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兒!找到了!”

  更多追兵衝來,兩人背對高牆,烏雲遮蔽了明月。

  倏然間慘叫聲此起彼伏,段嶺心頭一震,抬頭眺望,只見數道修長身影掠過,沿途爆起血花,追兵屍橫遍地。亂箭四飛,那幾道黑影縱橫jiāo錯,頃刻間上百追兵全部倒地。

  四周逐漸安靜下來,唯余敵人躺在地上抽搐,呻|吟。三名黑衣刺客退後,背對段嶺,面朝巷外。

  高處一聲唿哨,解除了警戒,為首的刺客才解下蒙面布,正是武獨。

  “幸好及時趕上。”武獨說。

  段嶺與武獨抱在一起。

  “韓濱叛了。”段嶺說,“須得修改計劃。”

  “先離開這兒再說。”武獨答道。

  在高處偵查的鄭彥下來,另兩名刺客解下面罩,正是郎俊俠與昌流君。

  “朝這邊走吧。”郎俊俠說,“到乾元殿外頭去,那裡人最少。”

  他們沿著長廊經過,路過使節把守的殿外時,段嶺朝拔都說:“拔都,你回去替我準備,通知使節團替我做證,早朝時,韓濱會召集大臣們上朝。”

  拔都掃視眾人一眼,最後點了點頭,沿著走廊離開。

  “上去。”武獨一手拉著段嶺,躍上房檐,來到乾元殿頂。下面就是東宮,今天卻未點亮燈火,想必蔡閆已被韓濱轉移了地方,方便看守。

  四大刺客或站或坐,各踞一處,月光之下形成黑色的剪影。

  “那麼接下來怎麼辦?”昌流君說。

  “我去找韓濱吧。”郎俊俠說。

  “你傷還沒好。”段嶺答道,“不要冒險去刺殺他。”

  武獨蹲在飛檐上,如同一隻沉默而危險的大貓,他沉吟片刻,而後道:“謝宥與陛下還在等咱們的號令。”

  “內城門開了麼?”段嶺問。

  “還沒有reads;歡迎來到猛(萌)shòu世紀。”鄭彥答道,“但已全部準備好了,就等命令發出去,但開了內城,還有皇城。謝宥率軍進來時,哪怕巷戰馬上能解決,再進皇宮,也得費一番工夫。”

  “早朝一開始。”武獨說,“韓濱的注意力都在朝中,是攻進皇城的最好時機,我們可以繼續按原計劃進行。通知謝宥與陛下,只是在進攻的時間點上稍做改動。”

  “按原計劃進行吧。”段嶺說。

  “信件與證據怎麼辦?”郎俊俠問。

  段嶺答道:“換個目標,我有辦法。現在是三更了,快,大家分頭準備!走!”

  眾人沉默片刻,而後各自散去,鄭彥往西,昌流君往南,郎俊俠往正殿走,各自消失在夜色里。

  段嶺掏出那兩份試卷,對著月光端詳。

  武獨仍然站在他的身旁,那眉眼十分溫柔,卻又隱約帶著少許被藏起來的鋒芒。

  “過了今夜,你就不再是山兒了。”武獨沉聲道。

  段嶺從那兩張紙中抬眼,與武獨對視。

  “對你我而言,還會是的。”段嶺說,“很久很久。”

  段嶺靠在武獨身前,彼此抱著。烏雲翻湧,再次遮去了月色,三更時分,宮中四處都是搜尋他們的火把,如同點起的千萬盞明燈,在殿與殿之間流動。

  內城門,一片黑暗中,守城的衛兵發出悶哼,墜地。

  黑甲軍武士湧來,一瞬間占據了城樓據點,手執弓箭的守衛還未來得及出聲示警,便被鄭彥一劍割喉,屍體從城牆上墜下。

  “鄭大人!”武士低聲道,“已經準備好了!”

  “等宮中的消息。”鄭彥吩咐道,並取出折好的一疊白紙,展開。

  昌流君躬身從屋檐落下,快步走進太和宮內。

  牧磬正在榻上睡覺,昌流君摘下面罩,輕輕搖了搖他。牧磬迷迷糊糊地睜開雙眼,看見昌流君,正要叫出聲。

  “噓。”昌流君忙小心地捂住牧磬的嘴,手指在面前比畫。

  “王山讓我來帶你出去。”昌流君說。

  “他來了嗎?”牧磬問,“他究竟去了什麼地方?他沒事吧?”

  昌流君問:“牧相呢?”

