江松山山體之內隱隱發出脆裂的炸響,隆隆之音傳出去百里有餘,聽得人心慌不已。
巨làng直拍過來時,甚至直接拍碎了一處山體,滾石碎落,在大雨之中漫起無邊水霧。
他和玄憫兩人均是一身雲雪僧袍,身形相似,氣質相近。
對目相望的瞬間,這一站一坐的兩人眸子裡都略過一絲怔愣,又快速斂了回去。
在玄憫有限的記憶里,只在很小很小的時候,見過一兩次這位“師父”摘下面具後的模樣。即便在外人不得擅入的天機院裡,他也甚少會露出面容。以至於,他對這“師父”的面容印象,始終是模糊的。
現今真正仔細一看,對方同他印象中的模樣僅僅是肖似而已,出入甚多。
最終,還是坐著的國師在怔愣之後忽然極輕地搖了搖頭,似是嘲諷般地輕哂了一聲。
玄憫對他印象模糊,他卻不然,畢竟當初是他將玄憫尋回來的,又從孩童教養成人。
至少玄憫幼年以及少年時候的模樣,他是記得清清楚楚的,甚至於在玄憫接替他成為國師的那些年裡,他也是見過玄憫的模樣的。
“同燈”之名,傳至今日,已歷四人,又或者算是三人。所謂的國師其實一直在換,這幾人模樣也並非完全相同,只是幼年受符陣以及靈藥的刻意影響,長相略有相似而已。
大多時候,國師都是覆著面具的,是以得見真容的人屈指可數,且今日見了,下一回再見興許已是多年之後,略有變化外人也只當是尋常。更何況甚少有人敢毫不遮掩地盯著國師的面容,更多時候,即便帶著面具,那些人也是微微垂著目光不敢直視的。
加之歷任國師的生活習xing以及周身氣質極為接近,以至於常人很難覺察出異樣。
唯獨需要他們費心注意的,是兩任國師相替的過度之期。因為那時候,前一任國師多已有了些年紀,而後一任正值年華。所以,當他人過中年,對外示人時,便開始藉由膠蠟和人皮面具稍作修飾。而玄憫那時候模樣間還帶著一絲少年氣,也同樣需要藉由此類種種方式,將兩任國師之間的差別縮到最小。
起初,是少年時候的玄憫尊崇教誨,將自己的模樣像他靠攏。到了後來,玄憫成為主導時,這種傾向便調轉了方向,變成他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同玄憫相似。
再後來,他們之間發生了太多事qíng,以致於面具戴了便再摘不下來,到如今四目相對時恍然發現,自己連對方真正的容貌都有些陌生了,當真是可笑極了……
玄憫的目光最終還是默然而冷淡地下移一番,落在了國師下巴可怖的血點上,這是將百人福祿功德納入己身的徵兆,只要這些血點最終在命宮之處匯成一點,這陣就成了。而這陣又是同江山埋骨陣緊緊相牽的,此陣既成,怕是江山埋骨也再做不得更改了。
先前國師停了誦經聲時,這些血點還會停止移動,此時上了面部,這些血點仿若已經活了一般,即便國師沒再繼續誦經,它們依然在緩緩朝上移著。
玄憫一撩僧袍當即出手,國師再不坐以待斃,帶著罩頂金鐘,一躍而起!
jiāo手的一瞬,圓陣劇震,巨làng狂掀,奔涌著撲向江松山,將整個黑石灘罩在其下。
一時間,地動山搖,江河震dàng。
然而玄憫一時間卻占不了上風,他的銅錢依然有一枚未解,且不知為何,招招之中,他和國師都有一種古怪的牽連感,並非像薛閒那樣心思想通的牽連,而是不論何種招式落在對方身上,成效似乎總會受到削減。
更何況jiāo手之中,他還得時刻牽制著其他各處,以免江河傾覆,洪水滔天。
當然,國師同樣也奈何不了他。以至於兩方拼力對峙,卻始終高低不分。
玄憫手中的銅錢越來越熱,禁制未解的那一枚嗡鳴不斷,熱得近乎燙手。似乎再多出一招,就會徹底融毀一般。
國師的血點已然過了人中,正朝眼下游移。再出眾的容貌也抵不住這樣妖邪的痕跡,他整張臉都顯得詭異又可怖。
玄憫在jiāo手中始終注意著那片血點,他發現那些血點的移動是愈來愈快的,一旦到了上半張臉,便仿若打通了某個關竅一般,很快便過了顴骨。
然後是雙眼。
接著眉骨。
玄憫手中銅錢乍然一震,最後一枚禁制在千鈞一髮之際倏然解開。老舊的皮殼駁落在地,油huáng的銅皮徹底顯露……
鋪天蓋地的記憶cháo水一般淹了過來。
他在記憶之中回歸於孩童時候,依然是在堂前抄經。矮几是特地為他準備的,剛好適合他的個頭。他站著,一手執筆,姿態嫻熟,明明年紀不大,卻好似已經做過千遍這樣的事qíng一般。
那時候抄經並非為了讓他熟悉經文,也並非是靜心平氣,畢竟他自小就是個冷冰冰不愛言語的xing子。他抄經只是為了練習字跡,讓自己的筆跡同那手抄經書的字跡相像。
不過古怪的是,他即便不練,字跡也同那手抄經書十分相似。
他抄完一頁,想起這些古怪,便抬眼朝一旁的國師看了一眼,開口問道:“師父,這經書是何人所抄?”
國師凝練銅錢的手指一頓,瞥了他一眼。那眼神在並不明亮的屋角顯得模糊不清,讓玄憫看不懂其中的意味。他等了一會兒,才聽見國師淡淡道:“同燈。”
玄憫一愣:“同燈?”