  “和我姑在一起。”牧磬答道。

  “把衣服穿上,在殿裡等我。”昌流君說,繼而快步走出太和宮,見西殿內還有燈,便來到殿外的花園裡,展開一疊薄紙。

  郎俊俠從屋檐上落地,來到囚禁蔡閆的冷宮外,停步。

  花園內守衛森嚴,郎俊俠抽出青鋒劍,劍光閃爍後,宮前躺了一地屍體。

  郎俊俠取出白紙抖開。

  武獨與段嶺站在乾元殿頂,段嶺取出白紙,展開後,卻是一盞孔明燈。

  “兩個都點嗎?”武獨問。

  “點吧。”段嶺說,“這樣城外知道你和我是在一處的。”

  武獨拿著孔明燈,段嶺晃亮火折,點起,其中的火光忽明忽暗,映照著兩人的面容reads;鳳舞天下(女尊)。

  孔明燈逐漸亮起,暖風令紙張鼓脹,緩慢升起。武獨再點起第二盞,兩盞孔明燈被同時放出,在秋風裡升起,彼此依偎,旋轉,升空而去。

  那兩點光升向空中,如同指引這大陳暗夜,冉冉升起的閃爍星辰。

  宮中深處,郎俊俠遙望遠方,鬆手,放出了第三盞孔明燈,它飄離宮牆,緩緩升起,被秋風托著升空。

  內城門高處,鄭彥屹立於風中,釋出第四盞飛燈,從城牆上升空,飄向遠方。

  太和殿的花園中,昌流君晃亮火折,點起第五盞,伸手送出,飛向黑暗的天際。

  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李衍秋與謝宥率軍駐於江州外城中,仰望城中升起的五盞孔明燈。

  “殿下就緒了。”謝宥說。

  李衍秋說:“準備進攻內城。”

  黑甲軍抖開孔明燈過來,李衍秋親手點燃了孔明燈,飛燈升起,在秋風裡飛向天際。

  “一、二、三……”段嶺數道,“六盞,都就緒了,走!”

  段嶺與武獨躍下乾元宮屋檐,沿著黑暗的午門一側離開。

  秋風蕭瑟,兵殺漸起,廣袤大地上,江州近乎全城黑暗,唯有零星幾片光亮。天際一角烏雲dòng開,露出一枚閃光的星辰。大地上升起的六盞飛燈,在風中被送往高處,與那枚星辰遙遙輝映,點綴於西面的天幕。

  仿若西天白虎七枚主星散發著光輝,照耀大地。

  郎俊俠走進冷宮內,手上青鋒劍仍往下滴著血,一滴,一滴,順著院中一路滴進了房內。

  蔡閆躺在榻上,不住抽搐,仿佛陷入了一個沒有盡頭的噩夢裡。

  “哥……”他小聲地呼喚著,卻沒有英靈出現守護在他的身旁。

  郎俊俠靠近榻前,蔡閆猛地驚醒了,看見他時嚇得大叫起來,朝榻內不住縮。

  “烏洛侯穆?!”蔡閆顫聲道,“你要做什麼?!”

  郎俊俠把劍歸鞘,劍上積得厚厚的一層血四溢開來。

  “我來陪你走完最後這一段路。”郎俊俠說。

  “帶我走。”蔡閆哀求道,“帶我走,郎俊俠,就像當初那樣,你答應過我的,如果事qíng敗露,你就會帶我遠走高飛。”

  “再等等。”郎俊俠答道,“還不到時候,我會帶你走的。”

  “段嶺不會饒你xing命的。”蔡閆說,“只要他上位,一定會找你秋後算帳。”

  “我知道。”郎俊俠說,“早朝以後,我便送你離開。”

  “你說真的?”蔡閆發著抖問道。

  “千真萬確。”郎俊俠答道,“等韓濱死了,我會設法救你出去。”

  蔡閆瞪著郎俊俠看,一時間不知道他所說是真是假,遲疑不定,又問:“這幾天裡你去了哪兒?你在段嶺身邊?”

  “在他身邊打探消息。”郎俊俠說,“他馬上就要進宮來對付韓濱了,韓濱也布下天羅地網,等著他。”

  ☆、第224章 早朝

  “大臣們就要上朝了。 ”蔡閆顫聲道,“紙里包不住火,我就說過,總有死的時候。”

  “你不想放下嗎?”郎俊俠眉毛微一揚,端詳蔡閆表qíng,認真道,“這些時日裡,你一直念著想放下,這就是放下的時候了。”

  蔡閆深吸一口氣,頗有點猶豫不決,郎俊俠說:“韓濱找過你,與你約定了什麼?”

  蔡閆並不知道郎俊俠與段嶺達成了什麼樣的協議,然而眼下馮鐸被拘,東宮被軟禁,李衍秋已死,謝宥想必也已站到了段嶺的那一邊,除了相信郎俊俠,他已別無選擇。

  “他讓我指認,牧相授意我冒充太子。”蔡閆說,“段嶺回來時,讓我指認當初的太子段嶺,他私底下告訴過我,他其實不是李漸鴻的兒子,只是你帶回來冒充的一個小孩兒。”

  郎俊俠笑了起來,這是蔡閆第一次看到他笑,他的眼裡帶著笑意,說道:“我教你一句話,到時候只要你照著做,段嶺便會答應放過你xing命,讓你回北方去。”

  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破曉尚未來臨,午門外,馬車接二連三抵達,深秋暗夜,文英殿外的瓦棱結了一層霜。

  這裡是上早朝前群臣休息等候之處,二更時征北軍前往內城各官員宅邸,通知早朝時必須來上朝。

  韓濱控制內城一連數日,江州已滿城風雨,箭在弦上,一觸即發,更有不少官員猜測,韓濱會不會想趁機bī宮,讓太子退位。太后臨朝,將軍攝政。

  偏偏謝宥退到外城後,又按兵不動,若要來攻,官員便都成為了人質,如今唯有祈求大陳歷代帝君的在天之靈保佑這風雨飄搖的朝廷了。

  韓濱拿住了江州里的所有官員,包括士族子弟,也即是拿住了大陳的命脈。這些日子裡,文官就像伸頭待宰的jī,擁擠而不安地等待在籠子裡,倉皇打探著四周的形勢,時刻不敢掉以輕心。

  文臣篡位雖勾心鬥角,卻仍遵循著謀士的規則,哪怕牧曠達要殺人,也必須羅織罪名,步步為營;武將謀反的後果則是非常恐怖的,歷朝歷代,每一任手握重兵的武官一旦入主皇城,都會大開殺戒。

  “你說這韓將軍,該不會……”戶部尚書低聲道。

  “噓。”馬上有人打斷了他,說,“隔牆有耳,盧大人,少說為妙。”

  文官們紛紛進了殿內,qíng況一如以往,太監奉上茶來,待鐘響宣群臣進大殿議事。

  “待蘇老來了再說吧。”又有人小聲道,“這兒有多少人?韓濱絕不敢亂來,哪怕他不在乎這江山,也不能不在乎那身後名吧!”

  “唉,事都做了,還在乎什麼身後名?”

  “依我看來!”一人憤怒至極道,“亂臣賊子,禍亂朝堂!文武百官,逃的逃,避的避,竟是說不出一句話來!為何不持劍上朝,與他拼了這條命?!”

  說話之人正是與段嶺同年進士,殿試點中第七名的曾永諾,曾永諾外放一年,持揚州御使一職,而後回到江州,入御史台。偏偏三天前,韓濱入主皇城,曾永諾之師,前任御史因怒斥韓濱謀朝篡位,被拖出殿外杖責六十,回去後當夜便一命嗚呼。

  如今誰領御史一職,便是殺頭的命,曾永諾非但沒有逃,反而穿上官服,半夜便開始焚香洗浴,手執玉笏,預備今日來早朝赴死。這時候怒而開口,眾文官被斥得面目無光。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蘇閥的聲音傳入,眾人便紛紛起身,行禮。

  “御史大人。”蘇閥朝先前那年輕人說,“人生除死無大事,你痛快執言,一死得全萬世英名,餘下的事怎麼辦?總要有人去做收拾的。”

  “收拾?”曾永諾說,“自來到江州第一天,就都在收拾,如今收拾出什麼來了?各位姑且看看,竟是較之昔年趙奎入西川,尚且不如!”

  “曾大人請息怒。”

  一個聲音響起,所有人為之一靜,望向殿外。

  段嶺解下斗篷,說:“稍後早朝之時,韓濱應當不會來動各位,大可放心。”

  “王山!”

  段嶺出現時,所有人臉上都現出了提防的表qíng。

  “láng狽為jian!”曾永諾說,“身為當朝探花,竟與……”

  話未完,段嶺便抬手阻住曾永諾,四處看看,說:“huáng堅呢?”

  “他在皇宮裡。”秦旭光說,“王山,你怎麼會在這裡?有什麼消息麼?”

  段嶺見秦旭光,朝他笑了笑,想起自己離京赴任前的那一夜,他們四人曾在天下第一攤里談論天下之勢。

  “這是我帶來的一件證據。”段嶺掏出曾經鄭重藏在武獨佩劍中的試卷,jiāo給曾永諾,說,“這證據攸關大陳氣數,jiāo給你了,待會兒早朝時,說不定能用上。”

  “這是什麼?”曾永諾接過兩張試卷,群臣便聚集到他的身邊。

  段嶺身後跟著武獨,武獨始終十分提防,恐怕再有燒卷之事,一手按在劍柄上,時刻注視著眾臣的一舉一動。

  “這是太子的字。”蘇閥答道,“這是……”

  “當年上京的考卷。”段嶺說,“我從元人手中拿到了兩份卷子,其中一份,乃是當今太子寫的試題,且看其下篆印,名為‘蔡閆’。”

  殿內死寂般地安靜,曾永諾拿著書信的手不住顫抖。

  “另一份,則是‘段嶺’的字。”段嶺說,“段嶺這個名字意味著什麼,想必各位都是清楚的。”

  當年蔡閆歸來,確實曾經告知眾臣子,他在段家的名字,便叫作‘段嶺’。但試卷上的字,確非出自同一人。換句話說,從筆跡上分辨,在位的太子並非‘段嶺’,真正的段嶺,則另有其人。

章節目錄