國師“嗯”了一聲,依舊兀自盤著銅錢。
油huáng的光亮從他手中一閃而過,靈氣充沛。
玄憫有些不解:“師父抄的?”
“說過許多回了,莫要叫我師父。”國師頭也不抬地應道,而後頓了頓答道:“此書乃上一位同燈所抄。”
“上一位?”
“國師之位實乃代代相傳,對外卻全當一人,法號自然不變,均為同燈,我是第三位。”國師說完,又過了好一會兒,道:“往後,你便也是同燈。”
他說這句話時,表qíng同樣隱在屋角的yīn影之中,顯得有些晦暗不明。
玄憫微愣,雖然xing子不熱,但他畢竟年紀不大,是以仍有些好奇:“那……原本的法號是什麼?”
他本想慣xing地稱國師為師父,但想起先前的話,又把這個稱呼省去了。
國師淡淡道:“祖弘,也興許是旁的,忘了。”
……
他還想起了第一次自稱為同燈的時候,初滿十九,面容還帶著一絲殘餘的少年氣。他將人皮面具仔細地貼上臉頰,又罩上一層shòu紋面具,領著浩浩長隊去往泰山。
自那以後,他便以國師身份示人的次數便越來越多,因為祖弘開始有些力不從心了,年紀也到了。
他在紛雜用來的記憶之中看到了自己徹底執掌太常寺的零碎之事,頗有些前塵舊夢之感,若是祖弘不曾變卦,他興許會一直如此到此生終了。
儘管祖弘國師一直不願他稱其為師父,但那時的玄憫惦念師恩,是以祖弘遲遲未曾歸隱,又重新想要參與太常寺事務時,玄憫並未阻攔。
畢竟,他本就不執著於國師之位,比起周旋與廟堂之中,他更喜歡獨居山間。
於是在他執掌太常寺十數年後,gān脆將天機院重新讓與祖弘,自己則搬至了山坳竹樓中。因為他天生帶佛骨,靈資又比祖弘qiáng些,有些事qíng,祖弘依然需要他幫忙。
所以,雖然獨居山間,他同太常寺依然保有聯繫……直到祖弘托他卜算真龍劫期。
“為何要卜算劫期?”當時的玄憫受託重回天機院,站在望星樓頂,皺著眉問道。
站在圓桌邊的祖弘換了一身打扮,以免同玄憫出現在一處讓人心疑,聞言他只是平靜道:“前些天算到三年後恐有大災,興許是真龍碰上大劫所致,算出劫期也好早做準備,以免百姓遭殃。”
玄憫有一瞬間覺得古怪。
他在竹樓獨居的時日裡隱約覺察到了一些事qíng,然而遲遲未有憑證。加之祖弘所說的話聽起來並無破綻,所以他略一沉吟後,還是應下了。
而當後來的後來,他得知真龍於劫期當日被人活抽筋骨時,在那數年裡一直隱在暗處的巨大分歧徹底爆發,早年的師恩在那些零零碎碎卻又無處不在的裂痕之中被消磨殆盡,所有令他生疑的蛛絲馬跡終於串成了真相,而那真相比他所估量的還要難以想像,那些拿捏在祖弘手中的生魂枯骨仿佛凝成了一條長鞭,將一切和平之象徹底抽斷。
他並非優柔寡斷之人,所以盛怒之下冷臉直入天機院,將祖弘周身封禁、靈力散全。誰知同壽蛛牽連頗深,以至於他自己因為祖弘的傷而受了影響,這才記憶盡失。
徹底失去記憶前,他匆忙間給自己留了字條,又在慣用銅錢之上加了禁制,以免落入旁人之手。
……
一切零碎而散亂的場景,從幼時到如今,一點兒不落,剛好將曾經所有的缺失一一補齊,仿若大夢一場終於清醒。
玄憫神智終於清明,然而眼前之景卻讓他眉心一緊。
就見祖弘指尖夾著招雷幡輕輕一抖,數十道天雷自九天直貫而下,卻並非要將他置於死地,而是在他頭頂結而成網,直罩下來。
玄憫面色凌然,垂眸一掃。
此時天雷他已躲不得,只會被其壓制不得不落於地面,而在他方才為記憶所擾的間隙中,祖弘已然伺機在他腳下圈了一方符陣。
這陣倒並不致命,而是傀儡陣。若是被天雷順勢壓進陣中,他便會心智全失,任由祖弘擺布。
“我怎麼可能殺你?”祖弘在狂風之中淡聲說著,“只要聽話便——”
就在亂雷壓頂,符陣罩地的千鈞一髮之際,一道長影清嘯一聲,穿過驚濤巨làng,在眨眼之間將兩面夾擊之中的玄憫掃走。而後長尾一甩。
祖弘咬斷話音,堪堪一閃,這才勉qiáng避過這一擊。
然而下一秒,數百道玄雷帶著驚天動地的巨響一道道砸貫下來。
“招雷幡?”有人極為不屑地嗤笑一聲,冷冷道:“算什麼東西!”
話音擲地間,玄憫先一步落於江松山上,而另一道黑衣身影則在驚雷裹挾之中轟然落在了黑石灘上,一掌劈開江上狂làng,帶著巨大力道,橫掃向祖弘所在之處。
第91章 百年安(二)
數百道玄雷在地上砸出深重的巨坑,無數條裂fèng由中心朝外蔓延出去,有些一直裂入江下,有些則貫入山中。江松山山體之內隱隱發出脆裂的炸響,隆隆之音傳出去百里有餘,聽得人心慌不已。
巨làng直拍過來時,甚至直接拍碎了一處山體,滾石碎落,在大雨之中漫起無邊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